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354章 朝局
在官場裡,李幼白在蕭正眼中就是個初出茅廬的小輩,身為同僚特意提點幾句也是應該的,李幼白将這些為官的道道記在心裡,自己的見識還是少了。
時至晌午,兩人乘坐監藥司的馬車來到酒樓,要了個雅間,席間蕭正也把話說開,有關于少林寺詭案的諸多細節,從他口中得知,兵部那頭坐立在中州的幾個老家夥分身乏術查不出多少有用的東西。
轉而蕭正就将希望寄托在李幼白身上,飲着酒大義凜然說:“這少林的和尚最是會蠱惑人心,明知百姓愚笨,卻還要用所謂佛祖在世來騙香火錢,此事你我定要查個水落石出。”
李幼白笑笑不說話,倘若朝廷真的會有所作為利好天下百姓,那麼百姓就不會拜佛而是拜朝廷了,将希望寄托于虛無缥缈的神仙身上,本來就是件無奈且不得已而為之的事。
“當日那少林和尚,會用笛聲來控制受到蠱蟲附身的人,這些人樣貌消瘦,眼有皿絲,如若嗜皿惡鬼,沒有智慧和頭腦如同行屍走肉般。”李幼白記得就這麼多。
蕭正聽完點點頭,細問道:“可還記得蠱蟲形狀?”
沉思片刻後,李幼白将蠱蟲形狀模樣細細道出,如果少林真的有異心,那麼如此龐大的信衆人數一旦失衡,後果不堪設想,況且少林還是屬于江湖範圍,朝廷貿然介入的話所引發的震動可能不會小。
身在朝中以後李幼白才發現,秦國并沒有她外表見到的那樣強大到堅不可摧,反而搖搖欲墜。
在糧災這件事情上,她李幼白站中間,而在有關少林這件案子上,她則是會支持朝廷的原有做法,維穩至上。
将事情都告知蕭正,讓他好去敲少林幾筆,就算治标不治本也能讓少林心有芥蒂不敢亂動,往後的事就再說了。
離開酒樓以後李幼白回到家中,蘇尚已經起來了,在後院練過一趟拳腳後在房裡看書,見到李幼白回來又聞到她身上的酒氣,立馬讓小翠去添壺熱茶上來。
蘇尚并不細問李幼白為何大早上回去喝酒,夫君不說的事就絕對是不想讓她知道,若是細究下來,不識大體不說,免不了還會讓夫君嫌棄自己。
她想,夫君肯定并非小氣之人,嫌棄自己什麼的概率不大,若是問到底夫君肯定會告訴她的,隻是夫君不願意說的事她也不願意問就是了。
“我再出去一趟,天黑前會回來的。”
李幼白邊說着邊将身上的官服褪下,蘇尚取來常服幫她換上,細心打理領口和腰帶,彼此貼得有些近,身高正好讓兩人平直對視着。
李幼白隻聽的面前的蘇尚輕聲說:“嗯,我哪都不會去的,就在家裡等你。”
坐上九叔的馬車一路前往鐵匠機關坊,李幼白下車後讓九叔在此等候片刻,又是一年,鐵匠們的生意從原先的打造兵器到開始朝制作零碎部件過渡。
武師行業的衰落與機關術的崛起,也讓鐵匠這個行業不得不開始改變,适者生存遵循規律發展。
以前将兵器做得極好的匠人,眼下卻是最容易吃不飽飯,反而半路出家踏足鐵匠行業的人手藝還未成型,幫人做些小零件反倒是混得風生水起。
兵氏鐵匠鋪内,鍛鐵的爐子已經有半個月未有開過了,幾道人聲隐約間響起,多是有抱怨與無奈之氣。
“這年月,有個手藝傍身也要活不下去了...”
聽着兄弟們有氣無力的抱怨聲,躺在長椅上的兵鐵起身又去給自己倒了杯涼水充饑,年初的時候糧價又漲不少,别說白米了,連粗糧都沒得銀錢購買。
若是繼續無人上門置辦鐵器,再過些日子就隻能變賣家當維持生計了,兵鐵沒有辦法,沒錢沒人脈沒路子,災難來臨之際除了等死什麼也做不到。
“大哥,我想你絕對被騙了,我聽說那個監藥司的李監令早就不知道回來多久,還和蘇家千金結親了,到現在都還沒過來,要我說,當初就不該幫他做事,耗材耗力的,不做那把槍,我們起碼還能買點粗糧再頂個把月。”
“就是,真是虧了,那天人家結親,我們就該混去喝杯喜酒,現在什麼都沒撈着!”
