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八十年代父子初相見
李娟歘豬草回來,李龍沒讓她煮豬食,而是讓她帶着皮筋去找朋友玩。他能理解李娟此時焦急的心情,煮豬食這件事情,就自己來吧。
李娟看着手裡這完整的皮筋,開心的一直笑着,不過她還是想着想要煮完豬食再走,讓李龍給命令着離開了。小女孩嘛,就要有小女孩的開心快樂。雖然這年代大都是這樣,但李龍覺得既然自己不幹地裡的活,那就多幹點家裡的活。
況且這點活對于自己,算啥?
李強也在李龍再三要求不能拿彈弓打人的叮囑後,拿着彈弓找朋友炫耀去了,這是屬于他們的高光時刻。
李龍把李娟歘來的豬草剁碎,倒進鍋裡,再摻上麸皮、油渣(油葵榨油剩下的,不是燷豬肉的那個),一起煮開,再攪勻,滅了火,再倒進桶裡。
其實上一世喂這麼大的豬娃子是不會這麼麻煩的,開水直接把小豬飼料、苞谷面和油渣等混合在一起,攪勻就喂了。
現在要煮,主要還是豬草不煮熟怕小豬吃了生病。
接下來就是等着豬食涼了,然後去喂豬,同時準備晚飯。
接下來的幾天,李龍依然和陶大強下午下網,早上去賣魚。一個星期後,他把大院子裡的皮子、一半的鹿茸和大部分貝母賣掉,包括水老鼠的皮和香袋,最終又給陶大強分了四十塊錢。
他自己到手了三百多塊錢。
距離萬元戶又近了一步。
留一些鹿茸和貝母是當藥的,畢竟鹿茸在藥中算有情之物,大補。而野生天山貝母算是止咳平喘的好東西。
一個星期後,李建國接到了老家發來的電報。
“按這日子推算,後天老爹老娘到烏城,早上六點就到。”李建國說道。
“那我明天去烏城等着,後天早上接到後回咱縣城,到時你拉馬車到縣裡接我們。”李龍當機立斷,今天就不逮魚了。
“那你還認得老爹老娘不?”李建國有些疑惑,“要不要我去接,你牽馬車在縣裡等着?”
“不用不用,那咋能不認識哩?”李龍笑笑,雖然這一世已經和老爹有十多年沒見了,但上一世實際上後面見過幾次,然後老爺子的印象就一直在腦海裡。
“那行,明天伱咋去?”
“騎自行車啊。”李龍很自然的說。
“那你到烏城了,自行車放哪?”
“街上有地方放,記不記得那大院子,還是我管着,放那就行了。”李龍解釋了一句,“我這邊明天一早把屋子收拾收拾,然後這邊到時把被褥啥曬曬,等老爹老娘過來我就到馬号住了。”
“行。”李建國卷着莫合煙,“反正不遠,天天飯點過來吃飯就是了。”
“好。”李龍一想到吃飯,立刻轉頭對梁月梅說,“嫂子,缸裡那些鹹菜可别倒啊。等過段時間我要去山裡,得把那些鹹菜帶過去。那邊要偶爾住一下,光野菜也不好……”
“行。”李龍喜歡吃自己腌的鹹菜,梁月梅自然開心,“現在家裡有壓井了,那缸也用不着,鹹菜就不倒了。”
往年每年這個時候,要把沒吃完的鹹菜倒掉,把缸刷出來盛水,畢竟每次挑水也挺麻煩的,所以通常會備兩缸水,這樣省事。
現在院子裡有壓井,用水很方便,随用随壓,自然就不需要儲存那麼多水了。
李龍去自己屋子前,給梁月梅又說道:
“嫂子,老爹老娘過來住這裡,可能會說一些不中聽的話——有些事情慢慢就明白了。你一開始可别往心裡去……”
梁月梅還以為李龍擔心家裡産生婆媳矛盾,笑着說道:
“小龍,你放心,那是我公公婆婆,我自然是會好好孝順的……”
“嫂子,我不是說這個,我知道你肯定會對老爹老娘好,隻是老爹老娘,大概率會偏心我,然後……到時你就知道了,有些事情他們也不清楚,所以可能會誤會,我盡量說清楚……”
李龍感覺自己越解釋越不清楚,便放棄了解釋,又對大哥說:
“大哥,不是我多心,到時老爹老娘真有啥,你也說着點。”
說完他就回自己屋了。
李建國和梁月梅都有點摸不着頭腦。
李龍是經曆了上一世才知道的,這老爹老娘對自己是有愧疚的,所以才會“溺愛”,才會有遷怒。
好在這一世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應該不會引起什麼誤會吧?
