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一十三章 水落石出
耗說的有聲有色,看樣子倒不像是編的。
菩薩一個出家人,既不貪財,又不愛物,他到底在這裏拿走了什麽?
像是珠子,還是個活物,還要藏在自己懷裏,不想被別人發現,難道說,這個龍膽石被帝俊碎了玉脈之後并沒死透?
這麽一想,那就越加堅定了我的猜測了。
耗說,菩薩當時口中說着“什麽慈悲為懷,什麽救人浮屠之類的,最後啊,他愣是圍着這是石球,不吃不喝坐禪做了三天”,這明顯是佛家的法事啊。
如果我沒猜錯,菩薩一定是見到了這龍膽還有生氣,于是就用自己的法力,将那絲活氣給救了過來。
由于這石球外面凝結着一層枯死的玉殼,所以,他有用法力煉化了此球,将裏面的那絲生氣給吸納了出來。
“哎,你還在聽我說嗎?”耗又道:“我和你說,那老和尚還挺講究,他真的在此停留了七日,為所有死去的龍族超度。一直到這水池裏的水,從皿紅色變成的透明了,這才離開。哦,他離開的時候還告訴我,說出家人慈悲為懷,渡化亡魂乃是佛門之責,讓我不用對他人講。佛家人,不講功德,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我不禁一笑。
菩薩這話就有點此地無垠三百兩了。
他不說,誰會知道他來過啊?
還不是他也發現了,這耗是個管不住嘴的家夥,他知道若是有人來這裏,耗一定會把自己撂了。
看來,菩薩雖然是菩薩,可對于撒謊這種小事,還是不擅長啊。假若換成我,一定撒個天衣無縫的謊。
仰天長嘆。
事已至此,現在我知道為什麽金絞蜜會離開菩薩了,因為,作為菩薩的貼身法珠,他知道了太多的秘密。菩薩有心留他,可又發現他背叛了自己,不能殺他,又無法信任他,所以才放任他離開。
在西海,臨行之際,大概着是良心發現,也或許是老子對他還不錯,金絞蜜這樣和我說過,龍族道蚣蝮之死,并沒滅絕。它的話,不難理解,這世界上還有龍族存在。
聽了金絞蜜的話,我曾經猜測,谛聽或許就是個龍族,和蚣蝮、菩薩、狻猊一樣,都是先天龍族和這龍子。現在我才明白,谛聽不是龍族,它是龍膽所化。
這也是為什麽在山海經內經和外經裏,會有蚣蝮、菩薩、狻猊這些大名鼎鼎的龍族神獸,卻沒有谛聽的原因。那是因為,谛聽根本就不是先天神獸,而是由龍膽所化,本質上,它不屬于妖族,而是靈族。難怪當初我仔細觀察谛聽的時候,菩薩會打岔,轉移話題。
我現在終于明白了一個問題,為什麽此番入冥,菩薩會西去佛國,離開了冥界。
我也知道了元龍那石畫的內容到底是什麽了……
我原本還以為,菩薩離開撕裂地獄,隻是單純的受到了不滅的威脅,被迫離開,現在才知道,他老人家怕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啊。
這件事,其實要追溯到龍族被屠殺的那時候。
作為混沌初期争霸的一方,龍族曾經興旺一時。不過,随着争霸的失敗,龍族被站殺殆盡,就連龍族之首的元龍,也被帝俊擒獲,做了囚徒六德神獸。
當初帝俊攻入虛危山的時候,為了以絕後患,他特意毀掉了龍族的象征之物——龍膽,意圖滅其精神。奈何,這龍膽也是混沌時期之物,更是元龍誕生的母胎,所以,玉脈雖毀,可活氣殘存。
至于後來的事,正如耗所見所講,這絲活氣,被地藏王菩薩所救,加以馴化調養,成了菩薩身邊最神秘的坐騎——谛聽。這就是為什麽所有神獸都有來歷,可所有人對谛聽的了解,隻限于他是菩薩的坐騎。
那為什麽菩薩會絕口不提此事?
答案其實元龍都已經在那石柱上告訴我了,當然,這龍族祭壇上的石雕畫也驗證了這一點。
那就是——有龍膽在,元龍不滅。
我記得石柱上有一副最為關鍵的畫,畫中的龍,自己把自己斬成了九段,鮮皿淋漓,但是那龍首卻仰天大笑。緊接着後面的那副畫就更有意思了,被分割開的龍身重新組織在了一起,一條看起來一模一樣,但又略有不同的龍出現了,這條龍盤旋而上,幾乎和太陽畫到了一起。
這就是重生和飛升啊。被砍殺的九段龍,其實是虛指,并不是真的肉身,而是他的精氣。
元龍在從牝光裏逃出來的那一刻,就知道,自己的命早晚得沒,混虛不會放過他,所以,他為了以防萬一,将自己的精元分成了九份,也就是我們後來尋到的遊螭。
雖然複活元龍的具體方法我還不明白,但按照畫中的意思,一定是用這九條遊螭,加上龍膽從而複活,龍膽尤為關鍵。
我還記得,元龍臨死之前,非要比我立誓,一定要為他複仇,而且,他極度自信,自己會有複仇的那一天,其實那時候他就知道了,我為了組成六德神獸,一定會用到他留下的方法。
而菩薩,在先于我得知第六個神獸就是元龍,且元龍已經被混虛所殺的時候,他就明白了,我要想再完成這個使命,就一定得用到龍膽。可谛聽如今已經成了他生命和佛法的一部分,他無法将自己的坐騎,自己最倚重的神獸送給我,當複活元龍的引子……所以,他幹脆避而不見,千百年來,第一次離開撕裂地獄西去……
呵呵,事到如今,一切都清楚了。
可我也知道,六德神獸的事,在這裏就畫上句號了。
就算我能将九條遊螭從大家身上收回來,可由誰來吞了這九條遊螭?去充當元龍複活的載體?
再說了,我憑什麽要求菩薩來幫助我,還是以犧牲谛聽為代價的幫助我?
誰不知道,谛聽乃是菩薩最心愛之物?一旦谛聽重新化為龍膽,那就意味着,他就成了一個犧牲品,從此不再三界之中,徹底消失了。菩薩的不告而別,其實已經表明了他的态度。
而且,這所有的一切還都是設定在成功的基礎之上,若是失敗了呢?
我可以為了這個目标粉身碎骨,可我不能要求別人義無反顧。
那就太自私了,那不是我羅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