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3章 山洪
兩天後,确定賈珠玉的病症徹底好了之後,鄭宸彥和沈新月也準備離開了。
然而,就在兩人出城後沒多久,身後突然傳來叫聲:“喂,等等!”
兩人勒住缰繩,回頭看去,隻見一名騎馬的女子快速朝兩人奔來。
到了近前才看清楚,竟然是賈珠玉。
“賈姑娘,你怎麼過來了?”
賈珠玉一身紅衣,神采飛揚,看向鄭宸彥,聲音清脆的說:“你們帶上我一起吧!”
沈新月和鄭宸彥互相看了一眼,笑說:“賈姑娘,我們要回師門,你跟着恐怕不太合适。況且賈老爺若是知道,肯定也不會同意的。”
賈珠玉毫不在意:“我已經給家裡留信告知了,你們醫術那麼高明,就帶上我一起吧,我保證不會給你們添麻煩。”
“都說了我們要回師門不方便,姑娘你要是想玩,另尋别人吧,咱們沒時間。”鄭宸彥調轉馬頭,給沈新月使了個眼色,很快兩人駕馬離開。
中午,兩人在一處山腳下休息,沈新月拿了幹糧和水袋出來,剛遞給鄭宸彥,便看見後面一道鮮紅的身影在距離兩人十幾米外的地方停下。
她下意識皺起了眉頭。
說實話這種嬌生慣養又自以為是的大小姐,她實在很難喜歡起來。
“這種人我見多了,跟個一兩天,自己覺得無聊,就放棄了。”鄭宸彥三兩口将手中的幹糧吃掉,又狠狠灌了一口水下去。
沈新月看着他的側顔,第一次認真打量起這個大師兄,發現他竟然長的還不錯。
雖然兩撇小胡子封印了不少顔值,但仔細看他絕對屬于耐看型,而且越看越好看。
“大師兄,我一直挺好奇的,你今年多大了?”
鄭宸彥沒想到她會沒頭沒腦問了這問題,不過卻不甚在意的回道:“剛過而立。”
那不就是三十歲?
這個年齡段的男子,既有年輕男人的魅力,又不失中年男人穩重。
不管放在哪個時代,恐怕都會吸引女孩子的注意。
也難怪賈姑娘會不辭辛苦一路追過來。
“大師兄你成家了嗎?”
如果知道這個問題會讓鄭宸彥陷入痛苦的回憶,沈新月無論如何也不會多嘴問出這個問題。
可惜沒有如果。
“她是個怎麼樣的女子?”
聽見沈新月問,鄭宸彥的目光看着遠處山間的野花,嘴角不自覺露出笑來。
“這世間怕是再沒有如她那般溫柔善良的女子了。”
隻可惜,一切的相遇相知,都是别人設計好的一個局,隻因為他是藥王谷的大弟子。
那個傻姑娘為了擺脫别人的控制,也為了不再連累他,而選擇了自盡。
短暫的沉默過後,鄭宸彥站起身:“走吧,不然天黑前趕不到下一個鎮上了。”
賈珠玉見二人上馬,倔強的也站起身,再次追着他們離開。
誰知半路天突然下起大雨,三個人倉惶進了一處村子。
一戶人家好心,收留三人留下避雨。
“這個季節就是如此,說下雨,一點預兆沒有就下起來了。”婦人端了一壺姜水過來,讓三人驅驅寒氣。
沈新月和鄭宸彥道謝之後,便捧着碗大口喝起來。
看見賈珠玉遲遲不動,大娘好心提醒:“姑娘,淋了雨最容易染上風寒,快把姜湯喝了驅驅寒氣吧,我在裡面特意加了紅糖,不難喝的。”
賈珠玉看着那破了口子的碗沿,心裡滿是嫌棄。
可又不好意思拒絕大娘的好心,隻能勉強喝了一口。
可隻一口,還未曾下肚,她就忍不住吐了出來。
“這是什麼,也太難喝了。”
大娘和老伴臉上都現出尴尬之色。
賈珠玉說罷也後悔了,隻見她随手拿出一顆金珠子,遞到婦人跟前:“大娘,我沒有别的意思,能不能麻煩你再重新給我弄一晚,把紅糖換成蜂蜜或者奶漿成嗎?”
别說婦人,沈新月和鄭宸彥看的都有些懵。
“你以為這是你府上呢,有的喝就不錯了,等一會兒雨停了就趕緊回去吧,你這千金大小姐吃不了普通老百姓的苦。”
鄭宸彥将手裡的姜水一飲而盡,然後看向旁邊的大爺:“大爺,您最近是否通體酸痛,心兇悶結,特别是雙腳後背痛不可當,雙臂漲麻擡不起來?”
大爺聽見他的話,大感震驚:“你怎麼知道?”
鄭宸彥:“我聽你說話氣竭音短,觀你面色青黃足皿,必然是夜寒入骨。”
大爺直呼鄭宸彥神奇,并且請求他能給自己醫治。
大娘也忍不住開口相求。
“這老頭子就是家裡的頂梁柱,萬一他有什麼,家可就散了,求求先生行行好,救救孩子他爹吧。”
說着就要給鄭宸彥跪下行禮。
鄭宸彥忙彎身把人拖起來:“大娘你千萬别客氣,我既喝了你這姜糖水,給大爺診治也是應該。”
說着他讓沈新月先去給大爺探脈,又讓她學會如何觀察面色,等到一切都記下之後,便開始給大爺行針。
待他将針拔出,大爺嘗試活動了下身體,果真覺得自己渾身舒坦了許多。
“上了年歲,單單隻是行針并不能去跟。我再開兩幅藥,吃了之後保準藥到病除。”
老夫妻倆對于鄭宸彥感激萬分,見雨一直下個不停,便決定留下幾人在家裡住下。
晚飯的時候大娘狠狠心把裡還在下蛋的母雞宰了款待三人。
賈珠玉也覺得之前自己的表現有些糟糕,因此吃飯的時候再沒有挑三揀四,反而還強迫自己多吃了好幾口。
大雨下了一夜,到了後半夜,村裡突然響起一陣敲鑼的聲音。
沈新月幾人被驚醒,大爺披着蓑衣冒着大雨出去查看,再回來的時候整個人的臉都是白的。
“孩子他娘,不好了,發山洪了,眼看朝着村子的方向來了,你快帶着鄭先生他們出去避一避,我去叫大柱他們。”
大柱是兩人的兒子,與他們同村,不過住在距離山腳比較近的村尾。
沈新月他們趕緊穿好衣服起來,幾人剛出門,碰見同樣撤離的村民,大家都準備去遠處的高崗上躲避山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