第394章 以後一起生活
“不錯,比我年輕時候拌的好。”張太奶臉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目光柔和地看着少年。
扶蘇聽到誇贊,心裡不禁一喜,連忙端起盆子,小心地把雞食倒進雞槽裡面。
“好了,過來,我教你蒸饅頭。”張太奶一邊說着,一邊杵着拐杖顫顫巍巍地向廚房走去。
扶蘇不敢怠慢,趕忙跟在後面,眼睛緊盯着張太奶的背影,他的心中既充滿了好奇,又有一絲緊張,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學會這蒸饅頭的手藝。在冷宮那些年身邊有母後,有嬷嬷。
來到廚房,張太奶停下腳步,轉過頭看向扶蘇,擡起手緩緩指向一個方向說道:“那邊罐子裡放的是面粉,舀上兩瓢放在盆裡,再加入适量的水。”
張太奶的語氣緩慢而清晰,似乎想要确保扶蘇能夠準确理解她說的每句話,看着扶蘇修長細嫩的手,就知道這個少年沒有吃過苦頭,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扶蘇小心翼翼的按照張太奶的話做着,然而或許是太過緊張,他的手一抖,水加多了。扶蘇的臉上瞬間浮現出一抹慌亂,眼神中透着不安,不知道如何是好。
張太奶并沒有責怪,反而溫和地說道:“水多了就再加點面粉,咱們可以多做些放着慢慢吃。”
扶蘇應了一聲:“哦 。”然後趕忙又加入了一些面粉。
張太奶接着說:“把面粉揉一揉,你那幹了,再加點水。” 看着扶蘇笨拙的模樣,張太奶杵着拐杖站在一旁,隻是淡淡的笑,那笑容裡沒有絲毫的不耐煩,有的隻是包容和耐心。
她的眼神一直落在扶蘇身上,仿佛在回憶着曾經自己初學時的情景。
不知道過了多久,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昏黃的餘晖給整個村莊蒙上了一層朦胧的紗。
三狗子背着一背簍滿滿的紅薯,拖着略顯疲憊的步伐回家。一走進廚房,他頓時瞪大了眼睛,就看到竈台上滿滿當當擺放着的饅頭。
“娘,”三狗子一邊放下背簍,一邊喊道。
張太奶笑呵呵地迎着他說:“三狗子,回來了。今天咱們吃饅頭。這個小兄弟叫阿蘇,以後就和我們一起生活。”
三狗子把紅薯堆在牆角,随手拿起一塊破布擦了擦額頭的汗,然後轉過頭,看向竈台前那個臉上沾滿面粉的少年,說道:“阿蘇。” 他的目光中帶着幾分好奇。
張太奶站在扶蘇身旁,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這是三狗子,你以後就叫他大哥。他大你十歲,為人憨厚老實,以後你們可要好好相處。”
扶蘇連忙應了一聲,臉上帶着真誠的笑容,喊道:“大哥 。”
聽到這聲大哥,三狗子原本好奇的心,瞬間變得暖暖的。黝黑的臉上綻放出樸實的笑容。
“诶 !”三狗子響亮地應道。
張太奶滿臉笑容地說到:“好了,今天吃饅頭和菜湯。我這身子啊,一天不吃饅頭,一天就感覺沒勁。還是饅頭養人!”
秀英家
王大力神色匆匆地走進了堂屋,還未站定便急切地說道:“夫人,阿蘇進來咱們這裡後,路上遇到了張太奶,被張太奶給撿了回去。那小子啥都不會,笨手笨腳的,估計要不了幾天就被趕出來。” 王大力一邊說着,一邊用袖子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
“還有,馬二棍家的阿影,沒有什麼動靜,似乎對這門親事很滿意。”王大力緩了口氣,接着說道。
他的眼神中帶着一絲疑惑,似乎對阿影的态度感到有些意外,沒有想到那麼周正的小夥子,居然能中意馬彩鳳。
秀英端起茶杯,輕輕用杯蓋撇去茶面上的浮沫,淺淺抿了一口,然後不緊不慢地說道:“阿蘇不用盯着了。阿影那邊,有任何風吹草動,立刻告訴我。”
“是的,夫人。”王大力連忙低頭應道,态度極為恭敬。随後,他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輕輕合上了堂屋的門。
王大力走後,過了片刻,王大丫和冬梅輕輕敲響了堂屋的門,輕聲說道:“夫人 。”
“進來吧。”屋内傳來秀英的聲音。
王大丫和冬梅得到允許後,這才緩緩推門進去。隻見秀英放下手中正在看的賬本,擡頭看向她們,問道:“怎麼樣了,統計好了?”
王大丫點了點頭,恭聲回答道:“有老人 12 人,年輕的男子 25 人,婦人 18 人。”
秀英微微皺了皺眉,思索片刻後又問道:“我記得有幾個婦人生了小孩,沒有統計嗎?” 秀英的目光中帶着審視,緊緊盯着王大丫和冬梅。當初這些下人都是拖家帶口來的這裡。
冬梅趕忙說道:“李大的媳婦生了一個丫頭,王二家的生了一個兒子,沒有統計進去。用大人的改一改,孩子能将就。”
冬梅低着頭,聲音有些怯懦,似乎不太确定自己的說法是否妥當。
秀英皺着眉頭搖了搖頭,語氣堅定地說道:“不行,給他們二人另外多發一匹細棉的布,再發五斤棉花。天氣轉涼了,孩子冷着了怎麼行!”
“大丫,你去把大小姐和二小姐叫來。”秀英有條不紊地吩咐道。
“是的,夫人。”王大丫應了一聲,便匆匆走了出去。
王大丫走後,秀英又轉過頭看向冬梅,問道:“冬梅,地裡的紅薯還有多久能收完?”
冬梅微微皺起眉頭,沉思片刻,才謹慎地回答道:“大約還有三天。”
秀英點了點頭,緩緩說道:“我讓村長劃了一塊地,就在房子的後面。等紅薯收完了,也該修建你們住的房子了。你讓年輕的都做好準備,要辛苦一陣子了。”
冬梅立刻感激道:“夫人,您真是心善,處處為我們着想,我們感激不盡。”
“娘,您找我們?”桃花和石榴齊聲說道,兩人面帶微笑,快步走了進來。
桃花身着粉色羅裙,石榴則着一身碧綠衣衫,兩人皆是亭亭玉立,嬌俏動人。
秀英說道:“你們兩人同我去庫房看看,之前買的布匹和棉花給大夥一人做兩套過冬的衣服,夠不夠。”
桃花和石榴心領神會,趕忙應道:“好的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