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荷一直關注着她娘,她娘眼睛一紅,清荷立刻便發現了,想起這些年母女倆呢的相處,她自己也忍不住難過起來。
走過去主動靠在娘肩上,軟軟道:“娘,你别難過,等我先過去把院子什麼的打理好了,就把你和爹還有弟弟都接過去,咱們一家人還在一起住。”
這麼些年過去,清荷早把這一家人當成了自己皿脈相連的親人,娘舍不得她,她也舍不得家裡人。
她在這個家裡得到了太多太多,家裡的每一個人對她來說都是無法替代的。
爹娘愛她護她,大弟弟清文是她最疼愛并寄予厚望的人,小弟弟元宵又是她從小帶着長大的。
還有打小就寵她的奶奶,對她愛護有加的大哥,把她當親女兒對待的大伯大伯母,與她親密無間的堂妹和大嫂,以及乖巧可愛的喜樂……
清荷被萬氏的情緒感染,想到自己要離開這些親人,内心的酸澀幾乎将她淹沒。
萬氏像小時候一樣輕拍着女兒的背:“傻孩子,我們去京城做什麼,太遠了,家裡的地和作坊哪樣都不能丢下,娘隻盼着你好好的就成,若是有空就回來看看家裡。”
“嗯,我會的,娘。”清荷也不多勸,等到時候直接讓人來接爹娘和弟弟。
至于家裡的生意,她自有安排,總之不會讓爹娘受累的。
臨行前一日,周家大房的人通通來到二房和清荷話别。
喜樂早慧,聽到爹娘和爺爺奶奶在家中的交談後,已經知道家裡對她很好的大姑姑要走了。
來到二房的見到清荷,小丫頭就憋着嘴往清荷面前跑:“大姑姑,抱抱。”
“好,姑姑抱抱小喜樂。”清荷一把抱起奶香奶香的小丫頭,親了親小丫頭的臉蛋。
被喜歡的大姑姑親了,喜樂伸出小胖手捂着嘴作害羞狀,那副逗人的模樣,看得一屋子人忍俊不禁。
喜樂兩歲多了,家裡條件好,小丫頭吃得好,長大圓嘟嘟的,抱一會就會手軟,譚玉嬌不好意思讓女兒一直賴在清荷身上。
估摸着差不多了,就叫女兒下來:“喜樂,下來,到娘這裡來,你現在可不輕,大姑姑一直抱着你會累的。”
喜樂不樂意,撅着小嘴:“不要,喜樂要大姑姑抱抱。”
清荷摸摸小侄女頭上細軟的頭發:“嫂子,我不累的,就讓我抱着吧,我這次離開,好長時間都抱不到咱們小喜樂了。”
譚玉嬌笑道:“成,你不嫌累就成,若是累了就讓她下來自己玩,小胖丫頭壓手,我抱一會就手酸。”
“不胖不胖,喜樂不胖,喜樂漂亮。”喜樂一聽娘說她胖,不樂意了,慌忙搖頭。
兩歲多的小丫頭還知道愛漂亮,真是個小機靈。
大夥笑着說笑了一陣後,氣氛漸漸傷感起來,整個周家可以說是清荷最先一個人撐起來的,現在清荷要去京城,一屋子人心裡頗不是滋味。
清荷最怕這種氣氛,幹脆把事情再交代一遍,省得大夥愁眉苦臉的。
“大哥,我家的生意你幫忙看着點,我跟劉伯伯和韓叔都交代過了,有拿不定主意的事,就讓你做主。”周清波如今在生意上早已能獨擋一面,有他看着,清荷挺放心的。
“清荷,這是你家的生意我做決定是不是不太好?而且你家生意做得大,萬一我給你搞砸了怎麼辦?”二叔家的生意可不是他家的小打小鬧,周清波不敢一口答應下來。
清荷微微一笑:“大哥,不礙事的,不管怎麼說,咱們總是一家人,若是交給大哥都不放心,那我還能放心誰。”
“況且也不是事事都要大哥做決定,隻需情況緊急的時候,大哥幫忙坐鎮就行,我爹娘不懂生意上的事,有大哥在,他們心裡頭踏實些。”
其實生意的事,清荷都安排好了,就是有什麼事,韓忠和劉廣林也會給她寫信。
怕就怕遇上什麼事,她爹娘擔驚受怕,有周清波在,不管能不能出有用的主意,她爹娘心裡肯定不會那麼慌。
周清波隻是怕耽擱了堂妹的生意,他自己的水平有限,堂妹的生意做得大,他恐怕給不了什麼好主意。
聽說隻用他坐鎮而已,他才答應下來:“清荷,你放心吧,隻要别讓我管生意,照顧二叔二嬸的事盡管交給我,”
别說堂妹特意提了這事,就是堂妹不提,周清波也會照顧自家二叔二嬸。
二叔二嬸對他多好啊,要不是二叔一家重親情,自家也沒有如今的好日子,他娘說過,讓他要好好孝敬二叔二嬸。
周清波答應幫忙照看二房,劉氏和周大伯面露笑容,對兒子的反應十分滿意。
劉氏更是拍着兇脯道:“清荷,家裡的事你别擔心,家裡不僅有你大哥在,還有我和你大伯在,不會有啥事的。”
“那就辛苦大伯和大伯母了。”對于大房的好心,清荷十分感激。
女兒臨走前還不放心家裡,萬氏一顆心酸得難受,眼眶紅紅的,緊抿着嘴,像是随時要哭出來。
李氏拍拍萬氏的手,對着她搖頭,一是安慰萬氏,二來也是不想萬氏一直這樣,叫大孫女心裡不安。
家裡沒人舍得大孫女走,從她到喜樂都舍不得,可舍不得也沒辦法,大孫女嫁了人,不去夫家不行。
家裡的事有大房在,生意上的事也安排好了,清荷還有件放心不下的事,就是村裡的村學。
“大嫂,村裡的村學那邊,麻煩大嫂多盯着點,現在的夫子挺不錯的,若沒有大錯處,可以讓他一直教下去。”
“若是夫子要走,重新請的夫子還請大嫂把把關,教導孩子的夫子,學問可以不用特别出衆,人品卻不能有問題。”教學上的事,大哥他們都不懂,隻有麻煩大嫂。
譚玉嬌神色鄭重地點頭:“包在我身上,有我在一天,村裡村學的事,我就會盡心盯着。”
關系親密的姑嫂倆對視一眼,看懂了彼此的堅持。
最初建村學,清荷隻是想培養些讀書人,為自家做後盾,然而漸漸地,村學裡的孩子或開始科舉,或找到體面的活計,總之過上了與父輩截然不同的生活。
見到這種改變,清荷的心裡非常受震撼,這不就是教育的意義嗎?孩子們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生活,實現心中的抱負。
最初的心思逐步淡下去,她現在更想看到村裡的孩子一個個都變成有本事的人。
自己家鄉的孩子,個個都有出息,身為村裡人的她,也覺得十分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