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時,山外頭飄來一片烏雲,趁着雨還沒來,周明遠往村裡的王木匠家走去。
他打算讓王木匠做兩個濾架,他看過清荷自己做的,跟做豆腐搖的架子一樣,清荷自己做的架子不牢固,怕是不能再繼續用下去。
除了濾架,清荷還讓她爹訂做了個大木桶,用來洗澡。
到了王木匠家裡,
他一說搖豆腐的架子,劉木匠就懂了。
“這個簡單,不費什麼功夫,明早來拿就成。”劉木匠吧嗒一口煙。
“麻煩您了,叔。”周明遠付了工錢,就往回趕。
周明遠走後,王木匠家黃婆子詫異地道:“他們家做這東西幹啥,莫不是要學人家做豆腐。”
見老頭子不作聲又壓低聲音神神秘秘地說:“他家是發什麼财了,聽長順家的說,昨日買了好多東西,豬肉白面背了一大背簍。”
“你說你這老婆子,别人家的事你管那麼多幹啥。”王木匠就着鞋底敲敲煙杆子“少跟長順家那個長舌婦來往,那嘴碎得沒邊。”
黃婆子讪讪一笑:“我這不是在家跟你唠嗑嘛。”
萬氏和清荷清點了家裡的紅薯,清荷估摸着能支撐個三個月,跟萬氏商量着上村裡再買些紅薯回來,免得到時候紅薯供不上。
轉眼,又是一個趕集日,這次萬氏領着兒女一起去了集市。
清文還是小的時候周明遠背着來過鎮上,早就沒了記憶,此刻見到什麼都覺得稀奇,小嘴巴就沒閉上過。
“姐,那是賣什麼的?”
“姐,那間兩層的酒樓就是滿香樓嗎?”
………
“姐,你看,那兒有賣糖葫蘆的。”
清荷聞弦知雅意,跑去買了兩根糖葫蘆,遞給弟弟一根,她本來想買三根的。
結果萬氏連連擺手:“娘不吃,娘都多大的人了,你們小孩子吃吧。”
咬着糖葫蘆,清荷和萬氏商量:“娘,咱去布店買點布和棉花,這馬上就要入冬了。”
“行,給你和弟弟一人做一身新棉衣。”萬氏自己也琢磨着給孩子做幾身衣裳,清荷身上穿的衣裳袖子都短了一截。
清荷吃完最後一顆糖葫蘆:“不光是我和清文,你和爹也一人做一身,之前的棉衣一點都不暖和了不光要做棉衣,還要做幾床厚被子。”
“你這孩子,手咋這麼松,做這麼多東西,要花不少銀子。”萬氏有些不同意,錢咋能這麼花,不省着點花,金山銀山也不夠用。
“哎呀,娘,家裡的被子又薄又硬,到冬天肯定會冷的。”清荷扭着她娘的袖子撒嬌。
萬氏拗不過她隻得同意了:“都多大的人了,還跟娘撒嬌。”
清文在一旁捂着嘴偷笑,清荷瞪他一眼,也跟着笑起來。
三人上布店,一人扯了兩身做做外衣的布,再買了三匹細棉布用來做裡衣。
如今還沒入冬,棉花還沒漲價,十八文一斤。
萬氏買了兩床十斤的大被子做被蓋,又買了兩床四斤的棉被做墊子,加上做棉衣的棉花,買了整整五十斤棉花。
布店掌櫃的見萬氏買得多,笑得合不攏嘴,不僅主動抹了零頭,還安排夥計架牛車送他們回去。
因着下午就要開始做澱粉,母子三人并未在街上多留,徑直去鐵匠鋪取了訂做的大擦子後,坐着布店的牛車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