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清荷是被嘩嘩地雨聲吵醒的。
豆大的雨點打青石闆上,濺起一朵朵水花,隻一瞬間,又迅速落下去,急促地往低處湧去。
空中籠着一堆堆的黑雲,估摸着一時半會這雨還停不了,左右今天不逢集,便不打算去鎮上了。
早飯是金婆婆和楊九娘一塊做的,一鍋熬得稠稠的蔬菜肉粥,一大盤松軟可口的蔥花雞蛋餅,一盤子鹹鴨蛋,并一碟子辣椒油拌藕片。
外頭下着雨,也不好做事,一群女人坐在一堆做針線活。
韓忠待不住,索性趁着下雨,跑去後面洗豬圈。
清荷回了自己屋子裡,拿了支炭筆,在紙上寫寫畫畫。
她打算把屋後的山坡規整出來,這可是真正的後花園,隻拿來裝紅薯太可惜。
半上午時,雨停了,剛停了沒一會,楊九娘過來敲門:“姑娘,您大伯一家過來了,有事找你。”
“哎,知道了,你帶他們去堂屋坐下,再把我娘和我奶奶叫過來。”清荷心裡清楚,大伯一家多半是過來問做生意的事。
她快速把手上的一行字寫完,将紙筆收進櫃子裡,擡腳去了堂屋。
大房來了三人,清霞沒下來,應該是被留在家裡做事了。
待到李氏和萬氏落座,劉氏便按耐不住,率先開了口:“清荷,你昨天跟你大哥說的事,我和你大伯都同意,隻是我們想不出個具體章程,隻能厚着臉皮來向你讨主意。”
“大伯母,你還記得我先頭做的紅燒肥腸不?”清荷突然問了劉氏一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
劉氏愣了一愣,老實答道:“記得,那咋不記得,就你這丫頭手巧,能把下水也做得比肉香。”
“若是三文錢一份,你舍得買不?”清荷又抛出一個問題。
劉氏這會已經被帶偏了,兩手一拍:“買啊,三文錢在鎮上能吃啥好東西,一碗素面就要三文錢,同樣是三文錢,肥腸好歹還是葷的,素面裡頭隻有幾朵油花。”
聽到這兒,周大伯和周清波這會已經明白過來,兩人對視一眼,周大伯豁然道:“清荷,你是說去碼頭賣紅燒肥腸?”
“嗯,大伯,還有心肺湯,爆炒豬肝,火爆肚絲這些菜都能賣。”清荷又說了幾道便宜又好吃的菜。
清荷說的幾道菜,他們都是吃過的,味道好不說,也不費錢,若是真做這門生意,是有賺頭的。
隻是,這幾道菜都是自家侄女自己琢磨出來的,他可沒臉叫侄女把手藝教給他家,這年頭有門手藝,那可是一輩子吃喝不愁。
多少人家就靠着一門手藝養活一家人,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受益無窮。
其他幾人顯然也都考慮到這點,悶着頭不說話,家裡如今已經比村裡大多數人都過得好,該知足了。
“大伯母,明日叫大哥拎一挂肥腸回來,我先教你和清霞做紅燒肥腸。”清荷笑盈盈地說,貪多嚼不爛,一次學會一道菜,學會了再學下一道。
劉氏嗫嚅着嘴唇沒出聲,她心裡是想做這門生意的。
眼看着二房修了新房,買了仆人,日子越過越好,她心裡羨慕得緊,就是不知當家的願不願意。
周大伯心裡感動,自家侄女一向是個好的。
他思索片刻道:“清荷,二弟妹,這生意能做,你家出點子,我家出力,賺了錢咱們兩家平分。”
劉氏跟着點頭,應該這樣,若是白得了賺錢的生意,她心裡頭也不踏實。
萬氏擺擺手:“大哥,你和清荷商量就成,我和當家的都支持她的決定。”
“大伯,這不行,我不過是教了幾道家常菜而已。”不過教家人幾道家常菜,就要分走一半錢,清荷當然不同意。
“錢你要是不拿,我們也沒臉跟你學做菜做生意。”周大伯執意要給,說明了要是清荷不收錢,他就不同意做這門生意。
清荷無奈:“這樣吧,大伯,一半太多,我隻教做菜,其他方面都要你們自己張羅,我拿一層利潤就成。”
“不行,起碼得四六分。”
“不成,多了多了,最多二八。”
…………
兩人各不相讓,周大伯不退,清荷也不松口,看得屋裡衆人忍不住笑起來。
最後還是李氏下錘定音:“老大,就聽大丫頭的,給兩成利潤。”
“可是,娘……”
周大伯還想再說,李氏一揮手打斷他:“行了,若是實在過意不去,等以後給大丫頭補個大添頭,全了你的心意。”
李氏發了話,事情便
就此定下來。
接連幾日,從鎮上回來,清荷就去老宅教劉氏和清霞做菜,大房一家的飯桌上,連着好幾天都是肥腸。
肥腸再好吃,吃多了也膩歪。
終于,在大房幾人提起肥腸都變色的時候,母女倆總算做出了差不多的味道。
接着清荷又教兩人豬肚,豬肺,豬肝的做法,半個月後,劉氏母女出了師。
劉氏做事一向麻利,既然決定了做生意,出師的第二天,她就去鎮上置辦了香料,鍋竈,碗筷,這一系列用具。
又交了攤位費,零零碎碎加起來花了接近一兩半銀子,劉氏心疼得直抽抽。
不過也沒辦法,清荷跟她說了,做吃食不能将就,不能偷懶,自家圖的是長長久久的生意,準備充分點總是沒錯的。
一切準備妥當後,清荷跟大哥周清波說,讓他先回去照顧自家的攤子。
大房其他幾人沒有任何做生意的經驗,難免會手忙腳亂,有大哥在,更妥當些。
不出清荷所料,大房支在碼頭的攤子,生意不錯,沒幾天便積累了一批客人。
沒做過生意的幾人,一開始還有些手忙腳亂,不過有周清波這個老手在,也沒出什麼岔子。
賣吃食不是啥難的事情,關鍵在于味道,隻要味道好,吆喝幾聲,就有客人來。
扛貨的漢子們賣的是力氣,聽說三文錢就能吃上葷菜,沒有不心動的。
豬下水也是肉,隻要做得好吃,沒人會嫌棄。
舍得花錢的,自己花三文錢美美吃上一頓,節約一點的,兩人合夥買一份,就着菜吃幹糧也不錯。
劉氏大方,每一份菜的份量都舀得足足的,久而久之,這群賣苦力的人,便認準了她的攤子。
攤子上生意好,每天都能把準備的東西賣光,劉氏每日收攤回家,樂得嘴都合不攏。
如今大房那邊生意妥當後,清荷這邊也開始安排酸辣粉攤子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