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擦亮眼,抑郁知青娶回家

第1367章 面包牛奶,大坪人生活富足

   長方形面包條裝在長方形包裝紙袋裡,訂三下訂針封口,再裝進箱子裡,裝辣椒醬一樣的箱子裡裝了二十個。

   主要配料:面粉、雞蛋、白糖、鹽、牛奶。

   蘭城興達紙業做這款面包的包裝紙袋,紙袋上寫明白這些配料,寫清楚産地,一車拉過來一個月的用量。

   “大坪特産、牛奶面包”兩行字用焦黃色字體,醒目顯眼。

   從九月十号開始,大坪村裡彌漫出來一股奶味面香味。

   往南山方向走,這股香味越加濃郁。

   秦川在平安院裡擦車子,鼻子嗅嗅,誇贊一句:“真香!”

   張春幫他擦車玻璃,剛才吃早飯的時候吃掉了一個,聞到從南面飄來的這股味兒,還想吃一個,嘴上問:“小川,你今早要出遠門?”

   “我昨晚答應了芳姐,給她送一箱面包。”

   張春納悶,張得芳是蘭城女大老闆,面包有什麼稀罕的,要你專門送一趟?

   “小川,你是跟芳總簽棉花手續吧,十月裡摘棉,我和你三叔都算不來你在芳總手底下這筆收入是多少。”

   張春悄悄說這句話,怕别人聽見自家侄兒在蘭城的一攤子産業。

   去年十月十一月,有兩百萬斤棉運到蘭城美芳紡業。

   一斤兩塊從農戶手裡收棉,發給景甯棉紡廠一百萬斤,蘭城美芳紡紗廠兩百萬斤。

   張春隐約知道,小川的這筆産業可不是倒手賺一塊錢的産業,是在衣服上抽百分之三十利潤。

   這就是個麻煩,張春想破腦袋都想不出來,一萬畝棉花上賺多少錢。

   這兩天,張春算出來了一畝糧田上的面包能賺多少。

   産小麥八百萬斤,做成面包拉出去賣了,小川手裡能賺多少錢。

   一斤麥子出七兩面粉,做兩個面包,一個面包上面賺一塊五,一萬畝麥子賺的錢,張春在手底下一劃拉,看到數字後手顫心顫。

   當然了,小川名下的麥田是五千斤,這個數字折掉一半,也吓的張春瞪眼睛。

   這可不是五百畝西瓜,或者三百畝青椒,三個月産出,說完了就完了。

   這是面包廠,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有産出。

   小川開面包廠,一年時間裡能賺這麼多錢,他覺得哪裡有問題。

   讓王莎悄悄算了一遍,王莎說沒錯啊春叔,川哥就是要賺這麼多,賺不來這麼多,幹麼種五千畝麥,幹麼養一群奶牛,幹麼讓文崖人家家養雞産雞蛋。

   張春戰戰兢兢,莎莎,你看清楚這是多少錢?

   王莎切一聲,春叔你知不知道,川哥在一萬畝棉花上賺錢,現在也是這個數。

   三百萬斤棉花,出景甯棉布,景甯棉布出美芳服飾,全國各地暢銷,川哥抽百分之三十利潤分成,春叔你算不來吧?

   王莎算的清清楚楚。

   秦川警告她,在大坪村别瞎嚷嚷我現在賺多少錢,家底怎麼能随便露出去。

   秦川這會兒擦車子,說要出遠門,張春知道他要去蘭城找張得芳,銜接棉花收購産業。

   “川子,我聽他們說在棉花上面,你出一塊錢能賺回來三塊?”

   秦川一口否認:“瞎說話,想讓我被上面逮起來?”

