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業一步步開始了
李建國最終決定把收葦把子的位置放在前院,也就是李龍的院子裡。
那個院子寬敞,裡面沒啥大東西,葦把子拉過來好堆放,而且等汽車過來拉的時候,也好往上裝。
自己的院子裡雜物多,有拖拉機,還有家裡人進進出出的,不方便。
他打算最近幾天就住在前院,看着葦把子。雖然四小隊特别是新居民點這些年沒出現過偷盜的情況,但還是防一手比較好。
原本李建國家和其他人家裡一樣,老老實實的紮葦把子、紮大掃把、編擡把子掙手藝錢,眼下突然變成了甲方,無論是親自操作的李建國還是保障後方的梁月梅都需要有一個适應的過程。
李建國雖然沒啥經驗,但他知道自己堅持一條,質量一定要過硬。
年輕一點兒資曆淺點兒的過來交葦把子,李建國不會多說話,就檢查質量,葦把子裡的葦子有斷的、細的,長度不夠、數量不夠的,一律退回。
李建國作為建村元老,這點兒威信還是有的。他說不合格,對方也不會辯解啥的,說啥是啥,當然李建國也不會胡說。
至于年紀大點兒的,通常情況下也沒人會過來找不痛快,交葦把子的時候還能笑着和李建國聊幾句,不合格也就不合格,畢竟人家也是指着這掙錢呢。
當然,也有些覺得以前李龍收葦把子的時候太過于嚴格,現在換到李建國了,那要求肯定會放松一點兒,一句話的事兒嘛。
當然不可能是真放松。
這不,李建國拿着葦把子看了又看,然後皺着眉頭說道:
“建林哥,你這葦把子不行啊,二十根葦子有七八根都細了,這樣的葦把子交上去,那是要被退回來的。”說着他把葦把子放在一邊,這意思就很明顯了,不合格,退回。
一邊的常建林臉上的笑容有點僵了,到不是在意那三毛五分錢,主要是這個人太要面子,如果隻是他和李建國兩個的話,這退了也就退了,他也沒二話。
但剛才拉着葦把子過來的時候碰到了同居民點的甯有榮。他問常建林葦把子質量咋樣,常建林愛吹牛,習慣性的說沒問題,肯定個個都過關,沒想到這檢查第二個就直接不合格了。
“建國啊,你看這葦把子,沒那麼不好吧?”常建林輕咳一聲,彎腰把那個葦把子撿起來說道,“這葦子……嘿,是有那麼一點點細啊,不過它肯定不影響使用嘛,二十根葦子,大多數都夠粗不就行了嘛……咱老哥們……”
“這話……建林哥啊,我給說啊,我這是頭一回從小龍那裡拿活。那大掃把的活你知道吧?要不是小龍一直堅持質量,那後面的活咱們就接不到了——這事你們應該都聽過吧?”
甯有榮在邊上笑着說道:
“聽過聽過!這嚴抓質量還是應該的。咱掙咱該掙的錢,那質量不合格的就不要了吧。”
“就是啊,”李建國接着說,“這葦把子弄去是蓋房子的,這要質量不過關,那追究下來……最後是不是還是得我來承擔?”
常建林就異常尴尬了。
“這個不錯,這個也不錯……看嘛,建林哥,都是這樣的才是你的水準嘛。”李建國又檢查兩個合格的,臉上露出笑容說道:
“那個不合格的是不是當時粗心有事了?我就說不應該嘛……”
“嘿,當時孩子跑過來說個事,應該是那時候沒注意……”李建國給了台階,常建林立刻就跟着下坡了,“放心,後面我肯定注意。咱這活能掙上錢,咋也不能因為我把這個活搞沒了……”
隊裡大多數人都指着李龍帶來的這兩個大活把日子過的更好一些。
平時沒怎麼在意,也沒想過,但真想一想,如果明年一下子沒了紮大掃把和紮葦把子的活,那生活雖然不至于過不下去,但想着十天半月吃一頓肉的日子肯定是不可能了。
那家裡人能願意嗎?
