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正元一聽眼睛亮了,笑着道,“謝謝宋大爺了。”
宋老根還怕别人知道似的,一臉緊張,“大人,你可千萬不要讓别人知道,尤其是我孫女。”
若不然他的那乖孫女知道他動了她的寶貝辣椒幹,一定會找自己算賬。
顧正元看的發笑。
像宋家這樣寵孫女的人家真的長河縣第一家了,完全把孫女當成心肝寶貝祖宗一樣的在寵......不對,應該是女王一樣寵着順着,唯她是從。
看看他們曾經最冷漠高傲的七皇子,不知道是不是和宋家人呆多的原因,居然也居然那麼順着這個丫頭。
當然,那個丫頭是聰明,可是聰明的女娃娃很多,像宋家這麼把女娃當男娃寵的,真的他見所未見。
“這鹵肉是何做法?”顧正元吃着鹵肉滿滿都是對鹵肉的興趣。
若是他能天天吃這樣的鹵肉就好了。
宋老根的頭立即搖的和撥浪鼓一般,“這做法不能說,大人,請你諒解小的,這個若是說的,隻怕全家人都要将我剝皮了。”
顧正元一聽,雙眼閃過一道精芒。
聰明如他,大概是知道,宋家是要拿這個鹵肉來做營生了。
可惜啊!
以後想吃隻能去宋家店裡買了。
這鹵味和水煮魚的美味讓每一個來客就盡情酣暢的大吃了一頓,大概他們也沒想到,這鹵肉會這般好吃,這魚這般做起來,獨特的風味更是讓人吃的痛快。
上梁酒從中午吃到晚上。
可是中午一過,楊昆就急匆匆的離開了。
他怕官啊!
更怕晚上還要和縣令坐在一起!
這縣令啊和宋老根談笑風生,可看着自己冷冰冰的,感覺仿佛要将自己下大牢一樣。
楊昆可是知道自己是有一些不可告人的事情,在當官的面前尤其沒有底氣,所以熬不住這縣令大人審視的目光,下午的時間就立即灰溜溜的走了。
别說吃了,别到時候被縣令抓走了,他蹲大牢就得不償失了。
其實換成别人不一定會走,還會厚着臉皮留下來。
奈何楊昆以前做過糟心事,心裡發慌,那當官的官威,着實不是他一個莊稼戶能夠承受的,所以能夠離開就巴不得當即離開。
不管娃娃們哭的多難聽都堅持離開。
娃娃們可不舍離開啊,他們沒和縣令坐在一起,和小孩子坐在一桌,桌子上的東西随便他們吃。
他們好久沒有吃過肉了,心裡想着還能晚上再吃呢,哪能想到,爺爺說離開就離開,一個個哇哇大哭。
還是小楊氏心疼侄子侄女們,楊昆走的時候給了他們五斤肉,也算是對侄子侄女的補償吧。
有了這肉,楊昆覺得離開不虧了。
這五斤肉,足夠他們楊家吃兩三天的了。
不過此刻,楊昆也确實知道,宋老根家真的發了,居然攀上了縣令這條大船,他想打打秋風,惹惱了宋老根,隻怕他們家沒有好果子吃。
楊昆畢竟活了這麼多年,最會欺軟怕硬,他知道宋老哥不是以前的軟骨頭了,現在硬了,他啃了估計還會磕傷自己一口牙呢。
要不得,要不得,還是趕緊跑吧。
.......
楊昆就這麼離開,宋甜甜倒是沒有想到,宋老根也沒有想到,這民怕官是天性,像楊昆這麼怕官,肯定有鬼。
當然,親戚一場,宋老根也不會去追究,到底是三媳婦的娘家人。
上梁宴就這樣中午,晚上熱熱鬧鬧中,大家吃的盡興中過去了。
因為上梁宴有縣太爺賞臉上門,宋家村的人都知道,宋老根真的攀上當官的人,不一樣了。
時間又悄悄半月。
冬至來的前一天晚上,大雪撲簌簌的開始下了起來。
到了第二天起來一看,滿地的銀緞鋪墊,銀裝素裹,白茫茫一片,看的宋甜甜都不由歡呼起來。
更别說宋二寶他們了。
一個個娃娃都起來打雪仗,玩雪人,玩的不亦樂乎,李言禦更是像個小孩一樣,和宋二寶等人在雪地裡打滾。
李言禦再成熟,也才八歲,到底還是有小孩子的心性。
也就是這天,宋家的地龍終于燒起來用了,這暖烘烘的地龍,讓整個屋子都暖暖的,宋老根感歎這世家居然還有如此取暖的東西,真的贊歎無比。
外面冰天雪地,屋裡溫暖如春。
宋家人玩雪更加無所顧忌,因為外面再冷,隻要回屋就暖了,玩雪玩多了,手也不會生凍瘡,當然就玩的更起興了。
大人們也不攔着,都在享受着地龍的帶來的溫暖,比溫泉還要令人溫暖,孩子們玩雪自然不會規勸了。
以前會規勸,是因為玩雪身上濕了,一時也幹不了,怕會着涼生病。
現在不一樣,這麼暖和的地龍,屋裡都直接能烘衣服呢,哪裡還怕生病。
這地龍的妙處讓宋家人享受到了實際好處。
皇宮裡的宣宗帝也享受到了。
之前冬天取暖全部都是在屋裡燒銀絲碳,有了地龍,不用燒炭,屋裡還暖烘烘的,宣宗帝滿意的很。
時間如白駒過隙,宋家人在忙活紅鹵開張的事情,不知不覺中就要過年了。
現代過年基本沒有什麼年味,古代可不一樣。
殺豬啊,殺雞鴨鵝,做各色各樣的新年糕點,然後各種大采買,屋裡屋外大掃除,宋家全部挂上了紅紅的燈籠和紅綢布,喜氣的很。
明天就是除夕夜。
宋甜甜此時和哥哥們在一起寫對聯。
這幾個月,哥哥們跟着陳守仁讀書寫字,進步很大,尤其是寫字。
縣學的夫子最多是個秀才,見識有限,沒有做過官,沒有對朝廷各種書畫大家的鑒賞能力度。
可是陳守仁是兩朝宰相,當世大儒,從官這麼多年,平日就對施政耳濡目染,又能了解朝廷動态,見識過各種書畫大家,見識兇懷能力本來就是一等一的。
所以教導孩子們寫大字的時候,寫字不是端端正正,臨摹的漂亮就是好,而且要屬于自己的特色。
更别說,陳守仁教導孩子讀書,更善于因材施教,這點倒是和宋世書有同個理念。
可惜宋世書早早棄學,若是書讀長了,有生之年位列三公也不一定。
到底是被耽誤了,所以隻能做做掌櫃。
--
作者有話說:
我步驟開始加快了啊!讓甜甜快一點長大。哈哈哈哈!
https:///books/51328/51328278/31271106.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