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重生之大收藏家

第312章 北邙山

重生之大收藏家 都市文風 2375 2025-04-13 12:27

   “木爺爺,你知道路線圖上最終指向那個地方嗎?”

   張正從沉思中回過神來,突然想到了這個關鍵性的問題,迫不及待的對着木易問道。

   木易聞言稍作沉吟,随即望着張正一字一頓的說道,

   “根據我的研究,我認為這羊皮卷指向的位置應該是北邙山!”

   北邙山?

   聽到這個三個字的張正頓時精神一震,臉上露出了驚詫不已的神色來。

   原因很簡單,說起北邙山來,想必隻要是玩古董的基本就沒有不知道這個地方的。

   那裡是曆代盜墓賊最喜歡光顧的地方,那裡是無數名人想要葬于此的風水寶地,可謂是一大奇觀。

   北邙山隸屬于洛羊,從東周開始,這裡便成為人們理想的安息之地,此後的兩千多年逐漸形成了崇尚歸葬的習俗。

   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冢台林立,松柏郁郁,墓碑高聳,石刻成群的曆史人文奇觀。

   而洛羊作為十三朝的古都,葬在北邙山的皇帝,有記載的就有24位,陪葬的大臣和侯爺陵墓有數千之多。

   形成了極為獨特的曆史人文景觀,也是**最大的陵墓群遺址之一,有着東方金字塔的美譽。

   唐代詩人王建曾有詩雲:“北邙山頭少閑土,盡是洛羊人舊墓;舊墓人家舊葬多,堆着黃金無買處。”

   由此可以看出,北邙山的土地可謂是寸土寸金,同時價格極為高昂,即便有錢都沒地買去。

   從中可以看出,後世墓地高昂的價格也是有來源出處的,古人也想着找一個風水寶地作為自己的歸宿。

   **古代一直流傳着一種說法,那就是生在蘇杭,死葬北邙。

   意思就是出生的地方最好在蘇杭,原因就是那邊十分的富庶,但是死後一定要葬在北邙,可見古人對于北邙的鐘情。

   北邙山受到古人鐘情自然要得益于他得天獨厚的環境,自古北邙山就是頂級的風水寶地。

   古時候的北邙山樹木茂盛,景色非常好,在北邙山甚至可以看到伊洛兩以及龍門山。

   在傍晚的時候還可以看到洛羊城内的繁華景象,因此也被當作是洛羊八大景之一,頗為壯觀。

   同時北邙山還處在秦嶺山脈的餘脈上,若是站在遠處張望的話,可以看到這邊山脈蜿蜒,連綿不絕。

   遠遠望去,就好像是一條巨龍蟄伏于此,也正因如此,對風水玄學深信不疑的古人,覺得此地是帝王龍脈的象征。

   背山面河、地勢開闊,土層深厚,福蔭後人,種種原因加在一起,使得北邙山成為了古人死後長眠的理想之地。

   “木爺爺,要是這路線圖指向北邙山的話,會不會出現十墓九空的情況啊?”

   張正回憶着關于北邙山的同時,又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不由得面帶憂慮的對着木易問道。

   因為北邙山多的是王公貴族,以及帝王們的墓,所以從古時候便招來來各色盜墓賊的光顧。

   其中,三國末年的時候,曹操為了籌備軍費,專門成立了摸金校尉一職,大肆的在他勢力範圍内盜墓。

   袁紹以及黑山軍等其他勢力,見到這般一本萬利的好買賣後,也紛紛跟在後面效仿。

   曹操這還算是好的,屬于有組織的去盜墓,像是董卓和他手下的西涼軍,則是根本就顧忌那麼多。

   十八路諸侯讨董結束後,董卓決意西遷長安,臨走前直接把洛羊能搜刮的金銀财寶全都搜刮完了,然後一把火直接将洛羊毀于一旦,留下滿地斷壁殘垣。

   而他的手下們,為了得到更多的好處,則把目标放到了北邙山的陵墓之中,這也是北邙山墓葬群第一次受到如此嚴重的破壞。

   曆史總是在不斷的重複上演,後朝的帝王即便看到北邙山的陵墓很容易被盜,依然樂此不疲的在那裡修建自己的陵墓。

   而一旦到了亂世,北邙山的墓葬群就會再次被人大肆挖掘,如此這般不斷的循環往複。

   正因如此,張正才會有這樣的擔心,好不容易得了一份地宮設計圖,又意外的找到了它的位置。

   若是他們沿着上面的路線,找到之後,發現裡面的東西早就被盜墓賊掏空了,那可真是欲哭無淚了。

   聽到這話的木易不禁悚然一驚,意識到并不是沒有這種可能存在。

   其實古代對于北邙山墓葬群的損壞還不算太過嚴重,真正挖掉墓葬群根基的,是發生在近代修鐵路的時候。

   二十世紀初,洋務運動興起的時候,清政府為了建設全國的交通運輸網絡,便決定大肆修建鐵路。

   其中汴洛鐵路需要通過北邙山南麓,在施工的過程中,工人接連挖出了好幾座古墓,引起了當時外國工程師的興趣。

   那時候國内少有懂得修建鐵路的人才,詹天佑一人也不可能縱覽全部的工程,是以大部分的工程師都來自國外。

   他們對于從墓葬中發現的古董非常感興趣,便想方設法的低價買入,甚至是巧取豪奪,然後将東西運回了他們自己的國家。

   而知道墓葬裡面的東西能賣錢之後,窮怕了人都開始加入到盜墓的行列中來,徹底的打破了北邙山曆經千年的靜谧。

   巅峰的時候,就連洛羊本地人都加入其中,北邙山腳下的村子都放棄了農事,專門組織村民一起盜墓發财。

   為了更好的挖掘古墓,他們便發明了盜墓圈裡名噪一時的洛陽鏟,并一直沿用至今。

   到了軍閥混戰的時期,軍閥門為了搜刮财物,甚至還成立了古玩特稅局,發行一些經營許可證之類的東西。

   等于說是把盜墓買賣合法化了,自此以後,盜墓之風更加的猖獗,很多盜墓犯都肆無忌憚的挖掘那些大墓。

   像是東陵大盜孫殿英,便是其中最出名的一個,後世許多延續下來的盜墓家族,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