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助他
皇宮,勤政殿。
楚玄寒與太子一起入殿覲見文宗帝。
太子先稟報了要事,而後也不告退出去,就看著楚玄寒。
文宗帝也跟著看向楚玄寒,「老六,你到底何時能給朕一個結果?」
楚玄寒垂著頭,「父皇恕罪,請再給兒臣點時間,兒臣必然解決此事。」
他最近的差事辦的很不順,早該解決的事,他卻至今都沒處理好,日日被催。
文宗帝不悅,「你最近怎麼回事?以前交給你的事都能做好,如今事事不盡人意。」
太子道:「許是成了婚,府裡事多,至少兒臣是發現,六皇弟自婚後能力便有所下降。」
他與楚玄寒辦的不是同一件差事,但他是有意一起過來,然後好被文宗帝一同宣召。
文宗帝問,「你如今府裡有多少女人?竟讓你忙成這般模樣,便連正事都顧不上。」
他隻記得楚玄寒去年娶了尉遲堃的嫡孫女,還納了墨韞的庶女為庶妃,似乎並未娶側妃。
之所以記得清楚,是因正妃乃是良妃所舉薦,而庶妃則是先失身於楚玄寒,毀了名聲。
楚玄寒連忙解釋,「沒有,父皇,兒臣雖不像太子皇兄隻娶正妻,但兒臣也隻多了個庶妃。」
太子好心提醒,「六皇弟還是莫要提你那庶妃的好,你這提了,不是讓父皇更為生氣麼?」
文宗帝面色陰沉,「你那庶妃著實厲害,不久前才詛咒了祖母,如今又鬧得滿城風雨。」
楚玄寒為墨瑤華說話,「父皇,此事庶妃確實有錯,治下不嚴,可人心難測,她也沒辦法。」
「那怎不見禦王妃惹出這麼多事來?」文宗帝怒道,「是她沒祖母,還是她沒丫鬟伺候?」
楚玄寒本就嫉妒楚玄遲娶了賢妻,如今更怨恨,「父皇教訓的是,兒臣回府便好好教訓庶妃。」
文宗帝還不解氣,「混賬東西,你當初怎會納了這等無才無德,不忠不孝,且人品敗壞之人入府?」
楚玄寒受了氣,便又怨上了墨瑤華,「庶妃以前不這樣,兒臣也不知她婚後怎會變得如此。」
「不是這樣?」文宗帝冷笑,「朕若是沒記錯,她當初能入府為庶妃,便是因著失身於你吧?」
「是……」楚玄寒的心咯噔一跳,文宗帝舊事重提,可不是什麼好事兒。
果不其然,文宗帝緊接著便問,「難不成你至今還認為,那當真隻是個意外?」
「父皇,她一介庶女,定然無法在長公主府算計。」楚玄寒自是不可能承認這件事。
不料文宗帝語出驚人,「那便是你幫著她,朕早就聽聞,你時常出入墨韞府上。」
「兒臣是去看望墨二小姐,並非……」楚玄寒心下大驚,沒料到文宗帝竟對此有懷疑。
文宗帝意味深長,「老六啊,有些事朕是懶得去查,而非朕想不到,你也莫要把朕當傻子。」
楚玄寒知他已非懷疑,而是篤定,且隨時能查出證據,慌忙跪下,「兒臣不敢,請父皇恕罪。」
文宗帝不怒而威,「你後院的事朕暫且不管,但你的差事若辦不好,朕可不會輕饒了你。」
太子突然開口,「父皇,兒臣以為,後院的事該管時您也得管,這次五弟妹可是受了冤屈。」
楚玄寒低垂的腦袋,掩去了眼底的冷厲,他此刻對太子的厭惡,已然超過了對楚玄遲。
「老五媳婦無端被人嫁禍,確實是委屈。」文宗帝在意的不是墨昭華,而是楚玄遲。
太子又道:「五皇弟本就因著自己的身子,覺得委屈了五弟妹,如今自會覺得沒護好她。」
一個堂堂七尺男人,先是給不了女人該有的幸福,後又護不住她,極為傷男人的自尊。
文宗帝作為男人自然懂,「老六,管好你的女人,你若管不好,便讓你母妃好好替你管教。」
「是,父皇,兒臣回去一定嚴加管束。」楚玄寒感覺太子在針對他,卻敢怒不敢言。
文宗帝隨即便打發了他,「自己去找你母妃吧,你五哥五嫂那裡,也需得安撫好。」
「兒臣遵旨。」楚玄寒跪著行了禮,這才退出了勤政殿。
「兒臣也告退。」太子行禮退下,快走幾步跟上去,「六皇弟,請留步。」
楚玄寒離開了文宗帝的視線,語氣便沒那般友善,「太子皇兄還有何見教?」
太子話語溫和,臉上還帶著溫潤的笑容,「六皇弟莫要生氣,孤這也是在幫你。」
「幫臣弟?」楚玄寒憋了一肚子火,嘲諷道,「那臣弟豈非還得設宴感謝太子殿下?」
太子好聲解釋,「你五哥沒開口,並不代表他心中沒氣,孤挑明了說是為了讓你明白。」
「所以這其實是五皇兄的意思?」楚玄寒早知楚玄遲站隊了太子,他們互相幫忙也在情理中。
太子搖頭,「那倒不是,是你五皇兄今日告了假,在家陪你五皇嫂,孤不希望你們因此產生隔閡。」
楚玄寒並不覺得他是好意,「臣弟謝太子皇兄的好意,若無別的事,臣弟該去長秋宮見母妃了。」
「去吧,得了空來東宮,孤再與你好好聊聊。」太子也不甚在意,他的本意也非真的幫他。
楚玄寒行了禮,迅速離去,一張臉陰沉的可怕,他如今很難維持經營了多年的兄友弟恭。
元肇低聲問太子,「殿下這般說,祁王該誤會禦王了吧?那禦王豈非要怪您挑撥離間?」
太子不以為意,「孤說過,是不希望他們因此產生隔閡,此事孤也會與老五說清楚。」
他話是會這般說,但對方要如何理解,就是他們的事,而且信不信也由不得他。
元肇眼底閃過一絲笑意,「那是屬下多慮了,殿下自然是一心為了兄弟和睦。」
太子信步閑庭,「先去趟壽康宮,向皇祖母問安吧,她向來最疼惜五弟妹。」
元肇應聲,「是,殿下。」
太子又道:「這幾天多往長秋宮送消息,盡量讓良母妃身在宮中,也能關心兒子。」
元肇瞭然,「是,屬下稍後便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