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嫁殘疾相公種田養娃

第250章盼孫心切的宋老漢

嫁殘疾相公種田養娃 清優 2500 2025-04-07 15:43

   老兩口見兒媳已經平安到家,就提出要回去,小溪本想留公婆在家中吃飯的,奈何他們執意要回去,便也沒在挽留。

   今天最高興的人要屬陳父了,剛離開村尾,就迫不及待的把皮帽給戴上了。

   身後的陳母看到他此番舉動,忍不住翻了個白眼,“你個老東西都多大年紀了,還這麼嘚瑟,也不怕外人笑話。”

   “我嘚瑟怎麼了,誰讓我兒媳孝順呢!别人倒是想嘚瑟,可惜沒人給他們買。”陳父摸了摸頭上的皮帽,滿不在乎的說道。

   看到老頭子一臉嘚瑟的模樣,陳母搖了搖頭便不再搭話。

   “滿堂夫婦,這是去哪了?呦!皮帽不錯嘛!”

   陳家老兩口剛走上大路,就碰到了住在村西的宋老漢。

   “是宋大哥啊!這不是去小兒子家看孫女了嘛!”提起小孫女陳父說話的語氣都柔和了不少。

   “你們陳家還真是人丁興旺,接連得了四個孫子一個孫女,不像我們家……”随後宋老漢便歎了口氣。

   看到宋老漢瞬間失落的神情,陳母就知道他是為家中接連添了五個孫女,卻沒有一個男孩而憂傷。

   原來宋老漢與妻子共生育了四子一女,本以為孩子們成家之後,自己就可以抱孫子,但世事難料,家中幾個兒媳先後有孕,生下的卻都是女孩。

   村中便開始有人說些閑言碎語,說宋老漢夫婦上輩子肯定做了什麼惡事,不然怎麼會接連生了這麼多孫女。

   還嘲笑他生了四個兒子又有何用,兒子這輩還不是注定要成絕戶。

   本來宋老漢還很喜歡家中小孫女的,但自從被村民嘲笑後,便開始每日在家中歎氣,想着他這輩子從不與人為惡,為何想要個孫子就這麼難呢!

   弄得家中幾個兒媳大氣都不敢喘,就擔心哪日公公一生氣,讓兒子休妻,做起事來都是小心翼翼。

   還好宋老漢夫婦是明事理之人,并沒有怪罪兒媳身,隻覺或許真像村民所議論的那樣,前世作惡太多。

   “臭小子,哪有小孫女乖巧可愛啊!”想到每次見到他這個祖父,就咯咯笑個不停的小孫女,陳父心下柔軟一片。

   宋老漢不知陳父是被家中小寶煩夠了,真心喜歡女孩,還以為是在安慰他,隻能擠出一絲苦笑。

   “俗話說先開花後結果,你怎知兒媳以後就不會生下男孩。”陳母笑呵呵的安慰道。

   “借弟妹吉言吧!對了滿堂這帽子不錯,價格不便宜吧!”宋老漢伸手摸了下陳父的皮帽。

   “我也不知花了多少,是小兒媳給我與老婆子買的。”

   看到宋老漢一臉向往的表情,陳父内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怎麼?還不止一頂?”宋老漢聞言先是一愣,随後就是羨慕,擁有一件皮襖一頂皮帽是每個男人的夢想,他也不例外。

   “是啊!兒媳給我們每人買了一頂。”陳父一臉嘚瑟的炫耀起來。

   “你們陳家還真是有福氣,娶的兒媳各個都賢惠又孝順。”

   雖然自己沒去皮貨鋪子,但也聽過皮衣皮褲皮帽的大概價格,得知人家兒媳出手就是兩頂皮帽,宋老漢内心就酸楚不已。

   幾個兒子雖然也很孝順,但卻憨厚老實,一大家子全靠那十幾畝田,除去交田稅與留下的口糧,根本就存不下錢。

   就算兒子有心孝順他們老兩口,手中也沒有銀子。

   三人又寒暄了幾句,就各自往家走,外面這麼冷,如果再聊下去,估計就要被凍僵了。

   “爹,娘,你們回來了?”大嫂看到公婆回來,立馬倒了兩杯熱茶遞了過去。

   當看到公公頭上的皮帽時先是詫異,随後便猜到了是怎麼回事。

   心裡想着既然妯娌買了皮帽,那她與相公是不是也該給添點什麼。

   從屋外進來的陳家興,瞬間被老爹頭上那頂帽子吸引了,“爹,都沒見您去過集市,這皮帽是何時買的呢!”

   大嫂看了眼憨憨的相公,忍不住犯嘀咕,為何都是同一個爹娘生的孩子,差距咋這麼大呢!

   兩個小叔子頭腦那麼靈活,唯獨自家這個男人傻憨傻憨的,也不用腦子想想,公婆過日子那麼節儉,怎麼可能舍得銀子買皮帽。

   這一看就是小溪給買的,不然怎麼走時都沒有,回來就多了頂帽子,想到這些不禁白了眼陳家興。

   “我哪裡會舍得銀子買皮帽啊!”想到省吃儉用半輩子,卻舍不得在自己身上花一文錢,陳家老兩口就覺得有些好笑。

   得知是弟妹去買皮襖時,特意給爹娘選了兩頂帽子回來,陳家興臉就臊的慌,想他這個親生兒子,竟然還不如弟妹體貼,不禁有些慚愧。

   “爹,回頭我再給您買件皮襖與這頂帽子就更搭了。”大嫂看到男人懊惱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麼。

   “你們夫妻賺點錢也不容易,還是攢起來留着将來小寶讀書用吧!”

   原來自從兒子兒媳生意越做越好後,陳家老兩口便不再要求他們上交銀兩,隻把田地裡的收入留了下來。

   因為陳母覺得大兒子夫妻,已經完全可以撐起一個門戶。

   他們做老人的也該适當的放權了,而不是每天把銀子摟在手中,讓小兩口花一分要一分。

   起初陳家興夫妻是反對陳母這麼做的,他們覺得都是一家人,銀子放在誰那裡還不是一樣。

   但耐不住二老堅持要這麼做,隻能随了他們的決定。

   張氏并不是個大手大腳的人,哪怕如今每個月都有二三兩的收入,她也依舊如從前那般節省。

   他們擺攤雖沒有兩個弟弟賺的多,但這一年來也攢下了幾十兩,買件皮襖錢還是綽綽有餘。

   “爹,娘,孩子讀書錢我們可以慢慢攢,但老話不是說盡孝要趁早。”大嫂推了下身旁的陳家興齊聲說道。

   “你們有這份孝心,我與你娘就已經很高興了,就不要再浪費銀兩了。”

   雖然陳父對皮襖很動心,但深思良久後還是拒絕了。

   如今大孫子在學堂讀書,每年筆墨紙硯都需要不少銀子,來年家中還将再添丁,他覺得還是多攢些銀子,心裡才能更踏實。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