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走出小廚房,看了看外面,外面的院子很小,用簡易的竹籬笆圍了起來,雖然說這四周都有鄰居,但是在21世紀,住慣了防盜門的鋼筋水泥房,顧筱婉對古代這麼簡陋的住宿條件還真的是……
心裡有些打鼓。無論如何,以後自己也要住進那高牆大院裡。
那都是以後的打算,目前的想法就是,先把肚子填飽再說吧。
顧筱婉又回到小廚房,看著那一點點的高粱面發愁。
顧寧安也跟著走了進來,他一直看著顧筱婉的臉色,一會輕鬆,一會緊張,顧寧安也跟著擔憂起來。
「家裡啥吃的都沒啦?」顧筱婉不敢置信,還是張口問了問。
顧寧安點了點頭,有些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嗯,姐!」這段時間顧筱婉昏迷不醒,這幾個孩子又是害怕顧筱婉有什麼不測,又擔憂顧筱婉的病情,這段時間壓根就沒有出去過,一直待在家裡看著顧筱婉。
這些高粱面,還是顧筱婉帶著顧寧安把揀來的柴火賣掉,才買了幾斤高粱面的。顧寧安省著點吃,就剩下這麼點了。
昨天晚上,顧筱逸偷偷背著她吃的應該就是這個高粱糊糊,可能是放了什麼其他的東西,煮成了黑色。
顧筱逸查看了土竈,土竈是和火炕相連接的。土竈是土坯磚搭建的,下面兩個竈口,上面兩口鍋,但裡面是相通的。燒一個竈,另一口鍋也能熱的。兩口鍋共用一個木頭的鍋蓋,上面用一根線綁著,算是個提手吧。
還有一個炊帚,顧筱逸小時候在農村見過,隻不過,那個時候的炊帚跟幾千年的炊帚是大有不同。如今顧筱逸手裡的這把炊帚,是用高粱糜子製成的。
還有一個深褐色的粗瓷罐裡盛著一點點鹽吧。還有一個粗瓷陶罐應該是油罐,可惜裡面一滴油都沒有。這個家,除了這一點點鹽,真的找不出第二種調料了。
然後,就是一把菜刀,一個炒菜用的長木勺,都不知道用了多少年了。
顧筱婉環顧了下四周,隻能說道:「寧安,你幫姐姐生火吧。」
顧寧安唉了一聲。然後將堵在竈口的兩塊裝給拿了下來。竈膛裡面還有一些暗火,為的就是不讓火熄滅,頭天晚上在竈膛裡放了幾根經燒的木柴,同時,也可以暖炕,但是因為木柴不夠燒,隻能在竈口放幾塊磚頭,讓火燒的不那麼旺。
有火星生火就快很多,顧寧安丟了一些高粱杆子下去,火就燃起來了。
顧筱婉手腳麻利的掀開鍋蓋,拿絲瓜做成的水瓢舀了兩勺水,用炊帚分別把兩口鍋都刷乾淨了。
鍋洗乾淨了,舀掉了髒水,顧筱婉又在裡面的那口鐵鍋裡添了一些瓢水在外面的折扣鍋裡也加了一些。裡面那口鍋裡的水,到時候是用來喝和洗手洗臉的,外面的鍋小些,就用來做飯炒菜了。
顧筱婉見過這種竈,小時候外婆家裡用的就是這種竈。以前是外面的那口小竈用來炒菜,裡面的那口大竈用來煮飯。到了晚上的時候,裡面的那口大竈就收拾乾淨,倒上滿滿一鍋的水,做飯的時候,裡面那口鍋裡的水也就燒開了。既能喝,又能洗澡,洗手洗臉,非常的方便。
顧筱逸拿過一個木盆,直接將破麻布袋裡面的高粱面一股腦兒都倒了出來。直到倒的麻布袋裡面一點兒殘餘都沒有了,顧筱婉還不死心的拍了一下。估計也就拍下了一些灰塵。
然後等外面鍋裡的水燒開了以後,顧筱婉用木勺一點一點把高粱面下到鍋裡,然後用木勺不停地攪拌著。
快要好的時候,顧筱婉對顧寧安說道:「寧安,不要在放柴火了。」
顧寧安嗯了一聲,把手裡打算放進去的木柴拿了下來。竈膛裡面還有點火,用一根竹子當作燒火棍,在竈膛裡扒拉了幾下。然後起身,來到顧筱婉邊上。
顧筱婉前世也是個美食愛好者,俗稱吃貨。天南地北的美食,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通通都吃過。不僅會吃,而且還有一手好廚藝。在農科院,不忙的時候,顧筱婉就會邀請一些好朋友,到自己家裡來吃飯,顧筱婉下廚,好吃的直把農科院的那些人吃的舌頭都要咬掉。所以說,顧筱婉的廚藝不是蓋的。
就像現在,顧寧安目瞪口呆的看著顧筱婉專心緻志地攪著糊糊,那個平日裡他覺得特別能弄的糊糊在自己的姐姐手中,就好像小兒科一樣。顧筱婉就像是變戲法一樣,鍋裡的糊糊,亮晶晶的,跟昨日裡他和顧寧平做的完全就是天壤之別。
不由得有些疑惑:「姐,你今天做的高粱麵糊糊咋那麼好看?」以前股顧筱婉也弄不出這麼好看的高粱麵糊糊的呀!
顧筱婉心裡咯噔一下,手上攪拌的木勺停頓了一下,暗道壞了。
她現在可是一個八歲的娃兒呀,哪能做出這麼色香味俱全的吃食。雖然說這簡單的高粱面還達不到她所說的色香味俱全的地步,但是,以前都是吃那黑乎乎的高粱面的弟弟妹妹們,怎麼不懷疑。
但是,若是以後還要吃那黑乎乎的高粱面,她可是再怎麼也不想吃了。
顧筱婉想了想,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說道:「是嗎?好看吧?姐姐覺得它不僅好看,應該還很好吃呢!姐姐在昏迷的時候,夢裡啊,就是五花八門的吃的在姐姐腦海裡轉,我看著呀,就想吃,可是卻吃不到,於是拚命地去看別人是怎麼做的,好像還悟出了點門道。」
顧寧安想了想,覺得也是,以前姐姐從天亮開始到上床休息,都從未歇過一下,實在是太忙了,每天忙個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