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箭在弦上
謝承志說:“給孩子們上課的,每天四個人,還留他們四個上課就行。”
錢元飛的眼裡光芒閃動,冷着臉沒有說話。
跟着,又說起縣裡領導參觀的路線,祝曉敏說:“縣裡領導過來,說是參觀基地和果林,可既然來了,總不能看完就走,大隊部也還得留人。”
谷滿倉連連點頭,向何彩鳳說:“從打谷場到大隊部,就由你們宣傳隊的人負責接待。”
見何彩鳳點頭答應,祝曉敏建議:“雖說我們不搞太多形式,可是既然領導是來視察,我們大隊的黑闆報、告示欄那裡總要有一些相關的介紹。”
谷滿倉連連點頭,向何彩鳳問:“那裡一進大隊部就能看到,如果寫一些基地和果林的介紹,也讓領導先有一個印象,你看宣傳隊有能寫會畫的,趕着把黑闆報重新搞搞,也是我們新年新氣象。”
何彩鳳點頭答應,可又為難的說:“要說能寫會畫,就是聶知青了,隻是不管是基地還是果林,他可并不了解,這文字工作……”說着去看祝曉敏。
最了解基地、果園建成和發展的,當然是祝曉敏,隻是以祝曉敏和聶一飛現在的關系,讓這兩個人搭檔做工作,恐怕又不能。
謝承志立刻說:“這個不難,我們手裡多的是材料,一會兒回去我彙總一下給他就行。”
何彩鳳立刻點頭:“那我通知聶知青負責這件事。”
錢元飛聽着,突然說:“那就明天也讓聶知青來大隊部吧,如果領導有什麼指示,我們也及時做調整。”
這是錢元飛想讓聶一飛正式進入宣傳隊,抓到機會讓他露臉。
祝曉敏了然,低頭掩去眼底譏諷的笑意。
谷滿倉一下沒有明白,詫異:“有什麼指示?”
錢元飛說:“有備無患,多做一手準備嘛。”
謝承志也點頭:“錢主任說的是,萬一領導有指示,我們總要調出人手!”
谷滿倉見這兩撥人這個時候倒是意見一緻,想着讓聶一飛留在大隊部也沒什麼壞處,也就點頭答應,又向夏老三說,“縣裡來人,老百姓又會跟着圍觀,你們負責安全。”
謝承志說:“安全方面,主要也是打谷場和大隊部,基地不放人随便進去,應該不會有人跟着。”
谷滿倉連連點頭,安排之後的工作。
做為知青生産小隊的隊長,謝承志必然是要全程陪同,祝曉敏是整個項目的統籌,也是要跟着的,陳旭東和苗詩文都是做具體的工作,也要全程跟着。
再加上谷滿倉和夏棟梁,陪同人員已經六個,其餘的人都留在大隊部負責招待工作。
領完工作,宣傳隊的人留下布置大隊部,祝曉敏三個人直接回知青點,安排知青們的工作。
下了坡,路上已經沒有什麼人,謝承志冷了臉,低聲說:“恐怕他還真的在打羅老師的主意。”
要不然,打聽學校留的人幹什麼?
祝曉敏點頭:“那天他争不過我,這麼多天應該是想好了對付的辦法,明天有縣裡的幹部,要是當着他們的面抓到羅老師的把柄,那可是一箭三雕。”
第一,羅亭淵父子要被帶走。
第二,知青點會受連帶責任。
第三,學校會辦不下去。
謝、苗兩人聽她說完,臉色都變的嚴肅,微微點頭。
苗詩文握緊拳頭,低聲說:“所以說,就是我們什麼都不做,他也不會放過我們。”
“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就是這種情況。”謝承志點頭歎氣。
事情到這裡,已經是箭在弦上,三人回去,就開始按照計劃布置人手。
下午,謝承志拿幾份材料去大隊部找聶一飛。
快放學的時候,祝曉敏出來給孩子們安排任務:“明天有縣裡的大幹部來哦,你們要早一點來上學,上課背詩都要加倍認真哦,讓縣裡的大幹部看看我們的精神風貌。”
“好!”孩子們大聲答應。
羅烨立刻大聲問:“祝老師,你也要接待大幹部?”
祝曉敏點頭:“是啊,大幹部來看我們的基地和果林,我要給大幹部做介紹哦,如果我們能得到縣裡大幹部的支持,明年我們大隊就可以分更多的錢,吃更多的肉。”
羅烨一聽,開心的蹦:“對對,肉可好吃了,以後我們每天要吃。”
其餘一大隊的孩子一聽,也都跟着蹦:“對對,肉可好吃了,以後要天天吃。”
二大隊、三大隊的孩子滿臉羨慕:“要是我們大隊也有祝老師就好了。”
祝曉敏笑眯眯:“我們一大隊是第一個試點,現在三大隊是第二個,以後會越來越多,大家都有機會。”
“那我們以後也能吃肉?”孩子們立刻問。
“隻要明天大幹部滿意了,肯給我們支持,一定沒有問題!”祝曉敏說的很肯定,給孩子們打滿雞皿,宣布放學。
于是,孩子們這一路,一改往常背詩的流程,個個都是滿臉的興奮,讨論明天大幹部來參觀的事,很快,這件事傳的三個大隊的全都知道。
第二天一早,打谷場上已經等滿了各村趕來的老百姓,争着想看看縣裡大幹部長什麼樣子。
谷滿倉滿臉無奈,可是又勸不走,隻能讓夏老三調些民兵過來維持秩序。
九點剛過,縣裡來的領導和另幾個公社的幹部已經坐着各種車過來,在打谷場邊兒上停下,在宣傳隊熱烈的歡迎中,一路跟着上山坡往大隊部走。
還沒有走到大門口,就聽到山谷裡回蕩着孩子們背詩的聲音。
嚴一民側頭聽了一會兒,隐約是一阙《滿江紅》,轉頭向谷滿倉問:“這就是你們辦的那所學校?我可是不止一次聽說了。”
縣委辦公室主任唐興甯是這次帶隊的領導,聽到立刻問:“就是之前縣裡表揚過的?怎麼聽着是在哪裡背詩?”
谷滿倉滿臉笑開,指知青點的方向說:“那邊是我們公社的知青點,旁邊就是那所小學,都是我們附近幾個大隊的孩子,由知青們上課,這個時間是在跑操,一邊跑操一邊背詩。”
他有信心,不要說在瓷窯口公社,就是放眼整個北山林場,甚至整個縣裡所有的鄉鎮,他們這幫孩子都是最出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