   張春嘴上不屑:“誰逮你,高局?得了吧,政策我還是懂的,棉花是不能亂漲價,可現在有錢了想收就能收,所以你早早跟美芳做好收購棉花的準備。”

   張春将小川的車玻璃擦的锃光瓦亮,嘴上忽然嘿嘿笑,一個意思傲嬌的不行:“小川,我倒看看,誰有本事在十月份一下子能拿出來六百萬,收一萬畝地上的棉花。”

   秦川瞪眼訓春叔:“飄什麼飄,這年頭有錢人多的是,别以為我是景甯縣最有錢的人。”

   張春立馬聽出來,秦川的意思,你侄兒我現在就是景甯縣最有錢的人。

   “川子,你要給芳總送一箱面包?”

   “肯定要送的,芳姐好歹知道我九月在大坪的收入是哪一項。”

   張春有些擔憂,張得芳是不是也要這款牛奶面包。

   “川子,沒有給芳總供的貨吧?”

   “芳姐真要這批面包,還得增加烤爐增加人手,暫時不行,邊做邊看。”

   跟辣醬走的路子一樣,這款面包還是走特供路子,不會滿世界打廣告跑銷售遍地撒花。

   合同上簽的一天出兩萬個,用掉一萬斤小麥。

   有三百萬斤小麥當原料做面包,到明年七月新麥下來的時候剛好接上茬子。

   擦完了車子,張春轉身進辦公房,桌子上有他拿回家的一箱面包,取出一個,拆開紙袋包裝,小心取出面包,再吃一個。

   張村長心裡納悶,都是面粉做出來的,跟饅頭鍋盔咋就不一樣呢。

   “好吃好吃,面香奶香,吃完一個還想吃一個,我們大坪人每天早上都吃一個這樣的面包?”

   秦川有要緊事給春叔安頓明白。

   大坪村兩百八十七家人,一家發一箱,今天就發下去。

   誰想要第二箱再掏錢,給自家村裡人成本價算。

   “川子,一箱二十塊,給北疆發貨一箱三十塊呢。”

   秦川很疑惑:“春叔,你不是算好的一個面包的成本是五毛錢嗎?咋跟咱村裡人收一塊?”

   張春“噓”,“别讓人聽見成本是五毛,誰問都是一塊,你三叔問都是一塊。”

   這賬誰不會算?

   秦川搖搖頭,哪有一塊。

   面粉是自家磨坊裡磨的,牛奶是自家奶牛身上擠的,糖和鹽雖然是外面買進來的,可攤在一個面包上能有幾分錢?一個雞蛋也就一毛。

   張春再給侄兒算精細一些。

   “你不能說成本是五毛,就說一塊,給三百個人開工錢,一個人一天十塊呢,這些成本不算?拉烤爐拉了一百個,花了二十萬,這些不算成本,誰跟你說我算成本算了五毛,就一塊。”

   秦川給春叔讓步:“好好,聽你的,成本一塊行了吧?”

   二十萬的烤爐能用十年,攤在每個面包上,買機子花的成本差點忽略不計。

   車子擦完了,秦川要走,給張春提醒:“春叔,我晚上趕回家,村裡這一攤子就靠你了。”

   “川子,今兒給每家發一箱面包?”

   “就今兒發。”

   張春心裡想,大坪人缺錢嗎?

   憑什麼每家發一箱是免費發,一箱二十塊錢,看誰敢不交。

   “喂,喂喂,都支棱起耳朵聽清楚,一家來一個人,拿二十塊錢來村委領一箱面包。”

   “喂?喂喂……”

   張春在大喇叭上喊了三遍,每家來一個人拿上二十塊錢領一箱面包,今天早上剛出爐的,是小川老闆特意安頓的。

   張春喊完話,坐在辦公室裡,過不了一會兒,大家都會跑來領面包。

   一家二十塊,兩百八十西家,今天就有了五千多塊收入。

   這一箱面包二十個,張春認為一家人一天就吃完了。

   明天每家還要一箱,每天有五千多塊。

   小川說一天出兩萬個,是說給北疆供貨的量。

   他有沒有把大坪人吃的面包除過?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