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同慶
今日的臨江仙酒樓,又是格外的熱鬧。
皇榜一出,各家便差了人過來訂位子,晚一步便沒了。
容慎有先見之明,當時差了兩個人去看榜,一人負責回來稟告,一人去訂位。
因此他又訂到了一個雅間,下午接了楊爭流過來,約上黃義明他們一起喝酒同慶。
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黃義明,陳子卓和蘇陌,也都取得了好成績,值得慶賀。
黃義明一走進雅間,便笑著向楊爭流賀喜,「恭喜恭喜,楊賢弟,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多謝黃兄,同喜同喜。」楊爭流起身相迎,「大家也都金榜題名,以後能成為同僚。」
陳子昂在黃義明身後,「我是三生有幸,能在楊賢弟奪魁前便相識,否則該被人說成是巴結。」
楊爭流連忙否認,「別人怎麼說爭流是沒資格管,但以陳兄的品性,爭流絕不會這般認為。」
蘇陌走在最後面,「說起來這還得感謝趙成和他們,若非他們欺你,我們也沒機會行俠仗義。」
黃義明瞪了他一眼,「瞧你說的這是什麼話,楊賢弟被他們欺負成那樣,你竟還感謝他們。」
蘇陌笑著坐下,「我這不是開個玩笑,活躍一下氣氛麼?楊賢弟可別與黃兄一樣當了真。」
楊爭流這才跟著落座,「爭流知道,蘇兄也莫要介意,若真說起來,確實該與趙成和道聲謝。」
別的尚且不論,以他的家世,在入仕之前,根本不可能與容慎他們產生交集,更遑論交友。
容慎與他們打過招呼,聽到這個名字,想起一件事,「趙成和今日並未前去參加殿試。」
陳子卓也已知曉此事,「我聽說好像是突然生了病,無法前去參加,一大早便讓人報備。」
因學子要守孝或者身體原因,無法參加殿試,可提前向禮部報備,保留貢士身份參加下一屆。
比如墨勝華便早已向禮部報備,而趙成和是今早才報備,左右禮部尚書趙炎是他遠房親戚。
容慎糾正道:「並非生病,是中毒,趙成和欺男霸女,遭了報復,一個丫鬟於今早給他下了葯。」
因著趙成和多次欺負楊爭流,他的觀感非常不好,得知消息後便讓人去查了下,這才知真相。
蘇陌幸災樂禍,「活該,月初剛被人打了一頓,在床上躺了幾天,這又被人下毒,真是惡有惡報。」
月初趙成和被打的那一頓,也是霧影的手筆,楚玄遲讓他給點教訓,他又怎麼可能放過趙成和?
在確認了楊爭流的身份之後,他還後悔當初下手不夠重,若能再來一次,他真會廢了趙成和。
黃義明也樂得看笑話,「雖說進行報備後,能為其保留貢士資格,可等上三年,他定會錯過許多。」
蘇陌笑呵呵,「這下好了,他不僅跟墨勝華有福同享,如今還有難同當,三年後一起參加殿試。」
陳子昂跟著笑起來,「還真是,這樣他們還能做個伴,互相鼓勵支持,嘿嘿……」
他們在雅間談笑風生,外面的大堂裡也是熱鬧非凡,大多人都是在慶賀今日登科之喜。
李興賢也在,但他家下人動作不夠快,未能訂到雅間,他隻能在大堂用膳,好在氣氛不錯。
他因著與墨勝華交好,還特意請了對方來喝酒慶祝,倒是毫不在意這可能會刺激到對方。
墨勝華本不想來,隻是想到自己以後會與之同朝為官,多個朋友多條路,這才硬著頭皮前來。
這一桌的幾個人,都是榜上有名,成了進士,唯有墨勝華由於沒參加殿試,還是貢士之身。
看著自己的朋友皆是喜氣洋洋,他心情越發的煩悶,便借酒消愁,大有今晚要買醉之勢。
李興賢見勢不對,趕緊勸他,「墨賢弟,且喝慢些吧,你這樣一杯接一杯猛灌容易醉。」
「若非守孝,勝華今日也該榜上有名,與諸位同喜同賀,可惜勝華卻連殿試都無法去參加。」
墨勝華恨透了所謂孝道,奈何無論丁憂還是守孝制度,都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改不得。
李興賢又勸,「墨賢弟,事已至此,看開些吧,左右你還年輕,不像我們幾個,年紀一大把。」
寒窗苦讀十年的人很多,但能在二十歲便成為貢士的人可不多,有些人終其一生還是秀才。
稍微好點的能中個舉人,被平民百姓尊稱一聲舉人老爺,因此墨勝華倒也算有點真本事。
而在他們這桌人之中,又以他的年紀最小,其他人都早已弱冠,比如晏城都已為人父。
今晚是李興賢組的局,墨勝華也是他相邀,他自該負責,便說些好聽的場面話來安慰他。
墨勝華嘆氣,「李兄說笑了,你不過是弱冠之年,而勝華今年也年已二十,隻是無法行冠禮。」
幾年前墨老太爺去世,墨昭華的及笄禮便被耽誤,如今墨老夫人去世,又趕上了他的冠禮。
李興賢又安撫,「說句不好聽的話,墨賢弟如今守孝,總比入仕後丁憂強,那可是需得先辭官。」
晏城附和,「是啊,墨老夫人年事已高,總有那麼一天,隻是如此一來要耽誤墨賢弟議親了。」
墨勝華還真被這句話給安慰到了,墨老夫人纏綿病榻,確實活不了多久,他便打住話題。
「都是勝華的不對,今日可是諸位的大日子,勝華卻在這喝悶酒,壞了諸位的雅興。」
李興賢打圓場,「沒有,我們也是為賢弟惋惜,不過我們相信,三年後墨賢弟定能一鳴驚人。」
友人甲舉起酒杯,「來來來,今日高興,大家喝酒,考完了也可安心,定要不醉無歸。」
他們舉杯同慶,連續喝了幾杯後,李興賢問墨勝華,「不知墨賢弟可有關注今日的放榜?」
「讓書童去看了下,我們書院中進士的人並不多。」同窗便是以後的人脈,墨昭華自然在意。
李興賢不以為然,「這自是比不上國子監,也比不上四大書院,不過比上不足,比下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