就是自己也不願意吧?
常建林的五十六個合格葦把子卸下,七八個不合格他也沒要,直接扔在了李家院子裡。
那裡堆的不少不合格的,常建林看後心裡也算舒服一些,原來不合格的不少嘛。
這些最後都會變成李家的柴火。
五十六個葦把子,一個三毛五,常建林拿到了十九塊六毛錢,他把錢數了兩遍,放進了口袋裡,臉上露出了笑容。
甯有榮的比他少一些,不合格的也少,拿到手裡是十六五毛錢。
兩個人拉着馬車驢車一前一後的走了。走的時候路過後面的院子,常建林看着李家院子裡的小四輪拖拉機,想着明年自己種的打瓜籽要豐收的話,到時也買一台!
他的種籽就是從李建國這裡買的,想想當時李建國還說明年種打瓜可能不會賺的多,有可能還賣不掉,常建林才不相信呢。
你家賺錢了就不想讓别人賺了?還是收了那點小心思吧。
常建林想着明年好好幹一年,到時也能開上拖拉機,突突突的滿地跑,心裡就充滿了幹勁。
這今年紮葦把子還是要好好幹啊,賺了錢,冬天就能好好貓冬了。
李家的發家過程就在那裡擺着,有些人在觀望,有些人在複制。
眼下村裡人已經知道小海子讓李龍承包了,但李家并沒有禁止别人在小海子抓魚。
李龍怎麼來的錢?山裡的錢是一部份,還有一部分就是他和陶大強兩個人冬天砸冰窟窿,然後用爬犁、馬車拉着去縣裡、石城一趟趟賣魚得來的。
然後就是後面的幾個大活,那個另說。
就天天砸冰窟窿逮魚這一項,有些人能幹,但大多數人不幹:或不屑于幹,或嫌冷不想幹。
所以這錢也不是誰都能掙的。不管再怎麼說,村裡人在這方面對李龍還是挺佩服的,至少人家能吃得下那個苦。
李建國是怎麼賺的錢買的拖拉機?大家公認的就是種打瓜來的錢。
要說打獵打漁這個,隊裡人覺得可能比不了,但種地的水平,那就不好說誰服誰了。
你能種,我也能種啊,都是老農民出身,誰又比誰差呢?
他們當然不知道,自從李建國有了閑錢,就聽了李龍的話,無論種麥子苞米還是打瓜油葵,那上化肥可不少。一到冬末或者春耕開始前,李家的化肥都是整拖拉機的往家裡拉。
李龍隐約記得上一世在哪裡看到的數據,改開後農民種田糧食産量能提上去,化肥至少要占一半的功勞。
所以他在讓顧博遠去開農資商店的同時,也沒少在李建國這裡唠叨要多用化肥。
至于用什麼,上一世有經驗,尿素,磷酸二氫鉀,過磷酸鈣等等。
無外乎氮磷鉀嘛。
這個李建國沒給其他人說過,也沒必要說。化肥有用,這建村的時候大家都知道,但别人家都用的少,為啥?不就是因為這個要花錢嘛。
李建國也看出來了,化肥的投入産出比很好,花一百塊錢的化肥撒到地裡,多打出來的糧食至少能賣個一百七八兩百多塊錢的感覺。
那就劃得來啊。
但隊裡人不太清楚,在錢比較緊的時候,也不是很舍得這個投入,目前更多的還是依托農家肥。
李建國也不會主動去給他們說,人生的教訓就是永遠不會去吸取别人的教訓,得自己感受到了才算。
常建林往回走的時候,看到還有人拉着葦把子往李家走,有多有少,都是說說笑笑的。
唉,剛開始到這生産隊的時候大家都差不多,雖然不說是無産階級吧,基本上都是一身衣服一套被褥就沒啥了。
這些年過來,剛開始感覺都差不多,住的都是泥巴房,家具都是一件件湊起來的。
怎麼這兩年一下子變化就這麼大了呢?人家都成老闆了,自己還是替人幹活的?
