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篤定這位樓伽國未來的王不會放棄到嘴邊的肥肉,這個姜初月可不單單就隻是會廚藝,她還是個經商奇才。
這些,這樓伽國三皇子早就打聽清楚了,為何他要花這樣大的代價將姜初月帶回樓伽國,還要許以未來王後的位置,可不單單隻是因為美色……
這些彼此都心知肚明,所以三皇子殿下才如此硬氣。
而此刻樓伽國三皇子雙眸已然噴火,深深吸了口氣,才恢復了平靜。
姜初月在一邊聽著心中冷笑不已。
這還沒有正式合作呢,就狗咬狗一嘴毛,這個同盟還未開始,就已經失敗了。
她是不擔心這兩人能作得起什麼大妖了。
同時,姜初月仔細揣摩了三皇子這廝的囂張話語,看來這樓伽國這貨要將她帶到樓伽國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定是對她有所圖謀。
隻要是有需要她,想讓她替他做事的話,那麼她就有話語權了。
心中稍微安定了些,沒有之前那麼惶恐了。
再一想,這樓伽國三皇子為何不惜代價夥同三皇子這廝將她劫走,應該是看她也善於經商的能力上。
顧朗對她說過,樓伽國向來安於貧賤窮困,他們國家這些年都臣服本朝,也是因為他們認識到他們自身的能力根本無法蠶食中原大國。
年年歲貢不假,但其實樓伽國的貢品不值我朝回禮的十之一二。
這個,姜初月從這次樓伽國來歲貢就看出了門道,實在是太明顯了。
拋開別的因素不說,這樓伽國三皇子算是一個很有腦子,很有報復的樓伽皇室子弟了。
他想要當樓伽國的王那也是很明顯了,他想以後當了樓伽國的王後,攻打樓伽國四周近鄰想要統一他們也很明顯了。
征戰他國,國庫沒銀子那就不用想了。
事實上,姜初月憑著三皇子這廝和樓伽國三皇子三言兩語中猜測出來的很接近事實。
這邊樓伽國三皇子最終還是答應了讓綠蕊夫人跟在姜初月身邊伺候。
綠蕊夫人還另外帶了四個小丫鬟,這四個小丫鬟對姜初月來說是生面孔,其中並沒有之前去劫持她的那兩個小丫鬟。
姜初月猜測,這新帶來的四個小丫鬟肯定比那兩個更厲害些,是綠蕊夫人很可靠的幫手。
隻是下一刻,她已經被綠蕊夫人扶著往一處幽暗狹窄的門道而去,樓伽國三皇子則又被三皇子這廝喊住說話去了。
姜初月最終被扶上了一架不顯山不露水的半舊馬車上,這馬車裡面的位置不大,也就隻能坐兩三個人。
綠蕊夫人看了姜初月一眼,已經改了稱呼,「月姑娘,這輛馬車上就是奴婢陪著您了。」
到底是老道之人,這些年也不是白混的,綠蕊夫人從之前對姜初月私心裡不屑,到如今能謙卑自稱所謂是切換自如。
說起來,也是姜初月誤會了。
這個綠蕊夫人之所以改變這樣快,看起來也沒有什麼被逼的無奈的情緒,還是因為她在外面守著的時候,聽到了她家主子和樓伽國三皇子的對話。
以及,姜初月面對這兩位身份高貴的皇子時,那種傲氣和不屈。
前者讓綠蕊夫人明白了,那樓伽國三皇子要帶姜初月回樓伽國並非是貪圖美色或者她的廚藝,而是另有所圖。
而姜初月的表現讓她明白,她之前是徹底看走眼了,這丫頭根本不是個省油的燈!
她有本事又被那樓伽國三皇子喜歡,要是自己對這丫頭不敬,就算這丫頭自己不計較,那樓伽國三皇子也會計較的。
就是自己主子對這丫頭言語輕慢時,那樓伽國三皇子不也是替這丫頭出頭的麼?
綠蕊夫人是個聰明人,聰明人做事就要識時務,對於她這樣明著的細作,想要順利保命當然知道該怎麼做。
姜初月對於綠蕊夫人的改變根本沒放在心上,不過是三皇子那廝明著放在她的細作探子罷了,想要對付這樣一個人,姜初月自覺並不困難。
這綠蕊夫人在她身邊,最膈應的不該是她自己,而是那樓伽國三皇子才是!
綠蕊夫人說服自己「自降身份」,卻見姜初月連一個眼神都沒給她,臉色就是一僵。
姜初月坐到馬車上後,便隨手拿起放在馬車一邊的話本子。
這話本子最外面的書皮上寫著三個小篆字《胭脂記》。
她雖然沒有看過這本話本,從書名上就能判斷出是哪個酸腐文人寫的言情小故事。
綠蕊夫人見她一上馬車就拿起她一早就讓人準備好的話本來看,唇角微微一扯。
親自動手給姜初月倒了一盞茶後,看著姜初月的臉笑道:「奴婢就想著月姑娘定是喜歡看這樣的話本,這一路上山高路遠的,奴婢特意讓人多買了一些備著的,也好讓姑娘打發時光。」
姜初月沒有搭理她。
綠蕊夫人皺了皺眉頭,將倒好茶的茶盞往姜初月這邊推了推,繼續道:「姑娘到底還是年輕,和我那兒的姑娘一樣,喜歡看這樣的話本子……」
她這樣說話,姜初月就不高興了,將話本子放在一邊,冷冷的對上了綠蕊夫人的眼睛,冷靜且不容置喙的命令,「你要知道,如今你不過是伺候我的奴婢,那就像一個奴婢的樣子!以後請尊稱我為夫人!還有,你也不是那掌管無數姑娘的老鴇了,要懂得自重!」
姜初月這話說的十分之重,是存心要整治她。
綠蕊夫人的臉色又僵又黑,心裡自是氣的不行,想要掐死姜初月的心都有了。
姜初月才不管她的心情,伸手端起茶喝了一口,才緩緩問道:「你姓什麼?」
綠蕊夫人臉色變幻不定,也知道自己上了這輾轉往樓伽國的馬車後,就已經不是她說了算了。
深吸一口氣後,她垂眸道:「奴婢姓嚴。」
「以後就喊你嚴媽媽了。」姜初月乾脆利落的吩咐,綠蕊夫人無法,咬著牙應道:「是!」
姜初月這才看了她一眼,隨即放下茶盞,又拿起來了那本《胭脂記》,似不經意的說道:「我知你心中不服,有些話卻也要早些說給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