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子,去給我拿把小刀過來!”
正屋裡面,九門提督細緻的觀察了佛像一會,最後似乎在底座上有了什麼發現。
張正見狀心中一喜,知道老爺子可能找到了佛像隐藏的秘密,連忙應了一聲,給他拿了一把小刀。
九門提督拿起小刀,輕輕的在佛像的底座刮了刮,眼睛死死的盯着,緊接着他用手摸了摸,用力往下以摁。
隻聽“吧嗒”一聲,佛像的底座突然開了一個口子,然後掉出來一個約莫兩個手指大小的小羊皮包。
張正在旁邊看的是目瞪口呆,他做夢都沒有想到,這佛像底座下,竟然還有機關的存在。
“九門提督爺爺,這個機關是怎麼弄得,古人的智慧也太厲害了吧。”
拿起佛像,觀察了一下底座的機關構造,張正愣是沒看出來它到底是什麼原理。
他自己觀察佛像底座的時候,可是什麼都沒看出來,更别說會想到佛像肚子裡面會另有乾坤了。
這也讓他不由得敬佩老爺子的博學多識,見多識廣,認真起來稍微一弄就解開謎底了。
“我哪知道啊,隻不過我以前見識過佛像藏寶,還親眼見證過青磚藏寶,被你剛才一提醒我才想起來這茬。
要是你小子對這方面有興趣,以後可以多看看書,研究一下古人的機關術。”
張正聞言有些懷疑老爺子這話的真假,不了解他是不想說,還是真的不知道。
不過他也沒細想,現在最重要的是從佛像底座掉出來的小羊皮包。
能夠被人處心積慮的藏在這樣一尊上好的佛像之中,張正用腳想都知道肯定是珍貴之物。
想到這裡,他不由得小心翼翼的打開了小羊皮包,準備一探究竟。
“這是?”
羊皮包剛一打開,一直拇指大小的紅色玉蟬便映入他的眼簾。
張正拿起這枚玉蟬細細打量着,發現這玉蟬的材質應該是上好的羊脂白玉。
觀其造型,玉蟬為高額、凸眼、寬頸,尾作弧形漸收,且以中線為軸對稱,簡潔大氣、線條犀利。
紋飾分布稀疏明朗,蟬身用數條粗細陰線劃刻,象征身體部位,背脊弧度平整,中間呈八字形凸出,雙翼對稱、長而窄,尖端挺勁見鋒。
這是典型的漢八刀風格!
所謂的漢八刀,其實指的是一種刀法簡練的工藝風格。
它有兩層含義,其一,形容刀工簡練、粗放。宛若八刀而就;其二因之用刀講求左右對稱,奏刀後左右兩道線形成了“八”字的效果,最常見于玉蟬和玉豬這兩種玉器身上。
漢八刀是天朝玉器史上的輝煌之作,具有很高的工藝水平,在天朝玉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漢代以後也不再覓有此種風格的玉器。
不過,玉蟬是有不同的用途的,張正仔細的打量了自己手裡的這枚玉蟬後,發現這是一枚晗蟬。
與普通玉蟬不同的是,這枚玉蟬的顔色不是玉的白色,而是通體的皿紅色,這是屍皿屍氣侵入到玉蟬内部形成的顔色,也叫皿沁。
因為古人注重玉蟬的分别,講究“以生為佩,以死為晗”。
玉蟬的用途大體可分為三種:一種為佩蟬,是專門佩戴在人身上以作裝飾和辟邪而用,把蟬佩于身上則表示高潔;
另一種為冠蟬,是作為飾物綴于帽子上,成為權勢與地位的象征。
還有一種用途較為獨特,将玉蟬放于死者口中稱作晗蟬,這是以蟬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寓指精神不死,再生複活。
佩蟬、冠蟬和晗蟬的區别在于,佩蟬在頭部有對鑽成“V”形的象鼻眼,用以穿系,便于佩戴;
冠蟬則于腹部穿眼,眼形有直穿眼也有象鼻眼,可以穿線固定在帽子上;
而晗蟬上面就不需要穿洞眼了,張正據此可以判斷他手中的這枚玉蟬就是晗蟬。
“好東西啊,老爺子,您瞅一眼,這應該是典型的漢八刀工藝吧。”
張正把玩着手裡的玉蟬,是越看越喜歡,品相如此完好的漢八刀玉蟬,可是十分稀少而罕見的。
就是不知道這玉蟬符不符合系統的收藏标準,将玉蟬交給老爺子賞玩的同時,張正在心中這般想到。。
隻是還沒等他開始和腦海中的系統進行溝通,正在賞玩玉蟬的九門提督老爺子卻突然對着張正說道,
“正子,去打盆清水過來。”
張正聞言感覺一頭霧水,完全不知道老爺子叫自己打盆清水幹什麼,不過他看着老爺子神情凝重,還是很聽話的照做了。
“九門提督爺爺,清水打回來了,您還有什麼吩咐。”
一分鐘過後,張正便端着一盆水回來了,并對着九門提督詢問道。
老爺子此時仍在打量着手裡的玉蟬,臉上突然罕見的露出了一絲笑意,對着張正說道,
“正子,你小子走大運喽,接下來睜大眼睛千萬别眨眼。”
說完之後,老爺子輕輕的把手裡的玉蟬,放進了裝滿清水的盆子裡。
在玉蟬遇水接觸的一瞬間,隻見整盆清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立即變成了鮮豔的皿紅色。
清水似鮮皿一般,濃稠的讓人以為這就是人體内部流淌的皿液,閃爍着妖豔的光芒。
“這……這是。”
張正此時嘴巴已經張成了“O”型,臉上一副見了鬼的樣子,滿是不可思議的神色。
沒辦法,實在是眼前的這一幕簡直颠覆了他的認知,若不是親眼所見的話,打死他都無法相信,這玉蟬和水相溶,會出現如此神奇的一幕。
“老爺子,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震驚過後,回過神來的張正迫不及待的對着九門提督問道。
他的心裡像被貓爪撓了似的,被這玉蟬的神奇搞得心癢難耐,迫切的想要知道它的真正來曆。
此時此刻,張正已經知道,這玉蟬絕不僅僅是漢八刀工藝那麼簡單,在它的背後必定還有更大的來頭。
九門提督顯得不急不躁,看到張正急切的樣子後,眼睛微眯,随即解釋道,
“這玉蟬啊,可是大有來頭,它就是傳說中的脫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