想不通,想不通。
李建國也沒想到頭天通知,第二天開收,這一天就收了近一千的葦把子,第二天又收了八百多。
原計劃是二十天收完,眼看這樣的情況,十天左右就收完了。
大家的幹勁很大啊!
不過想想也是,葦把子雖然和紮大掃把一樣同樣需要割葦子,抽葦葉子,但紮起來比大掃把容易多了。
隊裡人又是在卯着勁,這一開始自然就多,後面就慢一點了。
第三天李龍帶着宋明就過來拉葦把子了。
其實收葦把子的第一天,李龍就去了石城。
他開着吉普車去石城的時候,還是先去了姐姐李霞家裡。
紅琴還在上學,李霞在院子裡縫着什麼,看着李龍吉普車到門口,笑着起身迎李龍進來。
李龍看到李霞縫的是件小衣服,且不像紅琴穿的,太小了,便笑着問道:
“姐,你這是給明明昊昊縫的?”
“是啊。這石城和瑪且雖然離的不遠,但沒空去看兩個孩子,我就想着縫衣服給兩個孩子穿。”李霞進屋又拿了幾件小衣服,還有小小的布鞋和襪子。
“嘿,看着真是不錯!”李龍拿過藍色棉布衣服,看着雖然小,但針角很整齊,各部位也都很精緻,誇着說,“姐你的手真巧!”
“哪裡巧,就是瞎琢磨呗。”李霞謙虛的說道,“你這趟過來幹啥?家裡都好吧?”
“都好,老爹從老家回來了,把咱們都落到族譜上了,你的名字也有,紅琴的也有。”
“真的?”李霞驚喜的問道,“我也有名字?”
李霞的反應有點大,李龍有點不是很理解,不過他還是使勁的點點頭:
“有,我看過了,你,姐夫,大嫂、二嫂、紅琴、娟、雪琴和雪蘋的名字都有……這是老爹這趟回去專門做的事情……”
“哎喲喂——”李霞嘴皮子動着,激動的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李龍在北疆生活了十幾年,已經習慣了這邊的生存環境,對于家譜是真的不是特别在意。
但李霞一直生活在老家,那邊的生活環境讓她知道女人入族譜該有多難!
從古至今,哪怕建國好些年了,但在許多人觀念裡,女人的地位就低,重男輕女已經深深的刻在大多數人的骨子裡。女人想要有點地位要做出比男人多許多倍的貢獻才行。
至于上族譜?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老爹竟然辦成了?
李龍不理解,但尊重。他沒去打斷李霞的消化過程,而是去吉普車後座,抱了一袋米出來放進院子裡的廚房。
雖然陳興邦有工資,這裡吃喝應該不愁,不過李龍想着這米是四小隊産的,方圓百裡還是很有名的。本身米也香,新米就讓姐姐家裡人嘗嘗。
李霞緩過來,匆匆去找了個包袱皮把自己做的那些衣服鞋子什麼的包起來放進車子裡。
李龍告訴她自己還要去糖廠找人辦事,又問李霞糖渣夠不夠。
“夠,還能吃一兩個月哩。”李霞急忙說道,“我都給曬幹放着了,現在不用再拉。”
“那再等個把月我看再送一些過來。”李龍說道。
雖然想留弟弟說說話,但李龍有正事,李霞便把他送出了門。
李龍先前路過市場的時候發現這邊還沒蓋門面的迹象,應該是到明年了,所以他就直接奔糖廠。
在後門等到宋明的時候,宋明還有些奇怪,為什麼李龍這個時候在這裡等着。
“來新活了。”李龍等宋明把糖渣卸掉,再把車開回來,才給他說道,“我要從村裡拉葦把子到縣裡,正好你幫着拉糖渣,回城空車,算運費和耽誤的時間,一車給你二十……”
