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慢慢散去,隻有選上的五人被留了下來。
清荷給她們講了些日後做工的規矩,還說要簽保密契約。
契約上頭寫明了,作坊裡的一切都不能對别人說,自己的家人也不行,若是洩露出去要賠償東家兩百兩銀子。
聽到要賠錢,這五人多少都有些猶豫,還是羅氏帶頭按了手印。
用她的話說,要賠錢也是洩密才賠錢,隻要不在外頭說作坊裡的事,就沒什麼影響。
她兒子是讀書人,注重名聲,便是為了兒子的未來,她也不會洩露什麼東西。
有羅氏開頭,再想想她的說法,其他幾人也跟着陸續簽下契約。
隻是大夥都不會寫字,隻能按手印,這也正常,整個村裡就三四個讀書人,婦人就更沒有識字的機會。
按完手印,清荷和大家說好,等作坊蓋好就開始上工,便叫幾人回去,隻把趙慧一人單獨留了下來。
趙慧為人可靠,值得信任,瞧着也是個有本事的人。
清荷打算叫她當兩間作坊的管事,幫着管理,這也是全家商量決定的。
萬氏不太擅長管理,再加上她還要帶元宵,做紅薯粉,着實抽不出身來。
清荷倒是有時間,但她明年要出嫁,管不了多久,索性趁現在多教教趙慧,這樣即便她嫁出去了,也不會影響家裡的生意。
清荷一直知道劉廣林是個有能力的人,但沒想到他比自己想象中更厲害。
他走後的第八天,派人傳來了消息,說他在府城談下了一樁生意,對方要五百罐泡菜,十天後交貨。
因為加了些車馬費,價錢略長了幾文錢,紅薯澱粉二十文錢一斤,粉條四十文一斤,跳水泡菜五十文一罐。
五百罐泡菜,一罐五十文,也就是二十五兩銀子。
雖然看起來不是很多,也是個不錯的好消息,有一就有二嘛。
或許是上天眷顧,接到泡菜訂單後沒兩天,陸續又傳來紅薯粉條的訂單,還是長期合作的訂單,這個消息,着實家裡人高興了一番。
等作坊蓋好,至少得二十來天,要趕着時間交貨,房子蓋好前,隻能先把家裡前院的廂房騰出來做事。
好在用的時間不長,就是有什麼不方便的,忍一忍也就過去了。
當下最要緊的事,是要找地方定制裝泡菜的陶罐。
瓷器好看但太貴,為了降低成本,她還是打算用陶罐,不是尋常的街上賣的那種普通陶罐,而是她精心設計過的。
陶罐的形狀下寬上窄,陶罐上畫了簡筆畫版的蔬菜,還用連筆寫了周記兩個字,作為一個現代人,老字号的效應她太明白了。
因此但凡從周家出去的跳水泡菜,每個罐子上一定要有周家獨特的标志,所以裝跳水泡菜的瓷器需要自己去定制。
這方面清荷不懂,也沒有認識的人,還是周大伯找孫滿堂牽的線,才找到了靠譜的店家。
因着她定制的數量大,且又是長期合作,店家爽快地降低了價格。
定好陶罐,清荷又去淩老闆娘的布店扯了布,準備給作坊的女工做工作服。
她自己不會做,家裡人也沒有時間,幹脆直接叫作坊的女工把布拿回家,讓她們自己給自己做兩身衣裳。
并告訴她們,五天後要開工,讓大夥抓緊時間把衣裳做出來,再洗一洗,曬一曬。
當然除了做衣服,還要做頭巾,口罩。
要是客人吃得正開心的時候,看見菜裡夾着頭發,多影響食欲啊,同時也影響自家的口碑。
給自己做衣裳,作坊的女工沒有不願意的,家裡沒餘錢,便是想做新衣裳,也沒錢買布。
即便是過年的時候,家裡扯了布,也得先緊着家裡老人孩子,或者是家裡的男人,最後才輪得上自己。
這會東家拿錢買了布,叫她們給自己做新衣裳,一個個高興得跟什麼似的。
