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會第二天,果然不出清荷所料,來逛廟會的人比第一天還要多,熙來攘往的人群把原本就不寬的路擠得水洩不通。
攤子上的生意依舊很好,也不光是她家的生意好,隻要手藝好,味道不錯的攤位生意都好。
就她昨天吃的那家賣面的,攤位上就沒有過空位置,那些賣小零嘴的更不用說,小零嘴好吃,還不占肚子,人人都愛買幾樣換着吃。
最後一日廟會,清文也跟着來了,他懂事,來了也不鬧着要去玩,家裡人都忙的時候,還幫着擦桌子,跑腿。
等忙過一陣,攤子上的人漸漸少了,萬氏讓清荷帶着清霞和清文去逛一逛,幾個孩子都還沒去玩過,錯過今天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又有廟會,左右這會人不多,他們幾個大人忙得過來。
三人第一次逛廟會,先頭隻在攤子上瞧見到處熱鬧非凡,這會身處其中,感覺又不一樣。
除了賣吃食的攤子,還有賣花燈的,賣胭脂水粉的,耍猴賣藝的,許多攤位前都圍滿了人群。
清霞和清文看到有賣藝的人正在表演,拉着姐姐就往人群裡擠。
賣藝人一共有五人,其中三人穿着短打,翻跟頭,耍長槍,還有一人表演着噴火,紮個馬步,把火把放在嘴旁,不知從嘴裡噴出一口什麼東西,那火把裡瞬間沖出一條火龍。
人群中爆發出一陣歡呼,清荷三人也跟着驚呼,手上啪啪地鼓掌。
随後有人拿着盤子在人群中走上幾圈,嘴裡說着:“多謝各位捧場。”
清荷自覺摸出三個銅闆,放進盤中。
“姐,你看,那邊有賣絹花的,咱們過去看看吧。”清霞正是愛美的年紀,看見這些脂粉首飾的忍不住想去買。
“走吧,正好我想買兩把梳子。”家裡的梳子隻有一把,而且用了很久,都掉了好幾個木齒了,清荷早就想買兩把新的把舊的換下來,她自己留一把,另一把給她娘。
買了三把木梳子,兩姐妹又一人挑兩朵絹花,清荷一并付了錢。
走出賣胭脂水粉的攤子,清霞不好意思地開口:“姐,回去我就把錢給你,今天人多,我娘怕我把錢弄丢,不讓我帶錢。”
清荷笑她:“怎麼跟姐也這麼見外,就一把梳子,兩朵絹花不值幾個錢,咱們家就我們兩姐妹,你跟姐這麼客氣幹啥?”
清霞想想覺得也對,回頭她見着好東西的時候也給姐買一份,太見外反而傷了情分,也不再扭捏,開心地收下了。
“姐,我跟你說,我已經存了快三百文錢了。我在你家做工的工錢,我娘都讓我留下一半自己存着,說都留給我做體己。”清霞湊近清荷耳邊,悄悄道,眼睛裡帶着掩飾不了的欣喜。
清荷倒是沒想到大伯母會這樣做,大哥還沒說親,若是一般人家裡,少不得要女兒把錢交出來,先讓兒子把媳婦娶了,很少有大伯母這樣,讓閨女自己把錢存着的。
看來大伯母比想象中更疼清霞,他們周家兩房就沒有重男輕女的人,能來到這樣的家裡是她的福氣。
三百文錢可不少,清荷擔心清霞手松,難得地叮囑她幾句:“大伯母讓你自己存着,你就别亂花了,也别告訴其他人你手裡有錢,免得别人打主意。”
清霞自然點頭同意:“姐,我就跟你一個人說了,沒告訴别人。”
清荷朝她點頭,表示贊同。
點完頭看弟弟吃東西吃得腮幫子鼓鼓的,可愛極了,好笑地看着弟弟說:“慢點吃,又沒人跟你搶,前面的花燈看着很好看,咱們去看看吧。”
一路上清荷給清文買了不少吃的,糖葫蘆,糖人,麻花,炒松子,她和青霞前兩天已經吃過這些,都不怎麼感興趣,倒是清文一直吃得歡快。
