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來了人,李氏怕元宵到處跑,讓妞妞帶着元宵在屋子裡玩,她把門關上,這樣就不用擔心元宵跑丢。
董子義這人之所以受女性的歡迎,就是因為他會來事。
就像現在,得知李氏的身份後,汪俊興和唐鴻圖還呆呆站着,他已經一口一個老夫人叫得十分親熱了。
李氏聽着眼前的年輕人叫她老夫人,總覺得别扭得慌。
倒不是沒人這麼叫她,楊九娘和韓忠也這麼叫,怎麼他們叫出來,聽着還挺順耳的,眼前這人叫起來咋就聽着渾身不舒服呢。
她細下瞧了瞧董子義,發現他眼神漂浮,身上帶香,仔細瞧着像是還擦了頭油,心裡頓時覺得不喜。
不過李氏什麼也說,又不是自家的孩子,她費那些個心力做什麼。
“老夫人,不知周善人和縣主在家嗎?我們幾個得了實惠,怎麼也要給周善人和縣主親自道個謝才是。”和李氏聊了幾句後,董子義迫不及待地打聽起周明遠和清荷的消息來。
李氏淡淡一笑:“你們三個來得不巧,我家老二和孫女不在家,恐怕得有些日子才回來。”
三人得知周明遠和清荷都不在家,心裡頗為失望。
汪俊興和唐鴻圖還好,他們本就是來感謝周家的,沒見到想見的人,是有些遺憾,不過也不至于多難過。
對他們來說,心意到了自己心裡也就踏實了。
董子義就不行了,他這次來穿了他最新的衣裳,還特地抹了些他娘的頭油,結果周善人和他女兒都不在家。
心裡出現了極大的失落,董子義險些控制不住自己的表情,低着頭調整了好一會才重新開始跟着搭話。
李氏活着這麼多年,什麼樣的人沒見過,董子義的這一番表現,已經說明了他心思不純,他的目的并不是來謝謝周家這麼簡單。
都是十幾歲的孩子,還沒長大,李氏看破不說破,陪着三人繼續聊了起來,她有好幾個孫輩,又願意接受新事物,和年輕人說話還是能說到一塊去。
三個年輕人和一個老太太東拉西扯了小半天,就在汪俊興說要告辭時,清文下學回來了。
“奶奶,我回來了。”清文看見奶奶在自家,十分地高興,喊人的聲音都歡快了幾分。
李氏在二房住了兩年多,清文已經習慣每天早晚都能見到奶奶,前些日子李氏搬回老宅住,清文不開心了好幾天。
直到他發現奶奶白天幾乎都在自家,心情才好起來。
清文在門口時就看見了奶奶身邊有幾個年輕人,從他的角度隻能看見背影,看不見臉,他還以為是村裡的人。
等走近了才發現不是村裡人,是幾個不認識的人,他周身的歡快氣息迅速收斂,換上一副清雅疏離的神色。
念書的孫子回來了,李氏眼角的皺紋笑成了一團:“哎,學了一上午,累了吧?這幾個都是咱們鎮其他村的讀書人,咱們家不是在鎮上捐了書嗎,他們就是專程來感謝咱們的。”
“奶奶,我不累。”
清文先笑着回了奶奶的話,然後轉身對汪俊興幾人微微躬身:“諸位兄台好,我是周清文,兄台們遠道而來,多有怠慢,還望見諒。”
“哪裡哪裡,周兄弟太客氣了,我們幾人不請自來,多有叨擾,周兄弟别怪我們擾了老夫人的清淨才是。”董子義率先站起來接話,仿佛他是三人中的領頭人一般。
李氏笑眯眯看着幾個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沒有的事,這人老了就愛熱鬧,尤其你們幾個還是讀過書的人,我更喜歡。”
“你們難得來一趟,中午留下來吃了飯再走,正好可以和我家清文聊聊功課,你們比他年長,正好能教教他。”
“老夫人,不用麻煩了,我們這就要回去了,有空再來探望你老人家,你多保重。”汪俊興生怕董子義代替他們答應下來,急忙婉拒了李氏的好意。
唐鴻圖也跟着起身:“老夫人,出來時家中父母叮囑過,要回去吃飯,我們就此告辭。”
汪俊興和唐鴻圖拒絕了李氏的留飯,這讓原本想繼續跟周家人拉近關系的董子義十分不高興。
董子義心裡不願離開,說不出馬上就走的話,又不好意思說他想留下來吃飯,隻能僵着臉附和汪俊興與唐鴻圖兩人的話。
李氏有些不喜董子義,對汪俊興和唐鴻圖兩人還是挺喜歡的,這三人都帶了禮來的。
人家送了禮,家裡不留飯,那多失禮,傳出去可不好聽。
說不定還會有人背後說周家貪圖别人送的禮,連飯都舍不得留人吃呢,李氏斷不可能讓這種事發生。
不管汪俊興和唐鴻圖怎麼拒絕,李氏還是堅持留他們吃飯。
董子義見狀,故作為難看看汪俊興和唐鴻圖:“汪兄,唐兄,咱們就留下來吃飯吧,老夫人的一片心意,不好辜負了。等周小兄弟休沐的時候,咱們請周小兄弟出去遊玩,補回來便是了。”
被點到名的清文,無辜地眨眨眼,請他出去,他和他們差了五六歲,如何能玩到一出去。
清文看了看現在的情況,沒有說去還是不去,隻能笑一笑,他若說他不去,那不就等于是他不想讓他們留下吃飯。
最終董子義三人還是留了下來,李氏讓清文陪他們說話,她得去看着點元宵,妞妞畢竟還小,帶不了多久。
李氏走後,堂屋裡就剩四個十幾歲的少年,汪俊興幾人也不似方才那麼拘謹,和清文尋了話題聊起來。
或許是因為清文還是個小孩子,董子義說話便沒怎麼遮掩,一直跟清文套着近乎。
他其實是臨時起意的,一開始來周家,他打着的是接近周清荷的目的,這位農戶小女,能憑自己的能力做大生意,還得了縣主封号,可見是個特别的。
而他,就想摘下那朵特别的花。
就算周清荷成親了也沒關系,她那位參軍的丈夫,一年半載才回來一次,她總是會寂寞的。
寂寞的女人最好接近,就像他村裡的寡婦一樣,嘴上說的和做的完全是兩個樣。
董子義對自己的長相很有信心,那些時常給他買禮物的姑娘就是證明。
他想着他先來周家幾次,在周清荷面前混個眼熟,憑他的俊美長相和氣質,他不信周清荷會不動心。
兩人十幾歲的年輕男女,一個是成了婚的獨居女人,一個風流才子,時間一長,有什麼事是不能發生的呢。
等他報上了周家這根大腿,再借周家的力量進縣學,讓周家資助他念書科考,金榜題名之日簡直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