桂花嬸愛不釋手地摸着手裡的布,心頭一陣感概,她五六年沒做過新衣裳了。
周老二家也太大方了,還沒開始做工,就給她們做衣裳,還一做就是兩件。
高興歸高興,就這樣收下東西,她覺得心裡有點過意不去。
桂花嬸斟酌了一下,還是下決心叫了聲抱着元宵的萬氏:“秋娘啊,要不,這布等以後再給我們吧,你們工錢開得高,咱們這些婦人能掙到錢已經很開心了,斷沒有還沒開始做事就拿東西的道理。”
“是吧,秋娘,你們大方對我們好,我們也得有良心,這布先拿去退了吧,這麼好的布,花的錢肯定不少。”能被選中的,人品都不差。
心裡再想穿新衣裳,也過不去自己良心這一關,桂花嬸之後,曾氏也跟着勸。
就連楊氏都細聲細氣地說了句:“嬸子,我穿自己的衣服就行,不用做新衣服。”
羅氏帶頭将布放在桌子上,其餘幾人見狀,也跟着把布放下。
萬氏被她們說得哭笑不得,同時心中又很感動:“這是幹啥呀,每季兩身新衣裳,是招工那會就說好的,你們别想岔了。”
“我家閨女說了,要保證穿的衣裳幹淨沒有髒東西,每天都要換洗,洗的次數多了,衣裳容易壞,多做兩身衣裳沒錯的。”
聽到每天都要換洗,在場的婦人心中一緊,萬氏說的沒錯,衣服洗的越多破得越快。
想想家裡總共也就兩三套換洗的衣服,大夥又有些猶豫。
萬氏又勸了幾句,大夥才放心收下了布匹。
等待開工的日子過得很快,這期間清荷買了不少香料,又買了不少村民家裡的菜。
能做跳水泡菜的蔬菜種類很多,各種蘿蔔,莴筍,芹菜,白菜,隻要不是葉子類的蔬菜,幾乎都能做跳水泡菜。
收菜的時候清荷一直把趙慧帶在身邊,想着過些日子,就把這些事情就交給趙慧,或者她男人王長喜。
可她忘了趙慧不識字,清荷在替趙慧惋惜的同時,想着要不要教教趙慧識字算賬,但她現在騰不出時間來,隻能暫且作罷。
開工這天,作坊的六個女工穿着幹淨整潔的衣裳,頭發用藍色頭巾包得嚴嚴實實,早早地來到周家小院。
清荷給六個人分了工,趙慧帶着桂花嬸和蔣氏做紅薯澱粉,她自己帶着羅氏,曾氏還有楊氏做跳水泡菜。
跳水泡菜的關鍵在于各種香料,這一步清荷和金婆婆來處理,女工們隻需做洗菜,削皮,切塊,刹水,這些泡制前的準備。
蔬菜種類多,每一樣蔬菜切的标準不一樣,清荷每一樣切了一些,女工們拿起來看了看,很快便上了手。
不愧是從全村選出來的佼佼者,都是做慣了事的人,根本不需要别人多說,隻要上了手,做得是又快又好。
清荷隻跟着做了三天,三天後她就隻管泡制這一步了。
一個成功的老闆,是要多放手培養有能力的人,而不是事事大包大攬。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她想偷懶,作為一個現代被累暈才穿越的苦命打工人,她的最終目的就是賺錢養老,争取三十歲過上閑坐聽風,夜卧聞雨的退休生活。
五天後,定制好的陶罐也送來了,顔色雖沒有瓷器那麼亮眼,但好在燒出來的形狀和圖案都不錯,看起來也是别緻新穎。
為了方便送貨,清荷買了三頭騾子,養在王長喜家和桂花嬸家裡,又讓王長喜當隊長,找了兩個會駕車的可靠人,專門負責收菜送貨。
掐着時間,将客人定制的五百罐跳水泡菜送了過去。
趁着暫時有空,清荷盤算着另一件事,就是教作坊女工識字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