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賣雞隊伍
村長說着,從兜裡掏出一個布包,遞到了趙存糧的面前。
一位老人走上前,語重心長地說道:“存糧啊,做人要有良心,這錢你們可得花在正地方,好好照顧小熊,别辜負了大家的期望。”
另一位老人也跟着附和:“是啊,要是讓我們發現你們胡來,我們可饒不了你們!”
田貴蘭眼睛一亮,迫不及待地一把接過布包,臉上瞬間堆滿了笑容,說道:“村長,您就放心吧,我自然會對小熊好的。您也知道,隻是我們家裡的情況也确實不太好啊。”
田貴蘭一邊說着,一邊緊緊地把布包攥在手裡,目光還不停地在村長和幾位老人身上瞟來瞟去。
村長臉色一沉,嚴肅地告訴田貴蘭:“貴蘭啊,窮不可怕,可怕的是懶!咱們做人得有骨氣,有良心。趙家之前也是村裡的富戶,雖說現在日子緊巴了些,但也不能丢了本分。”村長的目光如炬,緊緊地盯着田貴蘭。
“而且小熊雖然爹娘不在了,可是地還在。村裡人已經決定,之前周大柱和紅梅的土地還是不變,都算在小熊身上。換句話說,現在小熊一個人就有八畝農田,四畝地,還有兩座山林。”村長表情嚴肅而認真。
“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隻要你們好好帶着小熊過日子,勤勤懇懇地勞作,日子總會好起來的。”一位老人捋了捋胡須,微微點頭。
另一位老人也接着說:“是啊,這麼多的田地山林,要是經營好了,以後的日子差不了。可别起了歪心思,虧待了孩子。”老人用拐杖跺了跺地,加重了語氣。
田貴蘭聽到這話,心裡不禁打起了小算盤,臉上卻裝出一副誠懇的樣子說道:“哎呀,瞧您說的,我們哪能虧待小熊啊,一定好好過日子。”她的眼神閃爍,嘴角的笑容顯得有些僵硬。
秀英帶着女兒們慢慢地回到家裡,她的臉上還帶着沉重的神情。
進了屋,秀英拉着女兒們坐到椅子上,認真地告訴她們:“孩子們啊,村裡人覺得小熊可憐,給了他那麼多的田地,可這未必是好事。”秀英的眉頭微微皺起,眼神中透着憂慮。
“小熊還那麼小,要料理這麼多的田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而且趙存糧和田貴蘭那兩口子,指不定會怎麼算計呢。”秀英輕輕歎了口氣,繼續說道。
“咱們現在啊,也幫不上什麼忙。咱們就隻需要把自己家裡的事情做好就成,别去摻和别人家的事兒。”
秀英的目光依次掃過女兒們的臉,神情嚴肅而認真。她伸出手,輕輕地拍了拍桃花和石榴的肩膀。
“但是你們要記住,做人要有同情心,要善良。以後要是有機會能幫小熊一把,咱們也不能袖手旁觀。”秀英的聲音溫和而堅定。
……
村裡人在忙完紅梅的喪事後,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又馬不停蹄地籌備着去最近的府城賣白羽雞的事情。
現在村裡每家每戶都養了白羽雞,而且也都到了出欄的時候。為了能賣個好價錢,天還沒亮,大家就紛紛起床了。
寂靜的村莊裡,一盞盞油燈陸續點亮,人們在昏黃的燈光下開始忙碌起來。
男人們挽起袖子,磨刀霍霍向雞群。手起刀落,一隻隻白羽雞便沒了聲息。
女人們則燒好熱水,迅速地把剛殺好的雞放入熱水中,熟練地脫毛打理,她們的動作麻利。
孩子們也沒閑着,幫忙遞工具、拿盆子,小小的身影在屋裡屋外穿梭着。整個村莊彌漫着熱氣騰騰的水汽和殺雞特有的味道。
等到一切收拾妥當,東方的天空才剛剛泛起魚肚白。大家背着、挑着、提着打理幹淨的白羽雞,朝着村口的老槐樹下集合。
秀英家的牛車和驢車都出去運送紅薯了,現在放眼整個村裡,隻剩下三輛手推車,而且還是破舊不堪的。
那三輛手推車的車輪都有些歪斜,車身上也是坑坑窪窪,布滿了歲月的痕迹。
之前挑選出去運送紅薯的,都是村裡精壯的漢子,而此刻站在這裡準備去府城賣白羽雞的這一批漢子,相比之下就顯得瘦弱一些。
他們的身形不如之前那些漢子那般壯實,肩膀也略顯單薄。
大家按照約定,都穿上了最破舊的衣服。衣服上補丁摞補丁,有的甚至還破了幾個大洞,露出裡面黝黑的皮膚。
頭發也故意弄得蓬亂不堪,臉上抹了些塵土,僞裝成流民的模樣。每個人都盡量讓自己看起來更加落魄和可憐,避免在路上引起匪寇的注意。
各家紛紛把殺好的雞小心翼翼地放在推車上,整整齊齊地碼放着。楊清風和村長的小兒子李生輝也在忙碌的人群之中,兩人神情專注,負責登記各家的數量。
楊清風手拿賬本,仔細核對着每一家送來的雞的數目,李生輝則在一旁幫忙記錄,兩人配合默契。
這次去府城賣雞,主打的就是一個快字。所以這些雞都是按照隻來賣,每一隻都經過了仔細的挑選和稱重。最小的雞也有足足八斤重,肥嘟嘟的。
為了能定出一個合适的價格,大家經過一番熱烈的商議後,最終拍闆決定,将價格定為 80 文一隻。
“80 文一隻,這個價格既能保證咱們有得賺,又能讓城裡人覺得實惠,應該能賣得不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說道,衆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婦人們又動作麻利地找來一捆捆茅草,仔細地蓋在殺好的肉雞上面。
她們小心翼翼地擺弄着茅草,确保每一隻雞都被遮蓋得嚴嚴實實,既能保持雞肉的新鮮,又不會讓人一眼就看出車上裝的是什麼。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賣雞的隊伍終于要出發了。隊伍中的人們有的拉着推車,有的挑着擔子,彼此之間相互招呼着。
“大家都跟上,别掉隊了!”走在前面的李生輝回頭大聲喊道。
“知道啦!”衆人齊聲回應。
在這清晨的微光中,這支充滿希望的隊伍緩緩踏上了前往府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