“嘿……”宋明急忙擺手,“李龍同志,你這就太見外了。我是掙錢,但也不能這麼掙錢。你給我一個星期拉糖渣的活,我一個月多賺八十一百的,回來給你帶東西那就順帶的,如果我再要錢……”
“一碼歸一碼嘛。拉葦把子一車裝兩三千,拉和卸需要時間,你不得等嘛,等回去黑天半夜的……”
“那也不礙事,我們開車的哪個沒走過夜路……”
兩個人你推我讓,最後确定每拉一車李龍多掏十塊錢,當油錢了。
這活幹的,兩個人都覺得占了對方的便宜。
還都有點不好意思。
“後天我就去送糖渣,到時你得在村子裡,至少這一趟你得引着我過去吧。”宋明設定了時間。
“那肯定是沒問題。”李龍說道,“到時我在老馬号那裡等你。”
有了李龍這話,宋明就放心了。
過兩天宋明拉着糖渣到老馬号的時候,不光李龍在,他叫着陶大強幾個人也在,這些人幫着把糖渣卸了,然後他們在這裡幫着老羅叔把糖渣堆好,李龍則開着吉普車在前頭引路,帶着宋明到了自家院子。
陶大強他們整理好糖渣後也不客氣,一人拉一麻袋糖渣回去,他家裡的驢車雖然給大哥了,但養的雞、豬都是吃這玩意兒的。其他人家裡也一樣,有養的活物,就不挑這個吃的。
李建國看着卡車過來,便張羅着自己叫的人幫着裝車。
大卡車上還有點糖渣沒清理幹淨,他便拿來大掃把,上車把車梆子上的那些零碎掃幹淨——心裡還在吐槽,年輕人辦事就是毛躁,不細心。
宋明還想幫忙裝車,李龍讓他休息,李建國這邊有陸英明,包括他們家的鐵頭,李龍,還有幾個鄰居前後院的一起幫着開始裝車。
卡車直接裝的話裝不了太多葦把子,李建國在原來李龍裝擡把子的時候就知道了,車梆子兩邊各别兩根棍子,相當于把車廂加高了,這樣裝的就比較多。
車裝好,用繩子刹住,還不能綁太緊,弄好後這邊李青俠從水庫回來,提着的魚讓李龍分一些裝尿素袋子裡交給宋明。
“時間不夠就不給你擇了,你回去自己收拾一下吧。”李龍說道,“小鲫魚,炖湯特别的鮮。”
“嘿,這拿錢幹活,還有魚吃,李龍同志啊,你太客氣了……”
“這話就不說了,以後咱們合作的時間還長哩。”
因為時間緊,李龍和宋明也沒在這裡吃飯,兩個人開着車一前一後就去往供銷社。
供銷社大門早就關了,好在門衛這兩年對李龍的情況也知道,有活的時候,别說現在天還沒黑,就是天黑了這些東西也得卸到後院去。
這時候找人就不容易了,李龍和宋明兩個卸車,又忙活了一個多小時,天黑下來後才把葦把子卸完。
李龍給宋明道一聲辛苦,這時候也沒吃飯的地兒,宋明還惦記着趕緊回去處理那些鲫魚——這魚在李龍這裡不稀罕,對宋明這樣家在城裡的,還是挺稀罕的。
第二天李龍又來到供銷社,找李向前的時候,李向前自然知道這是要點驗葦把子,便把這事交給了庫管。
李龍明顯能感覺到,這一次點驗葦把子,社裡也不是很重視了。
他猜測社裡領導可能清楚這葦把子的活幹不長,因此也就沒那麼重視。
不管怎麼樣,自己這裡終究還是要幹好。至于上面怎麼博弈,那他管不着。
頭一次交的葦把子是兩千八百七十七個,庫管很給面子,全部合格,簽字寫條子。
李龍去财務上領了錢,和李向前說一聲便回大院子了。
他是真的打算這段時間就好好的陪陪家裡人。
當然,還要去看看市場的門面房蓋好沒有。
畢竟這也是大事。
買了門面,不管自己用不用,那才算是商業化的開始。
當然,在李龍看來,弄個廠子才真正的算吧。一步步來,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