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3 章
看有什麼不用的東西來換?我也不是隻收銅闆的,要是你家裡的東西我看得,咱們換換也行啊。”
聽到這兒,那婦人眼睛一亮,像是想起了什麼,趕緊走回來問道:“小姑娘,我看你挺會說話的,是不是也讀過書啊?”
柳雅一怔,不知道這婦人突然問起這個是什麼意思。不過柳雅還是點頭道:“和我娘學過識字而已。大嫂子,你是啥意思?”
“識字好。”那婦人開心的道:“我家有幾本書,是我家男人之前在鎮給一個學堂幹零活的時候,那學堂的先生送的。當時正好是我生我家二小子,那先生聽說了,說送幾本書做賀禮,希望我們家二小子讀書、識字,以後能有出息。可是後來那間學堂搬走了,我家男人也回家了。至于那幾本書,我們全家人都不識字,還留着有啥用。小姑娘你要是識字,看看這書你要不要,跟你換兩塊窗簾呗。”
那婦人說完,旁邊的幾個人跟着笑起來。也有人在一邊給柳雅出主意道:“小姑娘你可想好了,識字和讀書可是不一樣的,之乎者也的誰能聽得懂啊。那書可是沒啥用。”
那婦人聽了這話,狠狠的瞪了那人一眼。
柳雅卻笑道:“拿書來換也不是不行,不過大嫂子你得把書拿來給我瞧瞧啊。要是真正詩書我要了,可要是你錯拿個賬本當成書,我可不要人家的舊賬本。”
柳雅這句話是半開玩笑,半當真的。畢竟不識字的人多,很多人一輩子都沒見過書,把賬本當成書的也大有人在。
“不會的不會的。那個先生很有學問、人也很好的,光是學生教過百個了,不會唬弄我們的。”那婦人又叮囑一句:“我現在回去拿書過來,你看看知道了。你可别走啊,還有那兩塊窗簾,是剛剛我看的那兩塊,給我留着。”
“行,我等着你。”柳雅說完,把之前那婦人看過的兩塊窗簾揀出來,折疊好了放在一邊,又開始收拾其他的東西了。
剛剛裝好車,準備用麻繩捆綁、固定好的時候,又來了一個年漢子,肩還挑着個扁擔,扁擔一頭是一隻空了的大竹筐。
年漢子見柳雅已經在收拾東西了,問道:“小姑娘,你這是收攤了?我剛剛從地裡回來,趕過來了。我家婆娘說你這裡有套炊具啊,你是怎麼賣的?”
“有啊。”柳雅趕緊把手裡的麻繩放下,又從下面把那套炊具翻了出來。一樣樣的擺開道:“炒勺、鍋鏟、漏勺、飯勺都有,這是一套的。雖然舊了點,但是好東西,很耐用的。你先看看,要是看了,我們再商量價格。”
那漢子放下了肩的扁擔,蹲在地逐一的看了起來。還用鍋鏟在炒勺裡敲了幾下,聽聽聲音,看看這炒勺裡有沒有看不見的裂縫。
敲打一番,逐一的檢查過了,看那漢子是挺滿意的。然後問柳雅道:“小姑娘,東西倒是好東西,你說個價錢吧。不過要是太貴的話,我再考慮考慮了。說實話,我家要娶媳婦,添人進口多了個人吃飯,以後還要再添幾個小孩,為了圖個吉利才想着買一套炊具的。”
柳雅雖然不懂這些個規矩,不過也是聽說過,有的人家每逢過年都要填制新碗筷,再是娶媳婦進門也要添置廚房用的東西,意思都是為了日子過得紅火圖個吉利。
柳雅看了看這些東西,道:“大叔啊,炒勺雖然是用過的,可是沾了油的反而好,用着不費油了。這些鍋鏟、漏勺也都是一套的,算在一起怎麼也要一百八十了。”
☆、144.第144章 鐵比銅貴
144.第144章 鐵比銅貴
聽柳雅報出這個價錢,年漢子皺了皺眉頭。 不過他也沒有立刻走,仍舊是蹲在那看着這些東西,或許是在琢磨着要講講價錢。
柳雅之所以要價一百八十,可不是要趁火打劫,見人家要買報了個大價錢。那是因為柳雅把這些東西都拿回來之後,和小樹兒合計過這些東西的價錢。
當時小樹兒說,這套炊具可是好東西。因為鐵能打造兵器,是限量管制的。做一個鐵鍋用的鐵至少能夠打造兩把大刀了,做槍頭更是能做好幾個,所以鐵質的用具黃銅的還要貴着一些,價錢真是貴的要命。
年漢子肯定也是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一直蹲在那兒沒吭聲。
柳雅知道一百八十可不是普通價錢。起碼夠他們家好幾天的生活費了。人家要多考慮考慮,她也沒有催促。
年漢子又想了一會兒,才站起身來道:“這個價錢倒是合理,可我家娶媳婦送聘禮,也花了不少銀錢了,現在真是能省省點用。你看看能不能再便宜點,給我說過實在價,我現在回去和我家婆娘說說去。要是她說行,給你拿錢回來。要是實在買不起,我也回來告訴你一聲。”
柳雅想了想,道:“大叔,你誠心買,我也是誠心賣。隻能再便宜十錢,一百七十最少了。你回家去問問嬸子吧。”
“那你等等,我回去問問來。”年漢子說着,挑起扁擔準備走了。
柳雅馬又補了一句:“大叔,如果家裡有閑置不用的東西,你拿來換也行啊。隻要是我看眼的,給你算的價錢高一點,你不是不用拿錢了嗎。”
“還能這樣?”年漢子聽了點點頭,轉身走了。
柳雅現在要等那年漢子回來,又要等那個買窗簾的婦人,索性東西也不收拾了,坐在小闆車喝水。
幾口水剛剛喝完,要買窗簾的那個婦人回來了。手裡拿着個藍布包,看包着的形狀應該是書了。
“小姑娘,你叫雅兒是吧。書我帶來了,你看看能不能換你的窗簾啊。”婦人說着,把手裡的藍布包遞給了柳雅。
柳雅接過來,将藍布包打開,看到裡面是三本書。分别是《三字經》、《千字》和一本《詩稿》。
柳雅先把《三字經》、《千字》翻了翻,和她在現代看的内容一樣,隻不過都是是手抄本,線訂的,不是那種雕版或是活闆印刷出來的。這兩本書确實有用,因為小樹兒正好在學《三字經》了,要是讓他多認字,《三字經》、《千字》可是初學古的孩子必須要會的。
再翻開那本《詩稿》,裡面的詩可不是李白、杜甫寫的,也不是那些經久流傳的唐詩宋詞,而是不知道哪個人寫的一些雜詩。有五言的、有七言的,也有古體詩和詞。但是柳雅粗略讀了幾首,覺得和唐詩宋詞裡那些佳句真是差得太遠了。
柳雅一直沒有機會去這個古代的書店,隻知道她所穿越的不是華曆史記載的國家和朝代,而是一個架空曆史的雲穹國。所以這裡究竟有沒有唐詩宋詞她也不知道。
但是如果這裡的人寫的都是這樣的詩,他們又沒有讀過“詩仙”、“詩聖”的絕句的話,那自己可是大有發展空間了。
有了這樣的想法,柳雅便決定有機會一定要去書店看看,發掘一下這個朝代的化究竟和她所經曆的華曆史有什麼不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