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9章熱情的吳阿婆
然而,那個婦人最終還是未能逃脫死劫,孩子剛過百日,便再也無法忍受男人的拳打腳踢,以及公婆的冷言冷語,心灰意冷的她,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懸梁自盡了。+天?禧?曉?說*枉\ ·追·罪/辛?漳?節′
她的離世,并沒有讓家人幡然醒悟,反而覺得她死的好,這下再也無人阻止男人再娶。
沒幾日,公婆就像賣牲口一樣,将十歲的大孫女、八歲的二孫女,以及七歲的三孫女,賣給了人牙子。為了能多換些銀子,他們甚至毫不猶豫地簽下了死契。
剩下的那三個孩子也被分别送了人,至于她們是死是活,公婆根本不在意,就連男人也是如此。
更令人不恥的是,送走幾個孩子後,老兩口便迫不及待地找來媒婆,給兒子介紹了一個寡婦。
隻因為這個寡婦特别能生養,一連三胎都是兒子,除了老大留在婆家,另外兩個都被她帶了過來。
每每想到這裡,陳家茹就覺得那個婦人無比可悲,但一想到幾個孩子的結局,又覺得她有些自私。總之,心中五味雜陳,矛盾至極。
當然,最可恨的還是那個男人,為了生兒子,他竟然将自己的親生女兒賣給人牙子,或者送人。
他甯願替寡婦養兩個兒子,也不願意撫養自己的孩子。
陳家茹堅信,他遲早會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後悔莫及。·我?地+書?城/ !首·發_
在她看來,生男生女皆是命運的安排,女兒難道就不是自己的骨肉嗎?
吳少傑感受到自家媳婦飛過來的眼刀子,立刻讨好地說道:“我這還不是心疼你嘛!再說,娘自己都不嫌累,一想到家中又要添新成員,每天高興得合不攏嘴。
陳家茹懶得搭理自家相公,跟在牛車後面,離開了鋪子。
婆婆雖然不是她的親生母親,但對她卻視如己出,這麼多年來,婆媳倆從未紅過臉,關系親密得如同親生母女一般。
相公不心疼她,她還心疼呢!自己又不是挺着幾個月的大肚子,這才剛剛兩個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還是不成問題的。
姐弟倆邊走邊聊,陳家茹突然想起什麼似的,問道:“家興,我光聽你說家瑞和家旺的生意如何如何,都忘了問你,你自己的生意咋樣?”
“大姐,我這生意還算不錯,自從家裡開了客棧,秋菊就忙得像陀螺一樣,根本沒多餘的時間再去做那些頭花發帶等物。如今,我的攤子上隻賣自己雕刻的發簪,還有各種小擺件,收入也還過得去。
生意好的時候,每月能賺個三四兩銀子,就算再差也有二兩多呢!前幾日接了個大活,雕了個松鶴延年,那買家可大方了,直接給了十兩銀子。?白?馬`書`院! +勉`沸^躍·黩_”
陳家興對這個收入還是很滿意的,雖然比不上家中客棧賺得多,但貴在自己喜歡,而且還不耽誤回村打理莊稼。
“那不錯啊!真沒想到,你最後竟然會擺攤賣雕刻品,一個小小的擺件就能賣十兩銀子,當真不少呢!有出息。”
陳家茹輕輕地拍了拍大弟弟的肩頭,打心眼裡為他高興。
這個大弟從小就喜歡拿着刀子削各種東西,而且雕刻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沒想到,有朝一日,他竟然能靠這門手藝賺錢。
陳家興露出一個憨厚的笑容,“啥出息啊,同小弟簡直沒有可比性,明明我才是大哥,可到頭來,他反倒更像兄長,一直在無條件地幫我和家瑞,我都不知道該怎麼感謝他。”
他說的都是真心話,甚至羨慕弟弟有賺大錢的本事。
“人要懂得知足常樂,想想以前在村裡的時候,一年四季的所有開銷,都隻能靠田裡那點微薄的産出,還好咱娘每年都會養些雞鴨,多少能貼補點家用。不然,你的日子,怎麼可能過得如此輕松。”陳家茹耐心地寬慰着自家弟弟。
“這點我承認,如果沒有爹娘幫襯,我的日子,肯定是三兄弟中最差的那個。”
陳家興心中暗自慶幸,還好自己是家中長子,比兩個弟弟多得四成田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你或許不及小弟有經商頭腦,但你的雕刻手藝就不錯,而且是自學成才,也算是一技之長,小弟就沒有,所以不要羨慕别人。多看看自己的長處。”
三個弟弟中,屬大弟弟最為憨厚老實。
也确實如他所說的那般,若是沒有爹娘的幫襯,他的日子或許還不如另外兩個弟弟。
但陳家茹卻不這麼認為,大弟的日子雖不及小弟,卻也安穩。在村中,也算得上是富裕人家,日子已經很不錯了。
聽到這番話,陳家興猶如醍醐灌頂,瞬間想通了,他覺得大姐說的不無道理。
同時也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自己過自己的日子,何必老想着同弟弟去比。
如今兩家的差距猶如那不可逾越的鴻溝,怕是一輩子也無法趕超,又何必自尋煩惱呢?
“大姐,我知道了,以前老是想着,明明自己才是哥哥,結果過得卻不如弟弟,很怕聽到别人說自己沒本事。
聽了你這番話,我覺得自己現在的日子雖不及弟弟,但也夠吃夠用,每年還能攢下一些,爹娘身體硬朗,夫妻和睦,孩子們也聰明可愛,我該知足了,畢竟不如我的,大有人在。”
陳家茹輕笑一聲,“嗯!這麼想就對了,過日子無需攀比,你看家瑞他就從不想這些,對于他來說,賺點就知足,一家人開開心心才重要。”
說話間,姐弟倆便回到了後院大門口。
正在院中摘菜準備做晚飯的吳阿婆,聽到外面的動靜,打開大門向外張望。
當看到牽着牛車的陳家興時,她那布滿皺紋的臉上,頓時露出一抹笑意。
“是家興過來了,可是許久沒有見到你了,快進來。我這就去殺雞。”吳阿婆語氣溫和地說道。讓人聽上去十分親切。
陳家興也笑着回應道:“大娘近來身體可好,爹娘還說讓我給您帶個好呢!雞就不用殺了,有啥吃啥。”
“好好,我這把老骨頭,在家茹的精心照料下,那是越來越好,再活個二三十年都不成問題,回去,代我謝謝你爹娘的挂念。”
吳阿婆的話語中充滿了感激之情。
一直以來,她都對親家親家母心懷感激,當年他們沒有嫌棄自家一窮二白,将唯一女兒嫁了過來。
自兩個孩子成親後,日子雖過得艱難,但親家夫妻倆,每年都會讓幾個兒子,過來送銀子,送吃食。
這份恩情,讓吳阿婆一輩子也難以忘懷,看到陳家興,自然是十分親切。仿佛見到了久不歸家的兒子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