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重生八零旺夫小辣妻

第487章 林夏再研發新機器

   林夏從兜裡掏出了一百塊錢給林金山。

   “哥,這錢你給奶奶吧,就說孫女孝敬她的。”

   既然要隐瞞身世,那麼她總得做做樣子。

   林金山推辭,“錢就算了吧,我有,會給她的。”

   “拿着,這是我的一點心意,我替林爸爸給的。”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看在林大福的面子上。

   那是她們母女的救命恩人。

   林金山接過了錢,“好,那我就拿着了。”

   林金山要出門,夏雷追了上去,也叫住了他。

   夏雷也掏出了幾張紙币,林金山疑惑,“夏叔,這是?”

   夏雷說道,“給你奶奶買點營養品。”

   昨天林老太太說出的話是非常令人憤怒。

   但是,她生了個好兒子。

   他欠林大福的,看在林大福的面上,應該善待他的老母親。

   這錢林金山可不敢拿。

   畢竟他奶奶昨天差點給劉桂英招上門女婿,夏雷不找她算賬就不錯了。

   “拿着,我替你爸買的。”

   夏雷一句話,林金山沒再推脫,隻好接過,

   他由衷的開口,“夏叔,謝謝。”

   哎,他奶奶上輩子積德生了個好兒子,要不是看在他父親的面上,就老太太這尖酸刻薄,自私自利的樣,真容易被人打死。

   夏雷說道,“不客氣,快去給老人看病吧,多給她買點吃的放在家裡。”

   “好。”

   早飯過後,大家便張羅着打算去縣城。

   周建國借此機會讓他的父母親也去縣城趕個集,陪林夏轉轉。

   林夏一回來,固執的老人也好說話了,答應跟他們一起去縣城。

   農村剛農忙結束,路過麥場上,村民正在曬剛豐收的小麥。

   一個戴着頭巾的婦女,正端着簸箕在颠着糧食中的麥殼雜質。

   男人嫌她動作太慢,在旁邊扯着嗓子不耐的催促。

   “你快點弄啊,一早上一袋小麥都沒揚幹淨,磨磨蹭蹭,下午雷雨來了。”

   女人反駁,“我一簸箕一簸箕的颠快得了嗎,弄不幹淨你又罵我。”

   兩口子吵着架,周老爺子說道,“忠明,你别老罵你媳婦,你幫幫她啊。”

   “叔,我抗袋子呢,哪有時間幫她?”

   看到周建國一家路過,男人變換着笑臉跟他們打招呼,“周叔,家裡來親戚了?”

   周老爺子心情頗好的介紹,“我外孫媳婦跟城裡的親戚來了。”

   “我們進城去轉轉。”

   男人一臉豔羨,“周叔,您可真幸福,這村裡的老人啊,數您命最好。”

   兒子在縣城當領導,女兒嫁到了城裡,老人又是退休老教師,大家都尊敬他們。

   叫忠明的男人看到周建國,給他豎大拇指,“建國啊,你們廠發明的那個玉米播種器可太好使了,今年我家兩畝玉米地,種的可快呢,站着種玉米,腰都不疼了。我聽說還有玉米脫粒機?多少錢啊?我打算等今年玉米豐收了也買一台。

   周建國說道,"不貴,買一台吧。"

   “你們這廠真是為咱老百姓謀福利,能省不少勞動力呢。”

   周建國看向林夏,笑着開口,“那兩台機器都是我外甥媳婦夏夏的功勞,那是她發明的,圖紙是她跟家河倆人畫的。”

   周忠明對着跟他們站在一起的林夏,誇贊,“是嗎?城裡長大的娃竟然能給咱們農村人設計農用機器,這殼太稀奇了,真的是人才啊。”

   周忠明如此一說,周建國心底的疑惑也翻騰了起來。

   他一直就納悶,林夏的養父雖然是機械廠的,但他他們生産的是火車上的精密零部件,跟他們小地方的機械廠完全是兩回事,林夏是城裡長大的,怎麼就能想出玉米播種器,玉米脫粒機,還有壓面機這些東西?

   林夏看到颠着簸箕揚糧食雜質的婦女,累的滿頭大汗,看着特别辛苦。

   這個年代磨坊的電磨,還沒有後世那麼先進,可以吹雜質,磨面之前,必須在家把糧食打理幹淨,不能有一點土疙瘩或者麥殼,不然這個面磨出來就一股土味,很難吃。

   碾場之後,也會用拖拉機上的風扇揚場,還有借着風向人工揚場将糧食跟雜質脫離。

   但都隻能揚個大概,根本弄不幹淨。

   曬糧的時候,還得靠着簸箕這樣慢慢一邊颠,一邊人工挑揀。

   這原始的辦法,特别累人,也考驗耐心,一般都是婦女的活。

   看來,這個時候,農村還沒有那種電動揚場機或者糧食風車。

   至少金山縣這沒有。

   回縣城的路上,坐在班車上,林夏朝周建國問,“舅舅,你知道那種可以分離糧食雜質的風車嗎?”

