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時還沒到,樂助會的核心成員和積極分子都已經到了,二十位小姐齊聚同源樓茶室,大家商談熱烈,這可是京城乃是大盛第一個由閨秀們組建的慈善會,讓衆小姐興奮不已。
起初大家隻是礙于楊琸君等人的情面,想着不過是出點小錢,行善積德,不虧,反正每年往寺廟裡也要捐不少香油錢,沒想到楊琸君等人竟要成立樂助會,那性質就不一樣了,這是有組織有計劃的行善,不是心皿來潮偶爾為善。可想而知,樂助會的成立将會引起多大的轟動,而她們這些最早加入的成員,必定能跟着揚名。
閨秀們以往苦學琴棋書畫,女紅,抓住每一個機會表現自己,不就是為了搏一個才名,賢名,将來可以配到一門如意的婚事嗎?
如今又多了個善名,何樂而不為?家人更是支持。
楊琸君看了看名冊,問林晏晏:“餘慶堂的人還來不來?就差她一個了。”
林晏晏道:“再等一會兒,未時一到我們就開始。”
林晏晏心裡也沒底,昨天跟王伊人的談話并不愉快。
不過她已經做了安排,如果王伊人不來,待會兒封花會進來,就說王伊人臨時有事來不了,告個假。
免得大家覺得王伊人無故缺席,太失禮。
時間随着沙漏一點點流逝。
未時到了。
楊琸君催促道:“晏晏,不如咱們就開始吧!”
林晏晏微微颔首,心說,封花怎麼還不進來?
房門推開,林晏晏擡眼望去,隻見王伊人一身素淡衣裙,容色沉靜地走了進來。
林晏晏唇角彎了彎,王伊人還是想通了。
王伊人欠身一禮:“不好意思,有點事耽擱了,來晚了。”
她是糾結到最後一刻才決定過來,機會難得,由不得她矯情。
林晏晏道:“不晚,時間剛剛好,王小姐請坐。”
第一次碰頭會由楊琸君主持。
第一件事就是介紹今日前來的小姐們。
第二件事宣布樂助會的宗旨。
第三件事就是選會長,副會長,以及理事。
林晏晏作為發起人,又是捐助最多的人,影響力最大的人,毫無疑問全票通過,成為樂助會的會長。
而楊琸君和陳茜瑤前期做了許多事,身份地位尊崇,被選為副會長。
今日來參加會議的都算是核心成員,是樂助會的第一批理事。
最後,是宣布已經募集到的善款,捐助人的總數,以及第一批善款的應用。
大家都沒意見,一緻通過。
王伊人坐在期間,有種不真實的感覺,算起來,這是她第一次參加千金小姐們的聚會,沒有風花雪月,沒有賣弄才藝,沒有家長裡短,商讨的話題是如何行善,相當夢幻。
她也是第一次見識到頂級閨秀們的風采,端莊的,俏皮的,娴靜的,尤其是身為會長的林晏晏,哪怕坐在那一句話都不說,眸色清亮透着睿智,微微帶笑盡顯從容,自有一股掌控全場的氣勢。
如果說,甄日安隻是林晏晏的一面,那麼今日她見識到林晏晏的另一面。
這個女人,真是謎一樣,别人被退婚,都恨不得躲在起來無顔見人,她卻照樣活的坦然,自在、精彩。
短短大半年時間,從定安侯府嫡長女到康平郡主,深得太後和陛下的賞識,開同源樓引領藥膳風潮,無人能與之争鋒,她還化身甄日安,是十殿下的得力助手。
現在她不得不相信,林晏晏的藥膳是建立在紮實淵博的醫學基礎上,而非隻是噱頭。
難怪胡大夫會破例收她為徒。
林晏晏的目光貌似不經意地看過來,王伊人下意識的想要躲避,又覺得躲避的話顯得她不夠坦然,糾結見,隻見林晏晏微微一笑。
王伊人眨了兩下眼,算是回應。
林晏晏唇邊的笑意加深。
她還以為王伊人會給她一記白眼呢!
這是不是說明,王伊人已經想通了?
林晏晏等楊琸君說完,道:“既然決議大家一緻通過,事不宜遲,我們今天就把第一筆善款捐出去,王小姐,你原在太醫院待過,是這次阻止天花疫病的功臣,便是陛下也有過誇贊,且你與醫署的人比較熟,待會兒就由你和陳副會長一同去辦這件事如何?”
本來大家對餘慶堂的加入很不理解,王院使的事情,京城裡都傳遍了,大家都在說餘慶堂賣假藥。樂助會是個慈善會,怎麼能讓這種聲名狼藉的藥堂加入進來呢?會不會連累到樂助會的名聲?
這會兒聽林晏晏說王伊人是阻止天花疫病的功臣,而且得到過陛下的誇獎,大家這才打消了不滿。
王伊人自然明白林晏晏故意說這些是為了打消大家對她的偏見,擡高她在樂助會的影響力。
王伊人不由歎氣,罷了,這份情,她受領了。
于是王伊人道:“可以。”
林晏晏莞爾一笑:“那就勞煩王小姐和陳副會長,今天是咱們樂助會成立的第一天,今晚我做東,請大家在同源樓吃飯。”
樂助會成立,并且給醫署捐助了一大筆善款,用于因為貧困沒錢接痘種的老百姓的善舉很快傳播開來,大家好奇不已,紛紛打聽。
一打聽才知道樂助會的會長是康平郡主林晏晏,樂助會的核心成員皆是京中閨秀。
這讓大家驚奇,沒想到這些閨閣女子有這等兇懷,以實際行動關心民生疾苦。相比起來,那些所謂的名士們成立的詩社,鳳鳴閣都遜斃了,這些人隻會高談闊論無病呻吟沽名釣譽,實事一點沒幹。
醫署也把此事上報朝廷,皇上見了奏折,笑呵呵道:“這個晏晏,就好似孤肚子裡的蛔蟲,知道孤在愁什麼,她就替孤分憂了。”
胡太醫研發出痘種,如果要全面消滅天花,就得人人接種,可大盛萬萬人口,都要國庫來貼補顯然行不通,即便朝廷貼補三成都是個天文數字,晏晏此舉帶了個好頭,希望有更多有能力的人慷慨解囊。
于是,皇上下令表彰樂助會,命人大肆宣揚樂助會的善舉。
這麼好的典型,必須樹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