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0章白送?
陳家茹朝懷中的小侄兒,“吧唧”一聲,在他那肉嘟嘟的小臉上親了一口,嬌聲問道:“姑姑買了好吃的糕點,想不想吃呀?”
這個侄兒打小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小饞貓,無論看到什麼東西,都饞得像隻小老虎,恨不得上去咬兩口。
記得有一回,他瞧見父親在吃番椒,竟然一把搶了過去,便迫不及待地往嘴裡送,結果自然是被辣得哇哇大哭。
任誰哄了好久,都無濟于事,直到那股辣勁過去,才消停了下來。
别看盼妹年紀不大,可一聽到有好吃的,那水汪汪的大眼睛瞬間眨了眨,嘴裡嚷嚷着要吃糕糕。
“家茹啊!你婆婆和兩個孩子可都還好?”陳母回到房間,頭一件事便是詢問親家母和兩個外孫子的近況。
陳家茹喜笑顔開地應道:“娘,您就放心吧!婆婆和兩個孩子都好着呢!”
說起來,當年爹娘雖說對她與相公的親事并非特别贊同,但最終也沒有橫加阻攔。
也正因如此,這麼多年來,婆婆一直對父母心懷感激,雙方長輩之間也從未有過任何嫌隙。
“那就好,你婆婆含辛茹苦将少傑兄弟倆拉扯大,着實不易,你可一定要好好孝順她,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啊。”陳母喋喋不休地念叨着。
其實,吳少傑心中對媳婦與幾個小舅子之間的關系羨慕不已。
倘若那些叔叔伯伯能夠念及已逝的父親,對他們母子三人施以援手,他兒時的日子也不至于過得那般艱難,老娘也不會因過度勞累而落下一身的病根。
聽了丈母娘的這番話,吳少傑愈發覺得自己運氣好,不僅娶到了一個賢惠的好媳婦,還攤上了一對善解人意的嶽父嶽母。
他趕忙應道:“嶽母放心,家茹對我娘特别好,左鄰右舍的老太太們都對她贊不絕口,羨慕我娘娶了個既勤快又能幹的好兒媳呢!”
“那我就放心了,我們家茹是家中長女,多少有些任性。要是她有什麼做得不妥的地方,你盡管告訴我和你爹,我們定會幫你好好教訓她。”
陳母對這個女婿是打心眼裡喜歡,雖然家裡窮了些,可對女兒确實體貼入微,簡直是挑不出一絲一毫的毛病。
尤為重要的是,兩人成親多年,竟然連一次架都沒有吵過,感情好得如蜜裡調油。
“少傑啊!你那買賣咋樣?還成吧!”陳父終于插上了話,心情瞬間如撥雲見日般明朗了起來。
“嗯!還可以吧!今年生意比去年稍稍好些。倒是您和娘的身體咋樣?家裡事情多,一直也沒抽開身過來看望您二老……”
吳少傑發自内心将兩位老人家當成親生父母來待。
“無礙,我和你嶽母身體硬朗着呢!你們不用挂念,恩澤、恩瑞的束脩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若是手頭緊就言語一聲。”
陳父深知女婿是個好面子的人,若不是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絕不會輕易開口。便主動提起了此事。
“嶽父放心,雖然供兩個孩子讀書需要一大筆銀子,但我倒賣山貨的收入剛好夠用,隻不過苦了家茹,家中的一切開支都要仰仗她擺攤賺的那點微薄收入。”
老人常言“嫁漢嫁漢,穿衣吃飯”,想到别人家的媳婦不是身着華服走東家串西家,就是圍坐在一起打葉子牌,而自己的媳婦卻要如此辛苦地擺攤,為自己分擔,吳少傑的心中就像被針紮了一般,越發愧疚。
陳母喜笑顔開地說:“你們是一家人,這都是家茹分内之事,隻要你們夫妻齊心,相信要不了多久,日子就能紅火起來。”
閨女勤儉持家,女婿吃苦耐勞,她堅信在不久的将來,小夫妻倆的生活定會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陳家茹一臉神秘地說道:“娘,有件事忘了告訴你們,日後我就不用去集市擺攤了。”
她覺得這件事必須得跟母親分享一下,也好讓老人家高興高興。
“啥意思?日後不去集市擺攤了?莫不是有了新營生,快和娘說說,是啥買賣?”陳母迫不及待地問道。顯然,她的内心充滿了疑慮。
“就是小弟過去時給我們送了張鎮上的房契,說是擺攤太辛苦,讓我去開間鋪子,日後再也不用擔心風吹日曬了,孩子們也不用繼續住在私塾裡了。”陳家茹将事情的來龍去脈和盤托出。
得知事情的真相,陳母的臉色突然變得凝重起來,“買一間鋪子得花不少銀兩,家旺這是白送,還是?”
小兒子如今雖然積累了一些家業,但畢竟有三個兒女需要撫養,說實在的,陳母并不希望姐弟幾個占小兒子的便宜,畢竟他的每一文錢都是用汗水換來的。幫忙可以,但無償贈予絕對不行。
她主要是擔心時間一長,會在姐弟三人心中滋生出貪念,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她絕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所以她必須要問個清楚。
“娘,您誤會了,這鋪子并不是白送我的,但小弟也說了,他不急着用錢,我們啥時寬裕了再還就成。”
見母親産生了誤會,陳家茹急忙解釋道。
小弟再富有,那也是他自己辛勤努力的成果,這便宜她可不敢占,更何況那可不是一兩二兩,而是一百多兩,對于她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想都不敢想。
“哦!原來如此!你弟弟說的對,擺攤确實辛苦,開鋪子則安逸許多,日後兩個孩子也無需再寄宿于私塾,照料起來更為便捷,有此想法,卻從未對我和你爹說過。”
陳母心中大緻明白兒子如此行事的緣由,無需深思便知定是小兒媳的主意。
畢竟那丫頭是個知恩圖報的人,這些年來,雖未多言,但一直銘記着閨女對她和孩子們的恩情。
“是啊!家中田地本就稀少,若僅靠那點收成緻富,怕是此生無望了,如今倒是好了,可以一邊經商,一邊照顧恩澤兩兄弟。”
陳家茹對弟妹滿心感激,雖說房契是弟弟所贈,但若無弟妹的首肯,想必他絕不敢擅自做主。
“家旺和小溪皆是知恩圖報之人,你們定要和睦相處,切不可生出嫌隙,否則,我與你爹豈不是左右為難!”陳母鄭重告誡道。
吳少傑趕忙應道:“嶽父嶽母放心,我們對他們小兩口的感激還來不及,又怎會産生争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