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上的鄭記糕點鋪中,鄭元慶早上出門,一直晃蕩到天黑才回家。
他一進院子,鄭掌櫃抄起身旁的棍子就攆着他打:“你還知道回來?你個不孝的東西,你不把我氣死不甘心是不是?整天瞎混,我不是讓你在家待着嗎?誰讓你跑出去的?”
鄭元慶跳着腳一邊躲他爹的棍子,一邊往他娘王氏身後躲,手中拿出買的筆墨,嚷着:“爹啊,你别打我了,我是出去買筆墨了,明日就要開學了,你今天把我打了,明日我怎麼去上學啊。”
“是啊,他爹,你别打他,孩子沒出去瞎玩。你把兒子打傷了,兒子明日可怎麼去學堂啊。”王氏生怕兒子被打倒,緊緊把兒子護在身後。
“哼!今天就暫時放過你,沒有我的允許,下次再敢偷跑出去,我打斷你的腿!”鄭掌櫃其實也舍不得打兒子,每回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吼了半天,沒有一棍子落在鄭元慶身上。
鄭掌櫃扔了手上的棍子,鄭元慶從王氏身後走出來,正想偷偷溜回房間,剛走到半道上又被他爹叫住。
“站住!跟我過來,我有事問你。”
鄭掌櫃進了堂屋,指着一包油紙包的糖塊,沉聲開口:“這包東西,你在哪裡買的?”
鄭元慶一時還有些想不起來,他湊近聞見一股紅薯的甜香,回想起這是他在廟會上那小美人那裡買的什麼金絲糖。
他爹剛才還要揍他,這會鄭元慶也不敢隐瞞,一五一十地說了。
鄭掌櫃聽了,心裡起了念頭,這金絲糖名字好聽,口感上佳,若是能弄來配方,怕是大有賺頭。
他瞪了一眼坐沒坐相的兒子,沒好氣地道:“你知不知道賣這金絲糖的住在哪裡?”
“嘿嘿,爹,我知道,今日出門恰巧就碰見了那小娘子。”鄭元慶想到清荷兩姐妹的嬌俏模樣,臉上帶着淫笑。
鄭掌櫃瞧着兒子的樣子,心裡明白怕是那姑娘有幾分姿色,被自家兒子惦記上了。
兒子喜歡漂亮姑娘,他是知道的,好在這孽子雖然好色,卻也知道分寸,知道什麼樣的人惹不得,不過是鄉下人家的姑娘,到時候随便給點銀子也就打發了。
他隻需要拿到他要的,其他的他并不在意:“你告訴我那姑娘住在哪裡,我有些事找她。”
“爹,住在哪兒,我不知道,我隻知道她家在鎮上賣酸辣粉。”鄭家是做糕點零食的,鄭元慶猜到他爹是看上了金絲糖的配方,想買過來,放在自家鋪子裡賣。
鄭掌櫃點頭,表示知道了,随後又罵道:“還不快滾回房間溫習功課。”
話音剛落,鄭元慶已經不見了人影。
鄭元慶是鄭掌櫃夫妻的獨子,鄭掌櫃三十歲上才得了這麼個兒子,自然是寶貝得不得了,夫妻倆從小就慣着寵着。
小時候動不動就撒潑打滾,長到十幾歲時越發不成樣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挑,讀書也不行,整日裡花天酒地,尋歡作樂。
鄭掌櫃擔心兒子以後擔不起家業,生活沒個着落,才不得不狠下心對兒子,怎奈自家那個沒見識的蠢婆娘,次次都跟他唱對台戲。
他前腳剛把兒子的錢沒收了關在家裡,後腳那蠢婦就偷偷給兒子塞銀子,放他出去。
家裡這兩個不省心的能把他給活活氣死,不在活着的時候多給兒子留些傍身的東西,他死了都不放心。
正月二十這天,萬氏和清荷早早起來攤了雞蛋餅,熬了蘿蔔瘦肉粥,還有昨日買的肉包子也蒸熱了,想讓清文能吃得飽飽的去上學。
今天清文第一天上學,一家人都有些激動,清文穿着新做的長衫,背着清荷特意給他做的雙肩書包,整個人顯得很興奮。
萬氏和周明遠看着兒子這身打扮,眼都不眨地繞着清文打量:“好看,我兒這身打扮真好看,在學堂要聽夫子的話,好好念書,記着了嗎?”
“娘,我記着了,聽夫子的話,不懂要主動問夫子,和同窗好好相處,不招惹是非,姐姐跟我說過很多次了。”清文一臉認真地回萬氏的話。
兒子懂事,萬氏深感欣慰。
“老二啊,把院子門打開,娘過來了。”清荷正要說話,門外突然傳來了周大伯的聲音。
聽到娘過來了,周明遠趕緊跑去把門打開,門外站着的可不就是奶奶李氏和大房一家人。
“娘,你咋下來了?還有大哥大嫂清波清霞,你們咋都過來了。”
劉氏爽朗一笑:“清文頭一天去上學,我們來送送他,咱們家第一個讀書人呢。”
“大伯母,不至于這麼隆重吧,清文剛上學,又不是考上秀才了。”清荷看着院子的一大家子人,突然想起了在現代時,不少孩子上小學的第一天,也是這樣全家出動。
“至于的,清荷,你不明白,能上學堂是多難得的事,咱們村子裡以前隻有村長家的王永才在念書,村子裡誰不羨慕啊,如今清文也能去念書了,這可是咱們周家的大事。”周大伯上前面容嚴肅地說道。
而他身後的大房一家,臉上皆是贊同的表情。
李氏身體不太好,周明遠怕她受了寒氣,一直在李氏耳邊嘀咕:“娘,早上天冷,别凍着你了,要不要進屋去坐着,我給你生個火盆。”
“沒事,我穿得多,年前你媳婦給我做的新棉襖,你大嫂給我做了新棉鞋,棉花塞得厚厚的,一點都不冷。”兒子媳婦都孝順她,李氏對如今的生活很是滿意。
換作平時,她可能會誇誇兒子媳婦,但這會李氏一點都不想搭理兒子,她甩開周明遠的手,直奔清文而去。
拉着清文不住地上下瞧着,嘴上念着:“奶的乖孫子,真俊,奶做夢都沒想到,咱們家裡還能出個讀書人。”
說着說着眼裡冒出了淚花:“你爺爺生前最敬重讀書人,他走得早,我一個寡婦帶着兩個兒子也沒本事,吃飯都成問題,哪敢想送孩子們去讀書啊。“
“如今好了,咱們清文上學堂了,日後我去了地下,也能給你爺爺有個交待了。”
老人家說着說着就激動起來,擔心她太過激動,劉氏趕緊上前勸着:“娘,你别激動,好好保重身體,以後清文還要考秀才,當舉人老爺,好日子在後頭呢。清文第一天上學,可别遲到了,老二他們該出發了。”
“對對對,上學可不能遲到,老二啊,你趕緊趕牛車送孩子去,路上小心點,千萬别磕着碰着。”李氏抹了一把眼淚,催着周明遠一行人出發。
萬氏把清文抱上牛車,回頭對婆婆說:“娘,你跟大嫂回去的路上慢點,我們就先走了啊。”
李氏朝他們揮揮手,直到看不見牛車的影子,才慢悠悠和劉氏回了老宅。
周明遠把其他人送到鎮上,自己又趕着回村,他要去村長家裡問問,屋後的山頭怎麼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