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七十年代,兩地分居的生活

第3章 被救的孩子

   許迪已經成了許笛,即将開始另一段人生!

   而在同家醫院的另一個病房,醫生也在忙碌着。

   “孩子嗆了水,你們家屬要看護好,注意孩子有沒有發燒。如果發燒了,及時找醫生。孩子太小,又驚又吓又嗆水的,很有可能發展成肺炎。”

   醫生放下聽診器,囑咐孩子的親人,要時刻注意,不要心存僥幸。

   “知道了,醫生,我們會盯着的。我們随時能找到你嗎,我怕孩子晚上有情況。”

   “沒事,醫院有值班的醫生。”

   大夫又叮囑了幾句,轉身離開了病房。

   床上的小男孩,三四歲的樣子,肉乎乎的小臉,現在失了皿色。眉頭緊皺,也不知道是不是做了噩夢。

   “媽,你先歇會,這一折騰,把你吓夠嗆。梁博不在家,你可是家裡的主心骨。”

   “我沒事,你不用擔心,現在最重要的是安康。”

   老太太摸了摸孫子的頭,還好,沒有發燒。

   因為小孩子小,突然落水,又驚又吓,還嗆了水,情況比許笛嚴重,目前還沒有醒過來。

   婆媳二人現在滿腦子都是自家孩子的安危,還沒倒出時間去想自家孩子的救命恩人。

   還沒到晚上,床上的小孩子就開始發燒了。

   “媽,康康發燒了,你在這看着,我去找醫生。”

   孩子的媽媽焦急的說完,匆忙的跑出病房,腳步聲很亂。

   “醫生,醫生,我兒子發燒了,你快去看看。”

   醫生辦公室裡,剛才給小男孩看病的醫生拿起聽診器,去了病房。

   “我聽了一下,肺子沒有雜音,應該不是肺炎。可能是驚吓過度引起的發燒,我給他打一針退燒針,你們給他用毛巾擦擦。”

   醫生也松了一口氣,這麼小的孩子要是得了肺炎,治療起來,也很麻煩。

   “謝謝醫生,謝謝醫生……”

   孩子媽媽也不知道是剛才跑的太快還是急的,現在渾身無力。

   打了一針屁股針,孩子睡夢中哇哇大哭。

   哄好了孩子,用溫熱的毛巾擦過以後,孩子不哭鬧了,溫度也慢慢退了下來。

   孩子半夜醒來過一次,撒了泡尿,又哭鬧幾聲,最後窩在媽媽懷裡睡了,小手緊緊的攥着媽媽的衣襟不撒手。

   第二天早上,孩子醒過來了,除了有點蔫蔫的,沒有其他症狀。

   梁家婆媳懸着的心落到肚子裡了,終于沒事了。

   孩子沒事了,孩子的奶奶想起救自己孫子的女孩子了,也不知道怎麼樣了。

   “芳芳,你在這看着康康,我去打聽一下昨天救康康的姑娘怎麼樣了。”

   “好,媽,你趕緊去吧,那姑娘是咱們康康的救命恩人。”

   嚴芳芳也想起這這茬了,臉有點紅,昨天光顧着自己兒子了,都沒去打聽救人的姑娘怎麼樣了。

   孩子奶奶去了護士站,她知道,護士站的消息最靈通。

   “你打聽昨天一起送來的小姑娘,她也救過來了。就是過程比較驚險,一度沒了呼吸,給我們急壞了。孩子太年輕了,這要是救不過來,爹媽還不得心疼死啊!”

   “就是,我也看見了,那孩子臉色蒼白,真挺險的。”

   “好人有好報,她挺過來了。”

   ……

   從幾個護士的嘴裡,孩子的奶奶拼湊出了事情的大概。

   她按照護士提供的病房号,找到了許笛的病房。

   “你好,我是這姑娘昨天救的孩子的奶奶,我叫王蘭。”

   許笛剛吃完早飯,催促她媽去上班,她已經沒什麼事了,明天差不多可以出院了。

   “大姐,我是這孩子的媽媽李華,你家孫子怎麼樣了?”

