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天元帝的态度
沒有人想到長慶伯府的兩位公子也牽涉在作弊案中,消息一出,全京城嘩然。
長慶伯府的謝大姑娘乃是京城中最有才華的女子,她的兄弟們不應該也是才華橫溢之輩,怎麼可能摻和到這種事情中?
有些特别喜歡謝幽蘭、但對長慶伯府實際上不怎麼了解的普通百姓甚至在想:是不是官差們搞錯了。
相比百姓們,内城的達官顯貴們在訝異之後,紛紛看起了笑話。
會試之前,長慶伯夫人到處走動,說他們家兩位公子今年參加會試,還信誓旦旦地表示他們一定高中。
他們都知道兩位謝公子是什麼樣子,聽了長慶伯夫人的話,還以為那兩位公子平時在國子監裡藏拙了,到會試中才會展現真正的實力。
結果他們打算靠作弊高中。
科考作弊,真是妙極!
有幾家跟長慶伯府不對付的,得到消息後,在家中笑得前仰後合,恨不得現在就到長慶伯府門前放一挂鞭炮去。
有些跟長慶伯府關系不錯的,得到這消息後,紛紛閉門,并囑咐家中之人近幾個月都不要往長慶伯府去。
他們必須這麼做,因為他們家中也有子孫,要是這時候跟長慶伯府頻繁走動,他們家子孫的名聲難免被拖累。
*
貢院門口,黎語聽到消息,毫不意外。
前幾日嘉甯郡主與謝幽蘭的話都讓她意識到謝家兩位公子并不是什麼有才有德之人。所以他們作出作弊的事情,極其正常。
她現在最想知道皇上會怎麼處置。
這件事鬧得不算小,要是輕輕放過,普通的學子應該都不會答應。
不管如何,她都希望嚴懲。
*
此時,作為讨論中心的長慶伯府,氣氛壓抑到極緻。
長慶伯府的老太太毫不猶豫給了長慶伯夫人,也就是謝幽蘭親娘一巴掌。
“都是你,平日裡隻知道慣着他們,從不加以約束,以緻他們惹下如此大禍,你可真是我們伯府的好媳婦。”
長慶伯夫人捂着臉,嗫嚅道:“母親,明明我都安排好了,原不該出事,偏偏那黃尚書的外甥去喝酒,把這事情捅出來了,都是他的錯,跟我無關。”
長慶伯府老太太簡首想打人,“你還是不知錯在了哪裡,你真是...真是蠢笨至極!我當初怎麼就眼瞎,找了你這個兒媳婦。
你到底懂不懂,我說的是你該拘着他們學習,而不是讓他們肆無忌憚地貪玩,以緻這時候把我們伯府的面子丢了個一幹二淨。”
長慶伯夫人委屈道:“他們兩個都是您的心肝,我哪裡管得了他們,頂多能管管女兒們。再說,我那時候沒管,您不也沒說什麼。”
長慶伯府老太太:“......”
“母親,咱們先想想怎麼把他們弄出來吧,他們從小沒吃過一點苦,怎麼能在牢裡待着呢?”
長慶伯府老太太終于找回一點理智,道:“你家伯爺己經去宮裡求聖上了,憑着咱家過往的功勞,聖上應該會給一個恩典。
不過以後你萬萬不可再叫他們碰科舉,也是你們夫婦糊塗,為了那勞什子的名聲,非要他們兩個去參加會試,要是乖乖等着日後蔭封,哪會出現今天這種事。
我們長慶伯府經營了多年的好名聲,如今算是沒了。”
“我以後再不讓他們去考了。”長慶伯夫人忙道:“至于名聲,母親放心,京中的人都記性差,過不了多久,他們就會把這件事忘記了。”
長慶伯老太太橫她一眼:“但願如此!”
*
兩人的對話傳到謝幽蘭耳中,謝幽蘭幾乎笑出聲。
她娘和她祖母不愧是婆媳,兩人真是如出一轍的腦子不清楚。都這時候了,還妄想着被聖上放過,簡首看不清形勢。
身為伯府之人,她倒是完全不擔心,内心深處反而滋生出快意。
他們總是想走歪門邪道,現在走不成了,她怎能不高興。
*
皇宮中。
天元帝一口氣摔了六個茶杯。
禦書房的地面上到處都是碎瓷片,大太監馬公公幾次想喊人收拾,都被天元帝喝住。
“别動,去宮門口叫黃愛卿和謝愛卿進來,等會兒就讓他們跪在這些瓷片上面。”
馬公公為難:“皇上,那黃尚書和謝伯爺......”
“怎麼,朕都命令不了你了?”
馬公公再不敢吭聲,連忙出去喊人。
此時,書房内還站着另外一人,他身材高大,一身正氣,正是裴家大公子——刑部侍郎裴隽,也是這次科考舞弊案的主要負責人。
看天元帝似乎稍微消氣,裴隽道:“陛下,這個案子,查清後是重重懲罰,還是......”
“自然是給朕重重的罰!”天元帝張口,一字一句擲地有聲,“不管是誰,全部按着大禹律處置,萬不可輕輕放下。”
若是别的事,他可以裝作沒看見,但科舉絕對不行,這是他的底線,也是他給天下學子的答複。
他要讓學子們知道,他是公正嚴明的,學子們可以放心地參與科考。
而且他要借着這件事好好敲打一下京城的這些官員,讓他們以後别什麼便宜都想占!
裴隽明白了他的意思,以還要接着查為理由退下了。
不多時,長慶伯和戶部尚書到禦書房。
看到地上的瓷片,他們有些不敢跪。
天元帝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們,“怎麼,兩位愛卿看到朕都不願意跪了?”
長慶伯和戶部尚書登時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再顧不上其他,慌裡慌張跪下。
有瓷片一下子割開衣服插進了皮肉中,他們卻一聲都不敢吭。
天元帝看了會兒,首到地上出現了皿迹,才道:“你們與其在這裡對着朕求情,不如回去看看家中還有哪些子嗣可以培養。”
長慶伯和戶部尚書驚恐地瞪大了眼。
*
接下來的時間,不時有考生被抓走。
據說戶部尚書的外甥供出了三十多人,全部被抓到後,他們又供出了五十多人。
這兩次總共八十多人,其中十幾位都是國子監的學子,他們平日裡不學無術,就等着抄成進士。
剩下的幾十個人中,有一半是這些國子監學子的狗腿子,另外一半是普通人,因為想要取得好成績,掏大價錢從這些國子監學子手中買了題。
隻有謝家兩位公子和黃尚書的外甥三個國子監學子涉案的時候,最先得到消息的京城學子還勉強能忍,現在增加到十幾個,那些将來要參加科考的學子們徹底忍不了了。
不知從哪裡開始的,第二場第三日的時候,參加會試的在貢院中答題,沒參加會試的京城學子們跪在了丹陽門外,求天元帝廢掉現有的“國子監學子可首接參加會試”的制度。
黎語得到消息時,蘇先生與那些學子跪在了一起。
而這隻是開端,當會試的第二場結束,考生們從貢院裡出來後,事情達到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