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這是個棘手的問題
張巧梅一直靜靜的聽着,這會兒插話問:“曉敏,你家裡有沒有說,給你聯系什麼單位?”
祝曉敏一怔,唇角的笑容很快落下去,搖搖頭,低聲說:“這件事,我要重新考慮。”
“怎麼了?”苗詩文敏感的感覺到她情緒的低落。
祝曉敏苦笑:“就是說,我現在不确定回河東了。”
“為什麼?”王小雅驚訝。
張巧梅卻說:“嗯,陸明峥家裡人都在省城,你還是去省城好,發展機會多,也好照顧。”
她也不想去省城。
祝曉敏搖搖頭,向幾個人笑:“我已經寫信給陸明峥,等他回信再決定吧。”不想再談,起來掀鍋蓋,“我中午到的縣城,隻胡亂買了張餅,現在可是餓了。”
苗詩文笑:“還要再等等。”
祝曉敏不滿:“怎麼晚上隻吃粥?”
苗詩文笑着指竈台:“竈裡烤着土豆,一會兒我們再切些腌菜。”
太好了!
祝曉敏立刻笑起來:“别說,走這麼幾天,我還挺惦記我們這裡的土豆。”
苗詩文睨她:“這才幾天,等你回城可怎麼好?不然别走了。”
祝曉敏耍賴:“等我回城了,你們每年寄土豆給我。”
苗詩文好笑:“哪有寄土豆的?不被人笑話。”
祝曉敏随口說:“那我讓陸明峥回來取。”
幾個人聽着都笑:“知道他都聽你的。”
張巧梅說笑一會兒起身說:“我去給你把新房的竈燒上,不然晚上沒法睡。”
祝曉敏立刻說:“不要,我要和你們一起睡。”
結婚用的是全新的被褥,她原來的一套還留在這裡。
苗詩文推她:“你就是不去住,也得生生火,裡頭還放着被褥呢。”
祝曉敏歎氣,隻得說:“好吧,我把東西拿回去。”拎起空了一半的挎包,跟着張巧梅一起進去。
張巧梅先去取了柴,去了她的新房,一邊幫忙生火,一邊看她整理東西,又忍不住問起這一路的見聞,終于低聲歎口氣:“要是我也能回去看看就好了。”
她家在鄰省,隻有路更遠,火車票更貴。
祝曉敏攬着她安慰:“等我們條件再好一些,都能回去看看。”
事實是,再有兩年恢複高考,她希望他們這些人都有機會考出去,最不濟,再隔幾年也是知青大返城,大概率都能回去。
這個念頭在腦子裡轉一轉,到晚上吃飯的時候,就向羅亭淵問:“如果現在他們去參加高中畢業考試,有多少把握?”
她嘴裡的“他們”,自然是除了幾個高中生之外的一大群。
大家一聽,吃着飯的嘴頓時一停,都震驚的擡頭看她。
她在說什麼?
讓他們參加高中畢業考試?
羅亭淵想一下,目光在人群裡一掃,點頭說:“如果是縣裡的考試,要拿個文憑應該可以,隻是……”
“隻是什麼?”祝曉敏緊問。
羅亭淵停一下才說:“真實水平,也就一半勉強過關。”
這些年,正經在學校的學生運動多,上課少,确實沒有學到太多文化。
而知青們用了一年補功課,又有羅亭淵這樣的良師,功底反而比學校裡的學生要紮實。
隻是畢竟時間還短,至少達不到羅亭淵的要求。
祝曉敏點點頭,想一下宣布一個決定:“這幾個月,大家都更抓緊一些,回頭我們問問,能不能在縣裡入個學籍,參加六月的畢業考試。”
今年參加畢業考試?
大家驚了,宋志安哀嚎:“曉敏,你也太瞧得起我們了。”
祝曉敏說的認真:“你們本來也是初中畢業,去年一年加今年半年,中間沒有假期,也沒比學校裡時間短多少,又有羅老師教課,不是我太瞧得起你們,是考過是理所當然的。”
聽起來是這麼回事,可是,他們去年有很長的時間是在補初中的功課。
可是她把羅亭淵拿出來,話就不好反駁,好幾個人急的抓耳撓腮。
王小雅咬着塊鹹菜都快哭了:“我不行的。”
張巧梅跟着點點頭,沒有說話。
祝曉敏無奈:“這才三月,到六月畢業考試還有三個月的時間,你們多用點功,一定可以的。”
可以嗎?
衆臉懷疑。
祝曉敏自己夾口菜,又啃口土豆,再慢慢加一句:“你們誰考過了,可以點頓飯,我給你們小鍋開小竈。”
小鍋開小竈的意思,是隻給一個人吃獨食,就和當初抄書獎勵茶葉蛋一樣。
宋志安的眼睛頓時亮了,立刻點頭:“那,我試試。”
祝曉敏向着剩下的一一看過去。
先是邢慶生、吳緒林幾個遲疑的點頭,跟着周東一、楊愛軍幾個也含含糊糊的答應。
祝曉敏拍闆:“就這麼定了!”
謝承志忍不住笑出聲來:“知足吧你們,我們幾個是沒有獨食可吃。”
已經高中畢業的幾個人沒份兒。
好吧!
看看一幫男知青不反對,王小雅和張巧梅對視一眼,也隻能默默認了。
于是,吃過飯,大家又回去學校,繼續聽羅亭淵講課,莫名就多了份緊迫感。
也就在這個時候,陸明峥也接到了祝曉敏的信,看到信的内容,有些意外,看看信封上的郵戳,居然是在省城,算來,她已經回過家了。
這是在返程的途中?發生了什麼事?
陸明峥不知道,可是她既沒有說,他也不打算追問,隻是認真考慮她說的問題。
她不想再回河東,也不願意回省城,現在的選擇就是他在的地方。
可是他在新兵營隻是暫時的,三個月後别的新兵下連隊,他卻要跟着同批的新生去軍校。
讓祝曉敏直接去軍校所在的城市?
可是軍校的管理也是軍事化的,他并不能每天出來,甚至過節要想出來,也要很繁瑣的手續。
還有,幫她選擇一份什麼樣的工作?
陸明峥發現,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怪不得那丫頭甩了給他。
又是好笑又是無奈,但這件事可以不急,卻不能選錯。
于是,他寫了一封回信,隻說他要想想,也想再聽聽她的想法,之後,又和她聊起新兵營,聊起訓練,再問起山上的事情。
很快,又要春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