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不凡……”
陳長生呢喃道:“我甯出聲不凡,亦不願落入塵埃,倒是個好名字……”
甯不凡劃着船,手裡的劃船的長竹頓了一下,愣了愣,說道:“那老和尚也是這樣說的。”
陳長生道:“那位大師傅對你抱有很高的期望。”
甯不凡頓了頓,說道:“可惜我碌碌無為,已經落入塵埃了。”
說起這話的時甯不凡好似玩笑一般,可轉眼之間卻又沉默了下來。
他不接着說了,一個勁的劃船。
陳長生問道:“怎麼是碌碌無為,當初的封仙大會,你不早已名聲大噪了嗎。”
甯不凡舒了口氣,說道:“名聲大也不耽誤我沒出息啊。”
陳長生問道:“怎麼?”
甯不凡吧唧了一下嘴,說道:“說白了當初去那封仙大會,不過是為了了卻老和尚一樁心願罷了,事情過去了,也就過去了,我呢,也不知道去哪,更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反正就活着呗,跟以前一樣,不知去哪,不知道幹嘛,就飄着,那天死了就死了……”
陳長生頓了頓,問道:“無欲無求?”
甯不凡張了張口,想了想後卻又覺得不對,搖頭道:“我有所求,就是想求一求自己想求什麼。”
陳長生聽後愣了愣,說道:“也難怪那位大師傅會将希望寄托于你。”
“啊?”甯不凡愣了愣,有些不解。
陳長生道:“你頗具慧根。”
甯不凡不太明白,問道:“這是什麼意思?就是說我天生是個做和尚的料子?”
“差不多吧。”
“可我不想做和尚。”
甯不凡說道:“我找不多所求是真的,但不代表我就是六根清淨,更别說我是個俗人啊,什麼肮髒龌龊的事我沒做過,我這樣的人還做和尚呢?”
陳長生點頭道:“是這麼個道理,做什麼事也得自己願意,不錯,不過話說回來,封仙大會後就沒有佛家的人來找過你?”
甯不凡張了張口,說道:“倒是有過,不過我沒去,三言兩語就将他們給打發了,他們也沒為難我什麼。”
“這樣啊。”
甯不凡頓了頓,看向陳長生道:“先生覺得我去做和尚是最合适的?”
陳長生搖了搖頭,說道:“陳某覺得不合适。”
甯不凡聽後微微一笑,他也這樣覺得。
他就怕陳長生說是。
陳長生瞧着那撐船的甯不凡,一時間心中卻又有些欣慰。
欣慰在哪呢?
大抵是因為他們兩個都是無處可去之人,隻是陳長生相對而言不如甯不凡些,陳長生隻是暫時無所求罷了,也隻是這段時日,而甯不凡是真不明白。
甯不凡問道:“先生,我們去哪?”
陳長生道:“不知道啊。”
“不知道?”
“是啊。”
甯不凡的動作停了停,問道:“先生怎麼能不知道呢?”
他有些慌張了。
似他這樣的人,最為害怕的,就是不知去處的漂泊,若有人為他指一個地方,他會很樂意,但若是走在路上,都不知曉自己去哪的話,那他會尤為害怕,更是無比擔憂。
陳長生笑了笑,說道:“這不挺好的嗎,走到哪是哪。”
甯不凡有些不明白,他張了張口,說道:“先生不會覺得不安嗎。”
“有什麼不安的?”
“我是說……”
甯不凡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麼解決。
不安并不是怕遭受危險,而是内心深處的不安,源自于内心深處,隐約的擔憂,是不知去處的孤獨凡感……
甯不凡歎了口氣,說道:“先生幫幫忙吧,給個去處,不然我現在就跳船離開了。”
他對于那種孤獨之意的害怕,已經到了不可遏制的局面。
陳長生思索了起來,良久後道:“我們北去,去那極寒之地。”
甯不凡愣了愣,不解道:“那是哪?茫雪城嗎?”
陳長生搖了搖頭,說道:“還要遠。”
甯不凡想了想,說道:“先生,咱們這竹筏可去不了這麼遠的地方。”
陳長生笑了一下,向他招了招手。
甯不凡頓了頓,往前靠近了些許。
“陳某教你神通一門。”
甯不凡眼前一亮,好奇問道:“什麼神通?”
陳長生道:“有詩篇言,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船可在水,何不能在那星月之間呢?”
先生的話語撓人。
甯不凡口中呢喃着那句詩。
莫名之間,他卻感到一陣乏困。
打了個哈切。
頓時間覺得眼如有千斤重,很難睜眼。
“陳,先……”
甯不凡恍惚之間,再難抵擋那困意,頓時身形一倒,睡在了這竹筏之上。
在那夢中,眼見星河。
泛竹筏于星河之間,白雲作水,清風作槳。
江中竹筏輕躍而起,奔向那白雲之間。
陳長生目光望去,見那星月逐漸近身,不禁飒然一笑。
“好悟性。”
陳長生笑了笑,如此一來,便不用費自己的法力了。
多好。
甯不凡沉沉的睡去,沉醉于那夢中,絲毫不知外界的竹筏已經飛到了天上。
更不知星月就在眼前。
陳長生從袖中摸出了一塊蜜餞放進嘴裡。
那絲絲甜味于口中散開,夾雜着些許酸味,總是使人心情愉悅。
竹筏行于天上。
漫天的星辰于頭頂劃過,萬裡山河于眼下流淌。
鬥轉星移,日新月異。
不知過去多久,那天邊泛起了一抹魚肚白。
火紅的朝陽升起,有些刺眼。
陳長生微微虛起目光,擡手之間,牽扯來一抹朝霞之氣。
落于手中,是那樣火紅。
福至心靈。
先生閉眼之間,卻見那天邊朝陽之氣更盛幾分。
隐約間,又見一抹紫氣弦來,見那紫氣東來之兆。
先生五髒脆響,周身有淡淡的亮光洋溢而起。
“咔……”
隐約間,似有什麼破碎而又重立。
五髒六腑皆有所動,好似煥然一新一般。
陳長生恍惚間睜眼了雙眸,“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久違的,他的臉上露出了些許興奮之色。
“原來這才是五氣朝元之法。”
借天地之間的氣,淬煉五髒六腑,自身為丹,天地為爐鼎。
原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