有人這樣說起來,兵鐵聽後皺起眉頭,自己的這些兄弟都是兒時玩伴,家中也是做鐵匠的,可惜不景氣最後都關門了隻能跟着自己,關系不錯他們說的也有道理,隻不過兵鐵卻不這樣想。
“話不能這麼說,人家李監令又不是沒給咱們錢,隻是我們沒先見之明多買點粗糧囤着,沒想到米價又漲上去了,而且人家都說過事不一定會成,是你們自己想得太多...”
此話出來,抱怨的聲音便不再有了,兵鐵對衆人說着,同時他也是在安慰自己,哪有那麼容易能端上朝廷的鐵飯碗。
一陣長久沉默,半晌後,有腳步聲在外頭響了起來,沒人願意出去看看,兵鐵起身走出屋子,過得一會是陣陣驚喜的聲音。
“李大人,您怎麼來了?”
聲音傳出來,令得所有在屋子裡靜躺着的人精神一振,立馬起身湊到門口往外偷聽打量,果真看到了幾個月沒見過的監藥司監令大人。
李幼白跟着兵鐵走進鋪裡,她留心看了裡頭一眼,見到爐子連火都沒有,心有不忍,十幾年前兵鐵老爹還給自己做過劍呢,沒想到十幾年後,老一輩人的手藝卻是要面臨失傳了。
“事務繁忙多有不便,今日才有時間過來。”李幼白解釋說。
兵鐵顯得有些惶恐,畢竟人家可是個官,自己不過是個民夫,見當官的向自己解釋起來,莫名有種恐懼緊張的感覺,一時間不敢說話。
李幼白想着蕭正打算套牢自己的事,她也不願坐以待斃,便對兵鐵說:“當日你給我做的那把短铳,威力極大,用起來也很是順手,這門手藝放到軍中定能有所用途,此次回來正好,我在軍中認識個名叫盧劍星的人,你去找他報上我的名字,他會知曉的。”
兵鐵聽後激動萬分,原先的失望一掃而空,轉而就是難以控制的欣喜,叫出自己的兄弟跪地就拜,李幼白輕輕擡動手指,衆人驚駭發現自己雙腿不知為何連彎曲都做不到。
李幼白随後擺手說:“一事歸一事,我幫你了,但也希望你不會讓我難堪。”
兵鐵隻認為眼前的李大人武功蓋世,并未多想,抱拳至誠道:“李大人請放心,若是此事成了,我們定當不留餘力為國效命。”
漂亮話李幼白每天都能在府衙裡聽到,告知兵鐵能在哪裡找到盧劍星後,李幼白當即離開了鐵匠坊,坐上九叔的馬車時還在細細盤算。
兵鐵的造槍能力不錯,盧劍星又在軍中立了功,将他們招到軍中做事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有這層關系,自己也算和兵部攀上點關系了。
誰說要考公才能端上鐵飯碗,有關系想要進去簡直比喝水都要簡單,就看你人脈行不行罷了。
至于蕭正那頭,自己對于升不升官什麼的沒有多大念頭,總不該讓蕭正時時刻刻惦記自己,那樣實在是太不舒服了。
“多事之秋啊。”李幼白感歎着。
九叔駕着馬車,咣當咣當朝港口的方向行進,李幼白掀開車簾往外頭打量一眼,目光略過蹲守在路邊等待着雇傭的老百姓。
她臉上平靜,纖細的眉卻微微動了,她記起以前自己做的事,偶爾會多買些老百姓小攤上的東西,或是給難民一些銅錢,饅頭一類,隻不過眼下過去那麼多年,吃不飽飯的事百姓還在繼續經曆着。
李幼白放下簾子将目光收回去,神情冷峻下來,她此刻才清楚,以前做那些事其實是沒有多少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