李龍專門還給陶大強說了一下,先停兩天逮魚的事情。
陶大強分到了不少錢,對逮魚也沒那麼急切了,他笑着說,等李龍父母過來,他們到時逮些大魚孝敬老人。
李龍騎自行車去了縣裡,在中學那裡停了一下,等顧曉霞下課的時候,把這件事情和她說了一下。
“那……等我周末了,去看看你爸媽。”顧曉霞想了想說,“晚輩……”
“那你想清楚,”李龍笑笑,“你去看了,他們鐵定就把你當兒媳婦看了,隻要你能接受就行——提前告訴你啊,我老爹老娘很傳統的農村人。”
顧曉霞羞紅着臉沒說話。
李龍到了大院子,把自行車放下,然後去了車站買了票,坐車到了烏城。
李建國已經告訴了李龍那趟車次,他去車站裡打聽了一下,知道要早早到車站裡等着,便在八一招待所開了房間,早早睡下了。
第二天天沒亮就起來,看招待所的時間才五點多,便去吃了早餐,退了房間後,來到出站口等着。
李龍的個子長高了一些,快一米八了,他此刻站在出站口的頗有點鶴立雞群的感覺。至少大部分在這裡等人的人,還沒他高。
烏城南站這個點天還沒亮,風也挺大,李龍倒是沒怎麼覺得冷,但附近其他人走來走去,不時跺着腳。
等到六點多,天光已經微亮,先是聽到了出站口裡面一陣熱鬧聲,附近的人立刻往欄杆這裡擠了過來,李龍就站在欄杆邊上,腳踩着欄杆下面的橫杆,保證自己能第一眼掃視到出來的人。
最先擠出來的人他隻是掃了一眼就忽略過去了,老爹老娘的組合比較好認,一個身高近一米八,一個身高一米五,前面的這些顯然都沒有。
等人出來一大半了,李龍一眼就看到了父母的身影。父親背着一個大帆布包,母親胳膊上挎着一個布包裹,兩個人在人群中慢慢往前走着,依稀能看到他們臉上的一點迷茫和惶恐。李龍心裡湧起了酸楚——腦海裡的印象并沒有這個年紀的父親母親,都是更大的,更老的。
這時候雖然父親母親都六十歲左右,但在李龍的印象裡,的确還“年輕”。
李龍擠到了出站口大門那裡,對着父母喊着:
“老爹,老娘!”
記憶裡,自己一直是這麼喊的。
李青俠聽到聲音,猛的一擡頭,掃視了一下,看到了李龍。
“小龍,是小龍麼?”李青俠應了一聲,看李龍使勁點頭,立刻激動的低頭對李龍的老娘杜春芳說:
“春芳,小龍來接咱了!”
杜春芳原本一直低頭趕路,這時候突然聽到小兒子過來接了,她猛得擡起頭來,看到李龍的那一刻,她眼睛裡眼淚就流出來了。
李龍看到母親流淚自己也不好受,他擠過人群來到父母跟前,先接過李青俠手裡的包提着,又取過母親那個包裹說道:
“老爹,老娘,走,帶你們吃早飯去。”
“吃啥早飯,還得錢,我們帶着有燒餅哩,你最喜歡吃的,陳集上老王家燒餅……”母親去拿包裹要取燒餅。
“不不不,”李龍把包和包裹都拿在手裡,一邊往外走一邊說道,“你們坐了好幾天的車了,肯定累了,這時候得吃些熱的……”
“我們在車上喝熱水了,那座椅可寬敞,晚上能睡,你别擔心我們……”
一路上原本很“調皮”的父親幾乎沒怎麼說話,倒是母親一路都在說,而且都是不讓李龍錢。
李龍沒管母親的說法,帶着他們來到車站西面的一家早餐店,要了四個肉包子,帶一盤鹹菜,知道父母不喝奶茶,便又要了兩碗米粥。
小米粥養胃,但在這個年代,不合适。
見阻攔不住兒子,李青俠和杜春芳兩個就乖乖坐下來吃飯——他們兩個還沒到這樣的地方吃過,有些拘謹。
李龍吃過了,看他們兩個吃的有點不自在,便也要了一碗粥陪着吃了一些,一邊吃一邊問着路上的情況和家裡的情況。
其實他對老家的情況并不怎麼了解,他這麼一問,李青俠便得意的打開了話匣子:
“家裡早就分地了,我倆那幾分地都種了麥,秋裡就能吃到白面。你大姐二哥他們自家也有地,種紅薯白菜的都有,麥種的多。吃是能吃飽了,就是沒啥掙錢的道……你給彙了那些錢,老家那些親戚還想着你咋個發财了哩!”
