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替姐出嫁後,錦鯉農女逆襲了

第2152章 一家人就要齊心

   任廣田聽後冷哼一聲,反正來了嶺南,他看二弟處處不順眼,當了官不得了,這官服當真是晃眼睛。t_我#的¨書{?城?]{ %?更D×新′#>最}ˉ全2

  宋九是衆人中最平靜的一個,她要做的事沒有告訴家裡人,今個兒倒也可以說一說了。

  “二哥,胡商休市,地方縣城是否也受了波動,物價混亂百姓慌張?”

  宋九這話一問,任廣江更難過了,任廣江知道三弟媳都是為了他好,也是為了百姓好,可是他們外來人才來多久,哪是這些地方官員這般老奸巨猾。

  任廣江這些日子不知吃了多少悶虧,他也來氣,可是沒有辦法,他或許真不是當官的料。

  宋九看任廣江這模樣就知道沒猜錯了,于是接着說道:“胡商休市,混亂不了多久,眼下也正好是咱們的機會。”

  衆人立即看向宋九,任廣江有些疑惑,怎麼就成了機會?

  宋九看向任廣江,問道:“二哥,我能否向你要一條海道通行權?”

  任廣江聽完是這麼一個安排,頗為無奈的說道:“三弟媳有所不知,這海道通行權,就在我來嶺南時便與衆地方官員投票決定了下來,由幾位商人抽中簽頭決定下來的,且五年内不得更改。”

  “我初來此地,還沒有了解情況就被迫做下這個決斷,也是沒有辦法,所謂轉運使,雖然官階不大,責任卻是重大,我得有一個交代。+d\u,a¢n`q.i-n-g\s·i_.~o?r!g·”

  任廣江又在内心補充:“尤其這些地方官員,絕無可能讓我輕松接掌轉運使一職,有些事身不由已,即使是現在來做這個決定,也未必就能摸清這些商人的門路。”

  沈秋梅和楊冬花聽了,皆是郁悶不已,沒有海道通行權,他們想要救市,也進不來,二弟當時為何會做下這樣的決斷,這明顯是地方官員的陰謀。

  反觀宋九面色平靜,像是早已經猜到這中間的原由,還安慰道:“抽的簽頭,的确不好更改,但海道通行權,我們必須有一條,而我已經想好了計劃。”

  幾人聽到這話都打起了精神,還得是三弟媳有想法。

  宋九這幾日忙活着,外頭亂歸亂,并沒有耽擱她的計劃。

  “我知海道通行權實則都落入了胡商商會會長楊铠手中,而鹽引的發放正好在楊赤的手中,掌管碼頭遭劫事宜的卻是在漕運司副使楊峰的手上。”

  “楊家父子三人,各掌一方,當官行商兩不誤,二哥來嶺南,手裡的權力都被他們把控了。·y_u+e\d!u`y.e..+c?o.m/”

  宋九這話說得任廣江有些無地自容。

  大哥任廣田卻是驚愕的看着宋九,他隻知釀酒,知道的事還不及他媳婦的多,今個兒聽到這麼多的門道,對二弟又有些心疼起來,當官也真不是那麼好當的。

  “所以我們一是要從楊铠手中搶到一條正規行商的海貿通道,二是要從楊峰手上搶漕運碼頭,如此我們才能順利行商,組織自已的商隊,加入市場,不受休市影響。”

  宋九分析的,家裡人也很快都明白了,而任廣江更是早就知道這事兒,但他一樣都搶不來。

  且這三樣都在他來嶺南後就定下了規章,如今他們都在按規章做事,他也無法改變了。

  “三弟媳,我怕是什麼忙也幫不上,規章上說得清楚,可是這些地方官員狡猾。”

  宋九笑了笑,“二哥莫不擔心,我已經想好了對策,規章上改變不了,那就暗地裡搶吧。”

  宋九這話把家裡人說糊塗了。

   也隻有任榮長知道自家媳婦的計劃,且這幾日他與密探院的人已經在安排。

  “二哥不管這三樣,但你是轉運使,二哥你可以借鹽引被暗市炒賣為由,整治鹽引規章,從楊赤手中奪下分發的權力。”

  宋九給任廣江獻上一計,任廣江沉思起來,這倒是一個法子,他也知道這些鹽引被人得手後暗中炒賣,價格翻上數倍,再落到真正運鹽的商人手中,什麼也沒有做的中間人賺下大筆銀錢。

  時日一久,鹽價大漲,鹽商暗箱操作,苦的還是百姓。

  “二哥,密探院的人早已經抓到了幾人,交給二哥做證據,過了堂審一審,此事就定下了。”

  “這一次再發季度短鹽引,便這麼來安排。”

  宋九小聲的說着,将自已的計劃說了出來。

  以鹽引為由,撬動海運權和漕運碼頭,從而使江北商會的商隊光明正大的來到南郡。

  任廣江聽了,心頭一喜,早把先前巡視回來的怒氣抛之腦後,對三弟媳更是佩服不已。

  要不是三弟媳是女子身,任廣江想來,三弟媳比他更适合當官才是。

  任廣江一走,任家人仍舊在書房裡沒有離開,宋九将自已的計劃接着跟家裡人說。

  當年安城鬧旱災,幹旱了兩三年,不下雨,家家戶戶為了口吃食窮到賣田賣地賣兒女的份上。

  後來是晉王妃來了,安城百姓的生活才得以改善。

  而今日宋九決定效仿當年的晉王妃,她也要像晉王妃一樣,将中原的商戶帶來嶺南,将各行各業的匠人送來嶺南,再盤活嶺南的經濟,而不受胡商們的制約。

  “到那時,胡商隻會求着我們做生意,而不是再像以前那般操控着市場,被其壟斷。”

  隻是這一切的前提,得有江北商會坐鎮南郡,得有海運權和漕運碼頭。

  沈秋梅和楊冬花相視一眼,她們從來不敢這麼想,而三弟媳卻是膽子大。

  不然即使他們有王府之名頭,想要在這兒安穩紮根下去,可是一樁難事。

  “接下來,在做生意前,咱們最重要的是人身安全,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同夫君商量好了,準備從陶将軍的軍營挑選一批功夫好的衛兵入府,再從府衛中挑選好的選做暗衛。”

  以後咱們家裡人,每人身邊都得跟着護衛或者暗衛,方可出行,不然便留在府上,少在外頭走動。

  說起這事兒,沈秋梅想到了自已桌上收到的那一堆帖子,于是同宋九說了,她沒将這事兒告知三弟媳,本是不打算出府的。

  “楊老夫人辦壽宴,大嫂你竟然沒打算去。”

  宋九歎了口氣。

  沈秋梅有些慚愧,她要是知道三弟媳來了後能如此從容,她也不會這麼決定,先前三弟和三弟媳沒回來,他們哪敢去楊府參加宴席,這南郡的水有多深,他們還沒有摸清楚,連着陶将軍都給他們府上安排衛兵,可見有多不安穩。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