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搬去軍區大院住
陳老對林夏由衷的誇贊和感謝,林夏态度謙遜,“爺爺,您過獎了。”
說起周建國,陳老想到了什麼,又笑着詢問,“對了,我聽你媽跟你舅舅打電話的時候,你舅舅在電話裡說,夏夏還給他們廠設計什麼農具了?”
昨晚周建國那嗓門大的,他們全家人都清楚的聽到了他的話。
周建國對林夏這個外甥媳婦相當滿意,十句話有八句在誇林夏,并敲打周麗蓉不要老頑固,對林夏好點。
陳家河驕傲的看了林夏一眼,點頭,“對,設計了好幾款,都是夏夏自己想出來的,有一款好像已經在生産了。”
林夏笑着接話,“是玉米播種器,他們廠正在生産,春季上市,我舅舅他們廠給我獎勵了五百塊錢。”
“什麼?舅舅他們廠給你獎金了?”陳家河詫異的看向她,他出差多日,錯過了多少事?
“對呀,讓我媽帶給我的,他說我以後要是再設計出農用産品,可以申請專利,優先委托他們廠生産。
我裝修的錢就是那五百塊獎金,你的存折我一分沒動。”
對上女孩靈動的表情,陳家河心都快化了,他目光溫柔似水的看着她,摸摸她的頭,嗓音低沉好聽,“真棒。”
倆人含情脈脈的對視,陳老跟虎子在一旁結結實實的吃了碗狗糧。
虎子見他爹跟他媽媽靠那麼近,他脆生生的說道,“太爺爺,我爸爸好像要親我媽媽了。”
聽到虎子的話,林夏急忙避開陳家河勾人的眼眸,紅着臉退後一步。
陳老看着這一幕,一臉姨母笑,“虎子,你爸爸眼光好啊,他給你找的媽媽太優秀了。”
陳老看林夏,是越看越順眼,越看越喜歡。
也更加欣賞自己的大孫子,果然大孫子眼睛亮,哪像老二那個瘸眼的。
陳家河和林夏異口同聲,“謝謝爺爺誇獎。”
陳老笑着說道,“夏夏,我跟家河說了,既然受傷了,就回去家裡住幾天,你白天要忙,顧不上照顧,他回家方便養傷,這也是你公公婆婆的意思。”
陳振江聽周建國說林夏給他們廠設計過農具後,也很詫異,昨晚還跟周麗蓉說,讓她喊林夏跟虎子過來吃飯。
林夏看了眼陳家河,開口,“爺爺,他要是願意去就去。”
“我的意思是,讓你們三個都去家裡住。”
陳老根本不給他們拒絕的機會,當即拍闆,“等領完證就去家裡住兩天,買點喜糖,給大院裡鄰居們發一發,家河不忙的時候,咱們再重新辦個婚禮,宴請一下親朋。”
陳家河看向林夏,柔聲說道,“聽爺爺的吧。”
陳家河表了态,林夏隻得答應,“好。”
“爺爺,我明天理發店開業,您有時間的話,能過來捧捧場嗎?”林夏看着陳老問。
陳老非常爽快的答應,“當然沒問題。”
“還有我公公婆婆,小叔子,您回去跟他們說一下,我這邊忙走不開,就不親自去邀請他們了,如果有時間,讓他們也過來看看。”
林夏本來晚上要打電話的,既然陳老來了,便讓他老人家捎話。
雖然知道陳家河父親日理萬機,周麗蓉也未必會來,出于禮數,還是邀請了他們。
陳老歡喜的說道,“我跟他們說,不過,那倆人都是工作狂,估計得上班。我晚上給家旺說,讓他明天請個假,跟我一起過來。”
陳老心情美滋滋的回家了。
林夏也關了店,一家三口回家。
劉桂英和林豔收攤後,提着些慰問品,一家三口來了機械廠家屬院。
林夏早早就等着他們上門,還特意買了些面條。
“媽,大舅哥,小豔,快請進。”
劉桂英看到陳家河,關切的問,“家河,金山說你受傷了?嚴重嗎?”
陳家河回道,“媽,沒什麼事。”
林夏看到他們拿的牛肉罐頭和奶粉,笑着說道,“你們怎麼買這麼多東西啊?”
劉桂英說道,“給家河買的,補一補。”
林夏看着她打趣,“買這麼多,看樣子生意不錯?”
劉桂英紅光滿面,笑着開口,“還真不錯,第一天我們沒敢多做,五十碗一中午就賣完了,今天增加了一倍的量,整整賣了一百碗,下午就賣完了。”
林夏提醒,“媽,以後可别增量了,保持這個數就行,什麼時候賣完什麼時候收攤,别剩。”
“再多的話,我倆也做不出來了。”
林豔說道,“是啊,雖然賣的多人心裡高興,但累也是真的累,我都睡不醒。”
下午收攤後回去就要洗面。
第二天早早的起床蒸釀皮,做涼粉,趕在中午飯點出攤。
不過,比起在縣城的小飯館,還是輕松了許多。
至少人心情愉悅,不挨罵。
林夏說道,“要是太累,可以隔天出一次攤,這次能輕松點。”
“不行,我們剛擺攤,還沒站穩腳跟,必須每天都賣,這樣才能留住顧客。”
林金山在一旁掰着手指算賬,“一碗五毛,一百碗就是五十塊啊?”
“還有成本呢。”劉桂英說道。
林金山算完了賬,驚呼,“除去成本,至少也能賺三十,媽,你跟小豔比我掙得多啊,這麼下去,一個月就要掙一般人一年的工資。”
“你還好意思說?好好幹吧,可不能讓當媽的跟妹妹養你。”
越不起眼的小生意,其實越賺錢,前提是人得吃苦耐勞,願意堅持。
像這個小吃攤,掙得是比一般人多,但劉桂英和林豔兩個人,基本沒有休息時間,晚上要洗面,早上要蒸面皮,做涼粉,調汁。
要想留住顧客,樹立口碑,還要保證質量和口味。
前世,林夏聽說樓下街道上賣煎餅的那兩口子,家裡好幾套房,都是靠一張張煎餅掙出來的。
林金山想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