“那發啥财,就是逮個魚賣呗。”李龍喝了一口粥,含糊的說,“xj要說吃肯定是能吃飽,今年分了地,年底糧食肯定是能收不少,白面能吃一年,大米也有,水庫裡魚也有,就是掙錢,那肯定也不容易。”
杜春芳吃了一個包子就不吃了,把另外一個包子推給李龍,她突然說了一句:
“你看着不瘦,這我就放心了,在你大哥家沒受啥罪吧?”
老娘這麼一問,李龍就知道肯定是又擔心嫂子對自己不好,他笑着說道:
“能受啥罪?我大哥大嫂都不讓我幹活,全家分了十畝地,我就去過一次。家裡養了八頭豬,我就喂過一次,自行車我一個人騎着,沒事就往街上跑,肉天天吃,能受啥罪?”
服務員在櫃台裡面翻了一下白眼,你就吹吧。
但李青俠和杜春芳就信了,杜春芳點點頭說道:
“那還行……沒受罪就行……”
李龍心說這真是溺的沒邊了。自己這麼大一個小夥子,不下地幹活,不喂豬,叫“還行”?
好吧,暫時是沒辦法改變老娘的觀念了,李龍便說道:
“我大哥大嫂對我好的很,你們别瞎想。現在家裡生活才好一點兒,接你們過來就是讓你享幾天清福,沒事在家裡轉轉,和孫子孫女一起呆幾天,也看看北疆這邊農村的生活。”
“我們不瞎想。”李青俠樂呵呵的說道,“看你長這大個,就知道生活肯定好些。早知道把你那幾個堂哥帶過來了……”
“那帶過來幹啥?這邊也是農村,帶過來種地,他們肯種嗎?”
“那……那倒是不肯,要是種地的話,那不如在老家種了。”李青俠幹笑了笑,“他們想打工哩。”
“那打工當城裡人,要那麼好找的話,我和我大哥早就去幹了。”李龍悄聲說,“我大哥了錢還給我找了個果廠的工作幹哩,我沒幹好,讓人家給退回來了……”
“那你嫂子埋怨你沒有?”杜春芳急忙問道。
“沒有,”李龍故做輕松的說,“我嫂子說既然幹不了,那就在家裡呆着吧,也不缺那口吃的。”
“那還行。”
……李龍真就無語了。
吃過早飯,李龍想讓兩人去招待所休息一下,李青俠和杜春芳死活不肯,李龍便買了三個人的票,一路坐車到了瑪縣汽車站。
出了汽車站,李龍就看到了牽着馬車在那裡等着的李建國。
“還有馬車?”李青俠有些驚喜,“這馬車是借人家的?”
“不是,自家的。”李建國笑着說,“老爹老娘,你們累不?上車,車上鋪了鋪蓋,坐着休息,躺着也成。”
“自家的馬車?”李青俠一聽就樂開了,“那還是北疆種地厲害,都有自己家的馬車了,這得背不少債吧?”
“沒有,小龍……”李建國剛要說話,李龍把話頭搶了過來:
“我和我大哥兩個人冬天逮魚賣魚掙的錢,買的隊裡的馬和馬車。”
“好好好……”這年頭的馬車,真不亞于後世的汽車,有這麼一份資産,李青俠覺得面上挺有光的。
回去在老家村裡說一說,這咋說也是頭一份兒!
李龍沖大哥使了個眼色,李建國笑笑,其實他明白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