花燈攤主手巧,做的花燈又好看又逼真,且形狀各異,花鳥魚蟲應有盡有。
花燈上寫着燈謎,有幾分學問的人,要是能猜中一定數量的燈謎,攤主便會贈送一盞花燈,若是不識字的人喜歡花燈,那就隻能掏錢買。
攤子上有不少讀書人和識字的姑娘在猜燈謎,花燈上的燈謎,清荷仔細看了看,大多都能猜出來,不過她時刻記得她現在是個大字不識的農家姑娘,就算猜出來也不能說。
而清文見姐姐一直盯着那些猜燈謎的人,以為姐姐是羨慕那些人會識字,他拉緊姐姐的手,認真地對姐姐說:“姐姐,你不用羨慕那些人,娘說了今年就送我去念書,等我在學堂裡學了字,晚上回家就教姐姐,這樣姐姐就也能識字了。”
“好,姐姐等着。”清荷也不解釋,就讓弟弟以為她在羨慕那些識字的人,這樣他念書說不定還能認真些。
當天收攤回家後,一家人也顧不上做飯,把三天掙的錢細細清點一下,又仔細算了兩遍,算出三天總共掙了七十四兩多,可把一家人高興壞了。
這天晚上一家人早早歇下,廟會結束了,這幾天不用趕着時間備貨,連着累了好幾天,可算能睡個好覺了。
第二天是十八,又是個趕集日,萬氏兩口子要去擺攤,清荷本想叫爹娘在家歇着一天,奈何不管怎麼說,兩人都不同意。
說要是時常不去擺攤,客人就該去别的攤子上吃了,清荷勸不動兩人,隻好作罷。
等爹娘要走了才想起,過兩日就要送清文去學堂,家裡連筆墨都還沒走,最後幹脆帶着弟弟一塊去了鎮上。
自家有牛車就是方便,收拾妥當了說走就能走。
不像以前坐村裡的牛車,去早了要等人坐滿了才走,去晚了又坐不下,要買些東西也不方便,牛車就那麼點大,旁人一眼就能看出來買了些啥,有些臉皮厚的還上手翻,着實膈應人。
到了鎮上,一家人齊齊動手把攤子擺好,清荷才帶着弟弟去買東西。鎮上有三家書齋,她帶弟弟去的是其中一家價格相對低廉一點的店。
走進書齋,熟悉的墨香撲鼻而來,聞着淡淡的墨香,清荷心中覺得很親切,上學的時候每次翻開新書,聞見的就是這股味道。
店裡的夥計有眼色,姐弟倆一進屋,便迎上來熱情地招呼道:“姑娘可是要給這位小兄弟買入學用的東西?”
“沒錯,麻煩小哥幫我們介紹一下,家裡弟弟入學,要買些筆墨紙硯,不需要太貴的,好用就行。”這些筆墨紙硯,清荷也認不出個名堂,有夥計幫忙最好。
“兩位這邊請。”夥計帶着兩姐弟拐過店中的兩個大書架,來到牆角的架子旁,指着上面的貨物介紹開來。
“姑娘請看,這上一層的白紙,适合學過一段時間後使用,二十五文一刀。下一層的紙略厚,顔色偏黃,适合初學者練字,一刀二十文,姑娘看需要哪種?”
清荷聽得暗暗乍舌,都說念書費錢,是真沒錯,最便宜的紙都這麼貴,普通人家有幾個供得起讀書人。
她思索了片刻後,要了三刀二十文的紙,一刀二十五文的紙,兩套筆墨紙硯,一套普通的清文用,一套中等的做拜師禮用,光這些東西就去了一兩多銀子。
付了錢,拎着東西往攤子上走,她一路想着接下來的安排,首先要抓緊時間把屋頭的山頭買下,多打幾個地窖,把村裡能收的紅薯都先收回家。
開了春,地裡頭忙了起來,找人種地的事也要安排上,還要建房子,細想起來事情還真不少。
不過也不能急,一樣一樣地做好,慢慢來,心急了容易出錯。
一路上,清荷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思緒裡,沒察覺到姐弟倆身後一直有人悄悄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