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盛寵名門:醫妃太惹火

第156章 顧家之喜

  

  156

  不管怎麼說,謝世安和沈卿雲的婚事也提上了日程。

  隻是謝家這一舉,也是驚掉了眾人的下巴,這沈卿雲,可謂是盛京的風雲人物啊。

  謝家也算是名門世家,如何就選這麼個女人做兒媳婦呢?

  果真也是叫人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了。

  不過也就是引論紛紛了幾日。

  謝謙承襲爵位的聖旨就頒布了。

  謝謙順利承襲爵位,成了新一任的武安侯。

  元氏立馬成了武安侯夫人。

  沒過幾天,有一道聖旨下達到了玉家。

  玉家嫡長女玉傾城,端淑秀麗,指婚給太子雲夙。

  這是一道指婚的聖旨,因為玉傾城年紀不大,這婚期也並不著急,但是聖旨已然下達,如果沒有意外,玉傾城就是闆上釘釘的太子妃了。

  隻是早一天晚一天嫁入東宮罷了。

  玉家接到聖旨,也是唏噓不已,如果不是玉含羞的事情,隻怕指婚的聖旨早就下達了。

  秦氏忍不住再一次將玉含羞和吳姨娘罵了千百遍。

  雖然這母女倆已經不在了,但是秦氏還是覺得這對攪家精早該落得如此下場。

  玉傾城手握著明黃的聖旨,心中更是酸澀不已。

  這樣一來,她的終身大事算是已經定下來,如何也改變不了了。

  可雲夙,終究不是她心底裡的那個人。

  太子妃,皇後,真的不是她想要的。

  如果能嫁給那人,她寧可捨棄了這太子妃的尊位。

  可到底是不可能了。

  沈卿瞳自然也得到了消息,不知道是不是該恭喜玉傾城。

  她能看的出來,玉傾城其實也並不喜歡太子妃之位。

  太子表哥,的確算不得良配。

  反正叫她嫁給太子,她是玩玩不樂意的。

  正因為如此,沈卿瞳到底也有特意的去跟玉傾城提這件事。

  玉傾城本身也就不樂意聽。

  可沒過幾日,威武大將軍府有一件喜事。

  威武大將軍和昌平長公主的長子顧炎釗的妻子,顧家大少奶奶顏如玉生了個哥兒,也是顧家這一輩裡第一個孩子,還是個男丁,長房嫡出的嫡長子,可謂真是一件喜事啊。

  說起來,顏如玉進門兩年才有了身孕。

  可是懷孕沒幾個月,就趕上小姑子顧妃妃意外身亡,顧家上下可謂是愁雲不斷啊。

  顧炎釗,顧炎楓對這個妹妹都珍愛的要死。

  反倒是顏氏不大親近這個最小的小姑子,倒是和顧瑤瑤的關係十分親密。

  這也和顏如玉自己的出身有關係吧。

  顏家是文臣之家,顏如玉是嚴閣老的嫡長孫女,家中嫡長女,寄予厚望,從小也是嚴以律己的培養長大的。

  顏如玉在家的時候,就不如幾個妹妹過的恣意暢快,就因為她是嫡長女,也不如幾個妹妹會在祖父祖母面前撒嬌。

  都說會鬧的孩子有糖吃,這話是一點兒也不假的。

  顏如玉就是如此,嫁到顧家之後,公公常年不在家。

  昌平長公主為人嚴肅,顏如玉的規矩自然是沒得挑的,但是昌平長公主眼裡心裡隻有顧妃妃一個女兒,連自己親女兒顧瑤瑤都靠了後,就別說一個兒媳婦了,自然也隻是面子情罷了。

  如此一來,顏如玉見到顧瑤瑤,就有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覺,都是家裡不受寵的姑娘,自然兩個人也就親近起來了。

  顏如玉也瞧不上顧妃妃這個小姑。

  總覺得家裡人都圍著她轉,顧炎楓就不說了,顧炎釗也是,妹妹的命令比聖旨還大。

  更讓顏如玉心裡不平衡的是,她的夫君,顧家大少爺都沒有任何爵位,顧妃妃卻是郡主之尊,這可不是自己婆母偏心嗎?

