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間,爺孫倆照例一起坐在院子裡聊天。
王有富向孫子描述周家挖出的紅薯又大又多,他的本意是想告訴孫子,今年王家莊大多數人家都能大豐收。
他自己家也是,他家跟着翻了不少紅薯藤,當時老婆子還反對,是他堅持要翻,周家做了那麼多事,有哪一件沒成功?
最後也證明,他的選擇是對的。
“爺爺,這件事你得往上頭報。”王永才平日愛看書,知道紅薯産量提高意味着什麼。
禹國的偏遠地方,吃不飽飯的百姓大有人在,王家莊所處的地理位置不錯,有山有水土地肥沃,村民們哪怕吃不起肉,也不會餓肚子。
吃紅薯吃多了還嫌燒心得慌,可在偏遠地方,能吃上紅薯就算是好生活,能填飽肚子比什麼都強。
王家莊沒發生過什麼大事,王有富一時沒反應過來:“永才,往哪個上頭報啊?”
“爺爺,你隻是個村長,你往縣裡報吧,縣令大人會一級一級往上頭報的。”王永才想得簡單,周家發現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既然是好事,那就應當得到獎賞。
縣令大人是周家女婿的朋友,應當不會貪功,但願這份功勞能落到周家頭上。
王有富思維更老道,一下就明白了孫子的用意,想到了關鍵之處,對周家有利,就是對王家莊有利。
次日,王有富來了一趟周家找周明遠,詢問翻到薯藤的地比沒翻薯藤的地,一畝能增産多少斤紅薯。
周明遠别的不行,農事上卻是沒得說。
他估算了一下,翻過紅薯藤的地,一畝能挖三千多斤紅薯,沒翻過的地,一畝隻有一千多斤。
王有富驚得煙杆子都掉了,三千多斤!
比往年多了整整一千多斤,居然增加了這麼多!
他家的紅薯明天才挖,所以他才來問周家,一開始他以為隻是紅薯結得多些,個頭大些,怎麼也沒想到能增産這麼多。
王有富腳下飄飄地走回家,第二天就帶着全家人下地挖紅薯。
對于周家的說的數,他還不太敢相信,想着等自家挖完紅薯,确定了産量,再往上報。
萬一是周明遠算錯了,好事就變成禍事了。
韓忠這次回來隻有五天時間,頭一天他挖了一天紅薯,當晚被李氏點撥了一番,夜裡翻來覆去直到天亮才入睡。
後面的幾天,隻要楊九娘從作坊回來,韓忠就往他面前鑽,也不知他說了什麼,連着好幾天,楊九娘看見他就紅着臉躲他。
家裡其他人都看出了兩人之間有問題,又不好詢問,等着兩人自己說出來。
臨走前的頭一晚,家裡除了清文在書房做功課外,其他人都在屋裡說話,韓忠和楊九娘領着妞妞走進來,三個人的表情都不太正常。
韓忠興奮得頭發絲都在跳舞,楊九娘則是紅着臉低着頭,那頭都快埋到兇口去了,妞妞平常多内向的一個小姑娘,這會卻是蹦蹦哒哒走着路。
屋裡人看着三人的模樣,互相對看一眼,看樣子家裡這是要有喜事了。
韓忠三人進了屋,整整齊齊地跪在清荷一家面前。
不待主家詢問,韓忠自己大着嗓門就說:“請老太太,老爺,夫人,姑娘,我喜歡九娘,要娶九娘為妻,請你們同意這樁婚事。”
清荷一個還未出嫁的姑娘家,這時候不便說話,周明遠也隻是咧着嘴替韓忠高興。
韓忠是個什麼樣的人,大家都知道,楊九娘嫁給他,不會像從前那樣受罪,再說有他們看着,也不會讓那樣的事發生。
萬氏正想說這是好事,她同意。
剛張開嘴,李氏在桌子下拉了她一把,萬氏以為婆婆不同意,便沒繼續說,惋惜地看了一眼跪着的兩人,心裡想着待會私下裡問問婆婆,為啥不同意。
李氏哪裡是不同意,她是不想韓忠太容易娶到楊九娘,太容易得到便不會珍惜,九娘也是,也不知道多拖些日子,這麼快就同意了。
“先站起來,你們跪在地上,我看着别扭,起來好好說話。”
李氏一個農家老太太,家裡晚輩跪跪她還行,韓忠幾人雖是下人,時間久了,她也把他們當成親人,看他們跪着,一點也不習慣。
“韓忠啊,你光說你喜歡九娘,這不夠,我們也得聽聽九娘和妞妞的意思。九娘,你願意嫁給韓忠不?還有妞妞,你同意你娘嫁不?”
楊九娘的臉此時已經紅得不成樣子,不過她不是未嫁的姑娘,在鎮上賣了那麼久的酸辣粉,又管理了好幾個月的作坊,性子早已鍛煉出來,
害羞歸害羞,她還是大大方方道:“回老太太,韓忠很好,我願意嫁給他。”
韓忠聽到這話,心中更加激蕩,目光深情地看着身邊人。
楊九娘被他看得不自在,擡頭嬌瞪了他,韓忠立馬聽話地移開了目光。
那模樣,叫一屋子人都善意地笑起來。
楊九娘同意了,一屋子人又把眼光看向屋中的小人,大家心知肚明,妞妞一定也不會反對,韓忠對她跟親生的沒什麼差别。
小孩子心最明,分得清誰是真心對她好。
妞妞跟着譚玉嬌念了幾個月書,她人小又聰慧,譚玉嬌疼愛她,時常把她帶在身邊教導。
此時,這孩子臉上帶着真心的笑,脆聲道:“韓大叔對我和娘很好,娘以前過得苦,我希望娘以後過得開心幸福,娘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
沒有表達自己如何,而是尊重親娘自己的意願,這麼大點孩子能有這樣的想法,着實不易。
楊九娘拉着女兒嬌小柔軟的手,眼中淚光閃閃。
“韓忠,既然九娘願意,我們也沒什麼意見,不過若是你娶了九娘後,對她不好,我可是站在九娘這頭的,到時候有你的苦頭吃。”李氏裝出兇狠的樣子,警告着韓忠。
她這模樣不僅沒吓到韓忠,反倒叫他笑得更開心了幾分:“老太太放心,我若對九娘不好,随您老處置。”
韓忠說完,鄭重地給李氏了一個頭,以謝李氏點撥他,維護楊九娘之恩。
男女雙方都同意,其他也沒啥好談的了,接下來就是商量成親的妻。
李氏把清荷和妞妞兩打發出去,兩個姑娘家不适合摻合這些,周明遠和韓忠也被她趕了出去,隻留着一屋子女人叽叽喳喳地讨論着。
韓忠明日便要走,準備成親用的東西也需要時間。
成親的日子便定在了過年的時候,那會家裡人齊全,辦喜事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