   聽林夏提到農用機器,周建國瞬間來了興趣,他兩眼發亮,忙問,“夏夏,啥樣的機器,你快給我說說。”

   林夏說道,“揚場機,或者叫風車也行,就是通過風扇把糧食中的麥殼等各種雜質吹出去,可以解放雙手,速度快,效率高。”

   這個機器不光可以用來吹各種糧食,還可以吹茶葉,這是前世她跟着劇組在南方的茶農那采風時見過的。

   因為沈玉瑩拍年代戲的時候給她搞了一堆農用機械研究,所以看到農用機器她就感興趣,跟茶農聊了很久,也聊懂了這些機器的用途。

   本來那些記憶都比較模糊,之前沒想起來,剛才看到颠簸箕的農村婦女,她腦海中突然就出現了那個機器。

   周建國非常激動加急切,“夏夏,回家後你給咱們把圖紙畫出來,我們再細細研究。”

   林夏面露難色,“舅舅,陳家河不在,我就隻能畫個大概,我把原理給你們提供出來,到時候讓廠裡專業的設計師傅畫,你們是專業搞機械的,肯定我一說就能明白。”

   “好,好。”

   到了縣城,夏海說要在縣城到處轉轉,多了解一下這邊的風土人情,劉桂英跟夏雷則是想買點特産回去帶給大家。

   周建國朝王玉霞說道,“玉霞,你帶着爸媽陪夏大哥跟英子姐他們去逛街啊,我帶夏夏去廠裡。”

   “爸,媽,你們跟玉霞去轉轉,累了就回家休息,我跟夏夏先把這個機器的事搞定。”

   周老爺子他們聽說林夏又有了新的發明,都非常高興,“你們快去吧,正事要緊。”

   周建國根本不給林夏逛街的機會,就要帶她去機械廠。

   王玉霞在他們身後喊道,“你們早點回來啊,咱們今天一起去飯館吃飯。”

   “知道了。”

   周建國帶着林夏進了縣機械廠,直奔廠長辦公室。

   廠長聽說林夏又有設計思路,也是相當激動。

   ,特别熱情的邀請她落座,趕緊給她端茶倒水。

   周建國則是去把設計研發的師傅也叫了過來。

   “這兩位是設計部門的老黃跟小張。”

   兩位師傅對林夏也是崇拜許久,今日一見,竟然是個小姑娘。

   不免驚訝。

   周建國注意到他們的神色略顯錯愕,他介紹,“這是我外甥女,之前就給你們提過,從海城來的,從小就喜歡研究機械,咱們廠裡生産的那幾樣農用機械都是她實打實提供的,今天她看到農村的婦女用簸箕簸小麥,這丫頭又有了新的靈感,想出了一種可以将糧食跟雜質分離的機器。”

   “是嗎?”廠長看林夏的眼神仿佛在看大神。

   “小林,你快給咱們講講。”

   設計小張把筆和紙都拿了過來。

   “我說的這個機器咱們可以叫糧食揚場機,也可以叫風車。能做成電動的,也可以生産手搖式。”

   “這個機器的設計其實也很簡單。”林夏拿着筆在紙上畫了起來,“進料口在最上面,側面是出風口,雜質都會從這個出風口吹出,出風口有個擋風闆。出料口在另一邊,機器裡面運行的風車片我畫不出來,這個應該兩位設計師傅來,如果設計成電動的,這裡就得裝個電機。”

   林夏畫的歪歪扭扭,但是她講的揚場機的大概樣式跟工作原理兩位專業的師傅算是已經聽明白,也看明白了。

   廠長在旁邊聽了林夏的講解,疑惑,“但是,這個出風口怎麼能保證吹出來的是雜質,而不是糧食?那石子,小土疙瘩跟糧食也差不多,這能吹出來嗎?”

   設計老黃說道,“我懂了,把成糧,次糧,石子,還有麥殼草屑分開,是利用它們的密度不同這個原理工作。”

   老黃給他們科普,“每一個體積大小差不多的顆粒在揚場機的風口受到的力都差不多,但同樣的力,顆粒密度不同,質量也不一樣,所以在風的作用下,飛出去的距離長短也不同,這就是把糧食跟雜質分開的原理,不過這個出風口我們得好好研究設計,等機器生産出來經過試驗改進才能達到我們想要的理想效果。”

   林夏非常欽佩的看着老黃師傅給他鼓掌,“您說的太好了。”

   果然專業事需要專業人來做。

   她隻是根據自己記憶中的見聞給他們提供個思路,專業設計者立刻就能講出機器的制造原理。

   就像陳家河看一眼她鬼畫符一樣的圖,就能畫出專業的機械設計圖紙一樣。

   周建國問,“那小林說的這個機器怎麼樣,好設計嗎?”

   小張笑道,“周主任,沒問題,你看小林都把圖紙畫出來了。”

   小張拿起了林夏的“鬼畫符”,林夏尴尬的摳腳。

   她尬笑着問,“我畫成這樣,您看得懂嗎?”

   ,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