  依著婆母在陛下面前的體面,兩個兒子冊封個爵位也不是什麼大事。

  可就是隻有顧妃妃有爵位,旁人都沒有。

  這更是叫顏如玉不滿。

  所以顧妃妃的死,顏如玉心中拍手稱讚。

  當然也因為顧妃妃的死,昌平長公主連她肚子裡的孩子都忽略了。

  更是讓顏如玉氣的要死,合著不能死了一個顧妃妃,大家都不要過日子了嗎?

  這好幾個月了,顧家的氣氛還是這麼死氣沉沉的。

  全家人幾乎都給顧妃妃守孝。

  弄得她想吃點兒葷腥兒都見不到,偷偷的回了幾次娘家開葷。

  好在顧炎釗心疼她懷著身孕,最後稟明了昌平長公主,長公主才特許顏如玉的院子一切如常,不必特意的如素。

  就這樣,也把顏如玉氣的夠嗆。

  她和顧瑤瑤姑嫂二人,私下裡沒少抱怨,也沒少說顧妃妃的壞話。

  這一點,兩人倒是情投意合了。

  好容易到了分娩的日子,一朝得男,顏如玉總算是鬆了口氣了。

  生下嫡長子,她的地位自然也就穩如磐石。

  顧炎楓開心的不得了,他也二十一了,有了嫡長子,自然是欣喜不已。

  昌平長公主看著長孫,總算露出了難得的笑容,自從顧妃妃死後,這快半年了,昌平長公主就從來沒笑過,眼看著人都蒼老了一圈兒了。

  前些日子大將軍顧準回朝,看著顧妃妃的牌位也是哭的稀裡嘩啦的,一個鐵骨錚錚的漢子,此時的傷心難過,是怎麼也掩飾不住的,連自己的女兒最後一面都見不到,過世了快三個月他才能趕回來,這是何等的悲哀啊。

  老夫妻兩個又抱頭痛哭了一場,顧妃妃的死,真的是剜去了他們心頭肉一般。

  顧準停留了幾天,又返回了邊關。

  而他一直帶在身邊的,是顧家二房的長子,顧炎逸。

  顧炎逸和顧炎楓同歲,從小習武,跟著顧準,因為昌平長公主不許自己的兩個人上戰場,所以顧準就培養了親弟弟的兒子。

  這麼多年,顧炎逸一直都跟著顧準,倒是比兩個兒子還親。

  隻怕這將軍府,多半也是要交給顧炎逸了。

  正是因為如此,顏如玉才著急啊,若是夫君能得了爵位,哪怕是個伯爵也好啊,他們將來也有個指望啊。

  昌平長公主又不是老妖精,一輩子不死,死後這公主府也要收回去了,若是將軍府給了二房,他們還剩什麼?

  眼下看著是威風,皇帝親外甥,長公主長子,可是也是屁用沒有一點的。

  「母親,父親不在,不如母親給孩子取個名字吧。」顧炎釗提議道。

  「也好,不如就叫顧宇吧。」昌平長公主想了想,說道。

  「顧宇,好名字。」顧炎釗笑道。

  「行了,你把哥兒抱回去吧,叫你媳婦兒好生養著。」昌平長公主面露疲色,將孩子遞給了奶娘。

  這些日子,昌平長公主對什麼事兒都興緻不高,哪怕是的了長孫,心中也鬱結不已。

  顧炎釗也看的出來,母親這是還未妃妃的事情想不開,可是逝者已矣,活著的人始終還是要把日子給過下去的啊。

  「母親,宇哥兒洗三的時候,咱們也熱鬧熱鬧吧,畢竟宇哥兒是顧家嫡長孫啊。」顧炎釗試探性的問道。

  昌平長公主皺了皺眉,她實在是不喜歡熱鬧,況且妃妃不在了,隻是得了個孩子就大肆慶祝,也未免太過分了。

  她剛想開口反駁,一旁的顧炎楓卻說道,:「大哥說的對,是該好好慶賀一番,大嫂此番得子,是咱們顧家的大功臣,該慶祝慶祝的。」

  「楓哥兒。」昌平長公主有些意外,沒想到顧炎楓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顧炎楓笑了笑,語氣十分的恭順溫和,:「母親,大嫂是咱們家的大功臣,她得子,隻怕顏家也是高興壞了,如今親家夫人還在大嫂院子裡呢,母親不如打發人去請了親家夫人來,商議一下洗三的宴請流程如何?」

