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荷被麻辣香鍋的香味,刺激得受不了,她試探地夾起一根藕條,小口小口的吃起來,沾着調料的藕條麻麻辣辣,脆中帶甜,十分可口。
吃完一根藕條後,清荷沒急着繼續吃,而是等了幾息看看會不會惡心,一旁的顧氏也緊張地看着她,楊嬷嬷更是連痰盂都拿在手上了。
祝家姐弟也停下筷子盯着清荷,生怕她有什麼反應,一息兩息………
三十息後,清荷一點不适也沒有,她快速拿起筷子朝着麻辣香鍋進攻,雞肉,排骨,土豆,洋蔥,統統來者不拒。
麻辣香鍋越吃越停不下來,口中那股子麻辣勁兒,刺得桌上幾人邊吃邊抽氣,就是這樣也沒人舍得停下來。
吃了一會麻辣香鍋,祝衍之又把目光投向了一旁的香煎雞翅,雞翅色澤紅亮,上面點綴着幾粒白芝麻,一看就好吃。
不止祝衍之盯上了香煎雞翅,清荷也盯上了那份誘人的雞翅,兩人一人夾起一塊雞翅。
雞翅入口,用貝齒輕輕咬下,嫩滑可口的雞肉叫清荷幸福得眯起眼睛,這熟悉的味道真好吃啊。
以前在現代上班時,她沒有多得時間做夜宵,點外賣又太貴,所以她經常在上班前把雞翅和翅根腌制好,等她下班,往烤箱裡一放,二十多分鐘就能吃到好吃的雞翅和翅根。
經過煎制,雞皮裡的油都流了出來,吃着一點都不膩。
清荷自己吃了兩塊解了饞,拿桌上的公筷給祝落芸和顧氏一人夾了一塊:“祖母,祝姐姐,你們嘗嘗這個。”
祝衍之吃雞翅吃得不亦樂乎,祝落芸看在眼裡,想吃吧又覺得有些不雅,不過看弟弟吃得那麼香,這雞翅肯定很好吃。
清荷把雞翅夾到她碗裡,正和她的意,祝落芸跟顧氏埋頭吃起來,吃完後紛紛對香煎雞翅表示贊賞。
一股作氣吃完麻辣香鍋,再吃金婆婆準備的其他熱菜,溫度剛剛好,不燙不冷,吃起來頗為痛快。
麻辣香鍋好吃,桌上其他幾樣菜也不差,松鼠鳜魚鮮嫩可口,蜜汁火方口味醇厚,水煮肉片麻辣入味,每一道都叫祝家姐弟吃得開心。
最後再來一碗溫溫的紅棗銀耳湯,銀耳嫩滑可口,棗子軟爛香甜,銀耳湯順着喉嚨流進胃裡,帶走殘留的辣意。
衆人滿足地籲出一口氣,真舒坦!
吃飯最拉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多少人的感情就是在一餐又一餐的飯食裡積累起來的。
滿足地吃了一頓,顧氏和祝家姐弟的關系親近了不少,飯後顧氏還拉着他們歇涼聊天。
清荷邀請祝家姐弟來周府住,祝家姐弟是同意了,不過今天太晚,來不及搬行李,便打算明日再搬。
要搬行李不是什麼輕省事,祝家姐弟飯後隻略坐一會,就回了客棧。
清荷心裡惦記着家人的來信,客人一走,她便鑽進了卧房把那封厚得離譜的信拿出來看。
打開信封,清荷把全部信都拿出來,她這才發現信封裡裝的并不是弟弟一個人寫的信。
為了讓她能分清楚是誰寫的信,弟弟貼心的在每張信背後寫上了名字。
清荷一個一個看過去,有她大嫂和大哥寫的,有劉廣林寫的,還有韓忠寫的,有妹妹清霞寫的,最後一封最厚的是清文寫的。
私心裡,她最想的還是家裡人,最想知道家裡人近來的情況。
打開那封最厚的信,入目便是清文熟悉的字迹,信上說家裡這些日子一切都好,爹娘身體健康,就是很想她。
奶奶的身體和精神也好,整天待着喜樂和元宵滿村轉悠。
清文還說他在縣學裡跟壯壯兩人有很大的進步,本來這次他也想來試一試秋闱的,不過他的先生說他現在要中舉,難度比較大,讓他再等三年。
除此之外,清文還寫了些學堂裡的事情和元宵的趣事,另有一些家裡作坊的變化。
粉條和豌豆粉的需求量大,這兩個作坊各自增加了三個人,跳水泡菜的作坊人數沒變,隻是提了兩個老員工分出去當管事,重新加了兩個年輕點的。
目前來說,有劉廣林和韓忠看着,還有大哥和大伯幫襯着,家裡的生意還挺穩定的。
清荷看着信,跟着信裡的内容一會哭一會笑。
看完清文寫的信,清荷又拿起了她大哥大嫂寫的信,信上的字迹娟秀,一看就知道是她大嫂譚玉嬌寫的。
譚玉嬌在心信寫了村學的情況,以及大房的一些事情,她大哥周清波和大伯依舊穿梭在各個縣鎮,為自家的雜貨鋪子開拓市場。
劉廣林的信裡則盡是她旗下生意的事情,要說劉廣林還真是個盡職盡責的管事,不僅寫了現在生意的盈利情況,還對這些生意的未來發展做了規劃。
信的最後劉廣林還說,他覺得白榮和王磊進步很大,已經能夠獨當一面,問清荷是不是考慮讓這兩孩子管理其他事情。
他甚至還寫了白榮和王磊誰适合做什麼,在什麼位置上合适。
看得清荷瞞不好意思的,她這個老闆實在是當得太輕松了,除了前期費的心思比較多,後面的事幾乎都是手下的得力幹将把事情給她處理。
别的她沒有,隻好給這些人多些分紅,然後這些人覺得付出是值得的。
最後一封是清霞寫的,比起譚玉嬌的信,清霞的信寫得細瑣又接地氣。
清霞告訴姐姐,平陽縣的十裡酥香生意一如既往的好,那些個老客人幾乎天天都要來光顧。
老熟客胡掌櫃今年喜得千金,她給送了個紅包,表示慶賀,把胡掌櫃感動得不得了。
胡掌櫃說他在縣裡吃了幾十年,有些鋪子吃了十來年,這還是頭一回收到來自吃食鋪子的賀禮,他對着老朋友感歎了好幾次,到叫那些人對十裡酥香感官更好。
清荷覺得清霞做得挺對的,要知道這幾年胡掌櫃在他們店裡幾乎天天報道,還時不時帶着朋友來,這樣忠實的顧客值得結交。
信的末頁清霞還寫了一些瑣事,比如張大娘家今年添孫子了,孟奎升職當了捕頭,孟平又在院子旁邊加蓋了兩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