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披着頭發,穿着寬大的衣服,靠着憑幾,坐在窗下,午後的陽光透過琉璃窗照了進來,窗棱的影子落在他的臉,讓他的臉看起來像是被分成了好幾格,有明有暗。他緩緩移動了一下,将自己的一隻眼睛落在陽光中,另一隻眼睛落在陰影中。即使閉着眼睛,這種一明一暗的感覺也讓他生出幾分說不出的感覺。
就像站在懸崖邊,一隻腳懸空,隻剩一隻腳站在實地,山風呼嘯,他搖搖晃晃,在安全與危險之間來回搖擺,明知很危險,卻又欲罷不能。
門外傳來細碎的腳步聲,唐夫人帶着兩個侍女走了過來。按着刀站在門口的鮑出躬身施禮,唐夫人擡手示意鮑出免禮,又指了指屋内。鮑出點點頭,低聲說道:“令君一個人在裡面,已經有一個時辰了。”
“你下去休息一會兒吧。”唐夫人說道。
鮑出臉上帶着恭敬的笑容,腳下卻一動不動。這時,屋裡傳來荀彧的聲音。“文才,你去準備一下,戍時回宮。”
“喏。”鮑出應了一聲,又向唐夫人行了一禮,轉身走了。
唐夫人示意兩個侍女站在外面,自己進了屋,看了一眼窗下閉着眼睛假寐的荀彧,嘴角露出微笑。她輕手輕腳地來到荀彧身邊,坐了下來,瞥了一眼案上的文書。
“又有壞消息來了?”
荀彧睜開眼睛,點點頭,随即又笑了笑。“也不算太壞。孫策忙着恢複生産,整頓荊州世家,暫時沒有對關中用兵的計劃。如果能談得攏,我們還有幾年機會。”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這樣,讓人好擔心。”
荀彧動了動嘴唇,想說什麼,卻又什麼也沒說。“鐘元常真夠朋友,這麼好的書房就送給我了,看來寫碑文真是一個不錯的生意。也許我也應該練練書法,将來歸隐還有一技謀生,不至于困頓。”
唐夫人轉身看了看書房,嘴角露出苦笑。鐘繇的書房不大,但确實很舒服。這院子的主人原本應該是一個很會享受的人,裝飾不算華麗,卻很考究,地闆下面還鋪設了陶管,與廚房相通,廚房燒火時,熱氣沿着陶管流過,可以加熱地闆,如果舍得花錢,竈上的火不熄,即使是寒冬臘月,穿單衣也不冷。當天氣暖和,陽光好的時候,坐在這琉璃窗下曬太陽,更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今天荀彧休沐,她讓奴仆燒了很多水供荀彧沐浴,順便加熱書房。荀彧沐浴完,坐在窗下曬太陽,等着頭發幹,從中午一直坐到現在,是他難得的放松時刻,卻被這南陽來的消息掃了興。荀彧說得很輕松,但背後卻透着深深的無奈。還有幾年機會,幾年之後呢?他沒有說,卻說要練習書法,準備歸隐之後寫碑文謀生,自然意味着沒有機會了。
“究竟是什麼消息?”
荀彧轉頭看向案上的文書,挑了挑下巴,示意唐夫人自己看。唐夫人卻不去取,轉身跪坐在荀彧身後,從頭上取下梳子,為荀彧梳理頭發。日已偏西,荀彧很快就要回宮了,她要将他的頭發紮好,讓他精神抖擻,光鮮整潔的去宮裡。這樣的事原本可以由侍女來做,但唐夫人不讓别人插手,親力親為。
“你說給我聽,我喜歡聽你說話。”
“我在宮裡說得太多了,回家想歇歇。”
“宮裡的話真真假假,勾心鬥角,太累。現在是在家裡,你不用那麼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荀彧沉默了片刻,嘴角露出一絲淺笑。“好吧,我說給你聽。你知道麼,最近荊州很熱鬧,首先是有兩樁婚事,一是周瑜迎娶蔡琰,一是龐統迎取張子夫,周瑜和龐統都是孫策的心腹,所以孫策從汝南趕到荊州參加婚禮。在此之間,他參加到了講武堂的畢業典禮,發表了一篇鴻論,提出一個三重境,後來蔡琰寫成一篇文章,叫《士論》。這篇文章很有意思,我念給你聽啊。”
荀彧稍微回憶了一下,不緊不慢地念了起來。“士者,通古今,辨然否,志于道,任于事,為四民之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秉天地正氣……”
唐夫人默不作聲,不緊不慢地梳着頭,眼神中卻流露出淡淡的哀傷。牛角梳滑過荀彧的頭發,刮下一團團的落發,她不動聲色的将落發握在手心,藏在袖子裡。荀彧剛過而立之年,頭發原本烏黑濃密,幾年下來,他的頭發漸漸失去了光澤,每一次洗頭都會掉很多頭發,時不時的還會生出幾根白發。她每次見到白發都會拔去,但每次為荀彧梳頭都會發現新的白發,而且越來越多,拔不勝拔。
“……以性論,才分文武,或文采斐然為文士,或勇冠三軍為武士。以命論,人有男女,或陽剛昂揚為男士,或溫婉賢良為女士。你聽這句感覺怎麼樣,是不是很開心?”
唐夫人回過神來,順口應了一聲:“是啊,真的不錯。”
“是的,真的不錯,天下女子看到這篇文章都會覺得開心。”荀彧笑了一聲:“你說這孫伯符究竟師從何人,這些奇怪的想法從何而生?他出身武夫,重提尚武之風,将武人納為武士還可以理解,振興工商,将工匠和商人列為士也勉強說得通,可是稱女子為士,與男子并列,這樣的想法簡直是聞所未聞。可是仔細想一想,卻又不得不承認他高明。想想他之前讓蔡琰主持幼稚園,讓黃月英、秦羅主持木學堂,原本以為隻是少年意氣,任性妄為,現在才知道環環相扣,步步為營,哪裡像是一個少年的想法,就算是謀國老臣也未必能提出這樣的建議……”
聽了荀彧的評論,唐夫人這才知道荀彧剛才問她的問題是什麼,不免心生後悔。可是仔細聽荀彧的口氣,似乎他并不為此生氣,反倒對這篇《士論》極為推崇。她靜下心來,聽荀彧解說,也覺得這個主意高明之至。天下人非男則女,女子的數量幾乎與男子相當,庶民就不說了,女子本來就和男子區别不大,種地、服役,男子能做的,她們幾乎都能做。反倒是權貴女子,衣食無憂,也能讀書識字,卻不能和男子一樣出仕為官,隻能說些家常裡短,争寵生妒。如果讓她們也有機會做些,不知道要少多少是非。
這麼簡單的道理,為什麼那麼多人都沒有想到,卻讓孫策這樣一個少年武夫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