  昌平長公主哪裡有心情討論這些啊,她到現在還是走不出來顧妃妃死亡的陰霾。

  沒了這個女兒,她都恨不得跟著一同去了。

  隻是顧炎楓的話說的十分委婉,昌平長公主也聽的出來,她這樣,的確也是怠慢了顏如玉了。

  要說顏如玉這個兒媳婦兒真是沒得挑,長相,規矩,都是一等一的。

  服侍她也妥帖,是不該如此冷待。

  「走吧,陪著本宮去你院子裡,瞧瞧親家夫人去。」昌平長公主嘆了口氣說道。

  而此刻顏夫人也正在吐槽昌平長公主。

  這院子裡都是顏如玉的人,她自然也不太擔心。

  「你這婆母也好生奇怪,你生的可是顧家嫡長子,她不來坐鎮倒也罷了,這生了這樣久了,還得把孩子抱過去給她瞧,就是長公主,也不該如此拿喬吧。」顏夫人忍不住抱怨道。

  也不怪顏夫人抱怨,文臣之家本來就規矩繁多,顏夫人自己也是文臣世家出身,更是嚴以律己,在人情來往的規矩上,更是不會出一點兒錯的。

  昌平長公主一聲驕矜恣意慣了,她可是皇帝親妹妹,有些驕縱也是在所難免的,但是這一次,也著實是太怠慢了。

  顏家又不是上門打秋風的窮親戚,顏閣老可是內閣裡舉足輕重的人物,即便是大將軍府,長公主府,也不該這麼晾著顏家。

  孤老夫人倒是想來,可是一直病著,自然也不方便來。

  顧二夫人倒是來了,一直陪著顏夫人,可到底分量不夠啊。

  顏如玉生了之後,顧二夫人也覺得人家母女要說話,也就知趣的離開了。

  「母親,我那婆母心裡隻有那死去的顧妃妃,旁人是一眼不看的,連大妹妹都考了後,別說我這兒媳婦了。」顏如玉倒是一點兒也不奇怪,反正她嫁過來兩年多了,早就看明白了。

  「真是的,為了一個死人,這長公主到底還要鬧到什麼時候啊,這半年了,長公主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她一個做母親的,難道還要為了女兒服喪不成,這不是折了女兒的福氣,叫她也魂魄不安嗎?」顏夫人是真的不明白昌平長公主到底要幹嘛。

  顧妃妃都死了半年了,顧家還是整日裡死氣沉沉的,連一點兒花裡花哨的事兒都不能有。

  前兒顧家二房的女兒顧婷婷穿的稍微花哨了一些,也不過是攢了幾朵紅寶石花,穿了條鮮艷的攢花裙子,可是叫昌平長公主一頓奚落啊。

  顧婷婷回去哭了半個時辰,還是顧炎楓送了顧婷婷一盒子珍珠才哄住了顧婷婷。

  這些也是顏如玉說的。

  顏夫人聽的唏噓不已。

  「這也太過分了吧,都是姐妹,況且已經過去半年了,難道還真的讓人家守孝不成!」顏夫人咋舌。

  「這又有什麼辦法,婆母就是偏心顧妃妃,原以為顧妃妃沒了,大妹妹總能熬出頭了吧,可沒曾想,還是一樣不受待見,和從前一樣,真是不知道她心裡如何想的,為了一個死人,折磨我們這些活人,也真是夠了!」顏如玉也抱怨道,提到這些,她心裡就有氣,顧妃妃死都死了,還得給她們添堵。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盛寵名門:醫妃太惹火》,「熱度網文或者」與更多書友一起聊喜歡的書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