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進城
今天晚飯楊秀英就隻弄了簡單的大米飯,再煮了一個蛋花湯,雞蛋餅每個孩子一塊。
吃完飯,老二燒了一些熱水,姐妹們洗漱完就進山洞裡睡覺。楊秀英看着躺在石頭床上的女兒,相互依偎在一起,輕輕在女兒們的額頭上落下一吻。
在老二新搬來的石頭上睡了下去,現在這個地方什麼東西都缺,最要緊的是修房子,不然商城裡那麼多的好東西拿出來也沒有地方放。
一直到後半夜楊秀英才沉沉的睡了過去。
桃花天還沒亮就爬了起來,她沒有驚動楊秀英,悄悄的起身,把昨天準備好的雞蛋餅熱了熱,拿了兩塊用幹淨的樹葉包好,放在了竹簍裡,又在水囊裡加滿了山泉水,接着做了一件以前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事情。
她煮了六個雞蛋,作為妹妹們的早餐,天啊!六個雞蛋!
什麼樣的家庭一天敢煮六個雞蛋啊!
這換做平時想都不敢想的,但是這幾天她發現阿娘用雞蛋就像不要錢似的,想想黑松露一斤就能換280斤大米,她覺得她又敢想了。
“不錯,你們正在長身體,要多補充營養。”
楊秀英不知道什麼時候,站在了桃花身後,看到大女兒正在撿煮熟的雞蛋,滿臉欣慰,她的女兒會自己煮雞蛋吃了,仔細一看,不對,怎麼隻有六個?
桃花急忙解釋道:“阿娘不愛吃,我也不愛吃,妹妹們吃就好。”
楊秀英扶額,自己不愛吃,是真的不愛吃,桃花的不愛吃是想給家裡節約糧食。想到這裡她又心疼起老大。
“以後有什麼東西,咱們母子八人一起吃。”
她為了這七個女兒,什麼都能吃,小小雞蛋拿捏。
楊秀英給老二囑咐幾句,就帶着老大下了山,隔壁村的牛車在村口等着,福田村沒有牛,隔壁村的去城裡都會在這裡停一下,花一文錢就能坐到城裡。
楊秀英交了兩文錢,帶着大女兒上了車,牛車上坐着的是隔壁村的其他人,福田村是十裡八鄉最窮的村子,自然是沒有人會花一文錢坐牛車去城裡,到了城裡還要花上一文錢的進城費。
昨夜母女二人都洗了澡,身上的衣服雖然破舊,但原主的皮膚白皙,一眼望去和其他人自然不一樣,連帶着洗幹淨的桃花也顯得水靈了不少。
牛車上的人有些認識原主,看到楊秀英帶着大女兒上了車譏笑起來:“呦,這不是福田村的趙寡婦嗎?這帶着大丫頭是要去哪裡?”
隔壁村的人都知道楊秀英死了男人,生了七個女兒,前些日子她的婆母來村裡打聽老光棍,想把那幾個丫頭片子,賣到村裡,後來不知怎麼沒有了動靜。
楊秀英聽到有人叫自己趙寡婦,臉色僵住嘴裡暗暗罵道
你全家都是寡婦!
福田村的人都叫原主趙二家,或者是秀英。
看來這個婦人和原主不對付
她搜尋原主的記憶嘴角揚起一抹弧度,大聲叫道:“呦,李瘸子,你也去城裡?你和李大哥還真的關心我喲?”
李瘸子腿瘸是娘胎裡帶來的毛病,長大後嫁給了自己的表哥,她敏銳的察覺到楊秀英話裡有話,瞪着楊秀英問道:“你這話啥意思,俺當家的他關心你?”
她湊近了看,發現楊秀英似乎比往日好看了不少,平日黑乎乎的一個,今日看到一張臉白嫩白嫩的,确實是比自己要好看那麼一點點。
楊秀英隻是随口一說罷了,沒有回答隻是說道:“我勸李嬸,有時間還是多放些心思在自己家男人身上。”
其他的就讓李瘸子自己想象。
李瘸子看着眼前白嫩的人兒,恨不得跳下牛車跑回家問問自家男人是不是看上了楊秀英那個寡婦。
看楊秀英這個樣子是瞧不上自家男人是個瞎子。
想到這裡李瘸子的心難受起來,自己在如花一樣的年紀嫁給一個瞎子,沒有想到那個瞎子,居然對自己變了心,看到牛車上村民們打量的眼光,她笑着道:“秀英,我們還不是随口問問擺了,你别往心裡去了。”
别叫這娘們寡婦了,不然好像在提醒别人她單身似得。
楊秀英閉上眼睛不再搭理李瘸子,伸手拉住女兒的手,在福田村因為有婆母和趙家老大在的緣故,沒有人會騷擾楊秀英這個寡婦,别的村就不一定了。
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就是這個理。
她在這牛車上提一下也是在告誡車上其他的婦人,看好自己的男人,不然以她火爆的性格,怕是要打斷那人的第三條腿。
約莫一盞茶的功夫,牛車在南陽府城門口停了下來,母女二人,一共交了兩文錢的入城費。
來到城裡時間還早,大街上已經人來人往了,路邊是賣小吃的攤子,包子饅頭香氣撲鼻。
楊秀英和桃花來到最大的一間藥鋪保和堂。
藥童看到身上穿着穿着破破爛爛的一個婦人,牽着一個背着竹簍的小女孩,迎了上來,客氣詢問:“這位嬸子,是看病還是抓藥?”
楊秀英笑着道:“這位小哥,我們母女在山上挖了些藥材,不知道這裡收不收?”
藥童看到女孩背着的竹簍時,就猜測這對母女是興許是采到了什麼草藥,拿來賣錢,往日也有不少人拿着挖的草藥過來。
藥童善意的說道:“我們藥鋪前幾日才收了不少草藥,短時間怕是不會收了。”
楊秀英拂去竹簍面上的野菜道:“你們缺當歸嗎?。”
藥童沒有想到母女二人居然挖到了當歸,急忙叫來了掌櫃。
掌櫃拿起竹簍裡一隻當歸仔細的端詳着,接着拿起第二隻,第三隻,直到全部看完,對上楊秀英道:“這位嬸子,我們保和堂一向是從不胡亂報價,您到我們藥鋪來相信對我們也是信任的。”
楊秀英進城後,就向路邊的攤販打聽了下,城裡的藥鋪哪家信譽最好,童叟無欺,攤販們一緻向她推薦保和堂,并且還說了保和堂徐大夫的許多好話。
她帶着女兒直接就來了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