   “妹子好,你養了個好閨女,見義勇為,救了我孫子一命。孩子昨天又驚又吓又嗆水的,一直昏迷不醒,今天早上才醒過來。

   我們應該早點過來看看的,因為家裡就我和孩子媽媽在,孩子爸爸出差了,實在沒顧得上,真是對不起了。”

   王蘭同志看起來和許迪媽媽李華年紀相仿,握着李華的手,一門道謝。

   “孩子沒事就好,沒事就好。孩子都沒出事就是大喜事,她學雷鋒做好事,都是應該的。”

   李華客氣的說着,雖然心裡埋怨許笛不應該沖動去救人,差點搭了自己的性命,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了,她也不能說什麼。

   救人,是許笛自願的。這時候說些難聽的話,那不是傻子嗎,費力不讨好。

   “對,大妹子說得對。姑娘的恩情,我們記下了。等孩子爸爸回來,一定好好謝謝這姑娘。”

   “大姐太客氣了,學雷鋒做好事,哪有什麼恩人不恩人的。”

   李華和王蘭客氣來客氣去,許笛在床上聽着她們說話,覺得這時候的人還挺有意思的。

   許笛不再關注她們,想着自己的事情。

   原身有段時間是在鄉下的奶奶家過的,她媽生完她大姐,沒兩年又生了她,加上沒大幾歲的大哥,三個孩子,她帶不過來。

   又因為許笛生的比較困難,許母傷了身體,沒有奶水。

   許奶奶過來伺候月子,看着小孫女沒奶吃,奶粉也不好買,就決定把她帶回鄉下,家裡有奶羊,可以喝羊奶。

   就這樣,沒滿月的許笛被奶奶抱去了鄉下。

   許奶奶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許父是長子,自己招工進了城,當了工人,後來娶妻生子,也就沒回鄉下。

   許笛姑姑嫁在了村裡,小叔年紀比較小,那時候剛結婚,還沒有孩子。

   許笛在鄉下快樂的長到八九歲,不得不回來上學。

   之前的八九年,她是鄉下城裡兩頭待的,小日子過的相當滋潤。

   因為上學晚,運動最厲害的那年又回鄉下待了一年,以至于十六歲了才上高一,九月份上高二,同齡人早就高中畢業了。

   許笛想着許家的家庭情況,算是普通的工人家庭。

   許父許大鵬,機械廠八級鉗工,工資待遇不低。但是為人老實,一直就是鉗工,沒有什麼上升的空間。

   許母李華,機械廠食堂的廚師,待遇也算不錯了,人緣好。

   大哥許力,機械廠二級鉗工,正式工人,性格和許父很像。

   大嫂王美麗,機械廠廠醫院護士。

   姐姐許梅,68年冬天,去了雲省當知青。

   還有一個弟弟許軍,小學生。

   這在七十年代算是條件不錯的工人家庭了,父母都是工人,除了下鄉的姐姐需要支援,沒有其他的負擔。

   印象中,許家家庭氛圍也挺好的,算得上父慈子孝了,兄友弟恭了。

   許笛把許家的事情捋明白了,也要想想自己接下來的生活了。

   九月份開學,她就高二了。這時候的高中是兩年制,也就是說,明年七月她就高中畢業了。

   高考取消了,工農兵大學沒她什麼事。如果找不到工作,她可能就要面臨下鄉了。

   許笛從電視上看過知青題材的電視劇,真的很苦。

   她前世家裡是農村的,九十年代,機械化還沒普及,她也幹過很多農活。

   想想現在的農村,幾乎都是人工勞作,想想就累的慌。她堅決不能去下鄉,一定想辦法找工作,留在城裡。

   “許笛,王阿姨要回去了,說再見。”

   許母的話,把許笛的思路拉了回來。

   “王阿姨再見,謝謝你來看我,希望小侄子身體健康,早日出院。”

   這些場面話,許笛還是會說的,她不是十七歲的許笛。

   “好孩子,你也好好休息,王姨下午再來看你。”

   王蘭和許母告别,想回去看看自家孫子,也想着,怎麼報答許家的姑娘。

   送走王蘭,許母看了看又陷入沉默的閨女,這孩子,可能也吓到了,晚上偷摸的給她喊喊魂。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