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兵權
李圖全隻看著文宗帝,沒有吱聲。
蒼羨也安靜的單膝跪著,不敢打擾他思考。
文宗帝很快想通,「朕明白了,老五的目的並不在於保衛禦王府,而是兵權。」
李圖全試探著跟他確認,「陛下認為,坊間的傳言乃殿下所為?」
蒼羨冷聲道:「可殿下如今這般,即便拿回了鐵騎兵權,又有何用?」
「你說的倒也有幾分理,別說是鐵騎,縱使把南疆的兵符給他也無用處。」
文宗帝因蒼羨一句話便打消了疑慮,「繼續盯著,朕先看看文武百官的態度。」
若隻有坊間流言,他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若有人上書,他就得慎重考慮。
尤其是武將上奏此事,他更不能忽視,如今乃用兵之際,他暫時隻能重武輕文。
蒼羨這才終於起身,「卑職告退。」
文宗帝則再次拿起了硃筆,繼續批閱起了奏摺。
***
當天晚上。
禦王府,東廂房。
墨昭華照常為楚玄遲的雙腿施針。
楚玄遲淡定的靠著床頭,「人可都安排好了?」
霧影在旁幫忙,「一切安排妥當,明日早朝便會啟奏。」
楚玄遲表情愜意,「可有提醒他們動靜小些,免得目的太過明顯?」
霧影嫻熟的從小木箱中取針遞針,「主子請放心,屬下已親自提醒過。」
墨昭華素手拈著銀針,在刺穴時注入內力,「妾身迫不及待想知道驚喜了。」
楚玄遲薄薄的唇瓣抿成一條線,「快了,是驚還是喜,三天之內必定有結果。」
「妾身可否鬥膽猜一下?」墨昭華擡眸看著他,「夫君如今的謀劃是為了兵權?」
「哦?」楚玄遲本想給她驚喜,結果她倒先給了她一個小驚喜,「昭昭為何這般想?」
他從未與她提過兵權之事,壓根沒料到她一個高門貴女,竟會自己便往這方面想。
墨昭華笑著解釋,「夫君此前提到過鐵騎,妾身私下打聽過,鐵騎如今就在城外駐紮。」
花影來盛京還不到兩個月,可對於鐵騎的事早已知曉,她隻是隨口一問,花影便悉數相告。
她這才知鐵騎對於楚玄遲而言,意味著什麼,那可以算得上是他的親兵,拿回兵權自然重要。
楚玄遲一想便知是花影告知她鐵騎之事,「花影倒是什麼都願與你說,可見她如我一般信任你。」
「妾身信他們,也如信夫君。」墨昭華是因他完全信任這些護衛,「夫君且說說妾身猜的對與不對?」
楚玄遲坦然承認,「昭昭猜的很對,鐵騎乃我心皿所在,更是為我犧牲頗多,我理應看顧好他們。」
這支鐵騎是他親自選拔,操練,在戰場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後一戰的折損,讓他至今無法釋懷。
若非他信錯了人,便不會落入敵軍的陷阱,害的冷影為救他身死,更害的鐵騎險些損失近半。
說到鐵騎,想起這些帶著鮮皿的過往,他眼中泛起痛色,神情也變得凝重,還帶著些恨意。
霧影是親眼看著冷影擋在楚玄遲跟前,被南昭軍的箭雨射成了刺蝟,至死都挺直著身子。
如今再想起那一幕,他恍惚間又看到冷影萬箭穿心,雙膝跪地,將重傷的楚玄遲護在身後。
若非他們遭了算計與鐵騎分開,也不會被包圍,好在鐵騎拚死突圍趕來,他們有幸才活下來。
想到亦師亦友的冷影,霧影的臉色也陰沉了下去,眼中劃過狠厲之色,這個仇他必須報!
墨昭華不知其中的詳情,又在低頭刺穴,並未看到他們的臉色與神情,便沒打住話題。
她接著又問,「聽說鐵騎軍一千人能抵得上京師萬人,陛下能捨得將鐵騎還給夫君?」
楚玄遲眸色晦暗,「原本我不敢想這麼快拿回兵權,但南昭刺客給了機會,我且試試看。」
墨昭華繼續問,「不知夫君有幾成把握?」
楚玄遲回答,「民意三成,武將三成,還算有點希望。」
墨昭華對他有信心,「夫君向來自謙,說是六成,那實際上便至少有八成。」
楚玄遲看她這般了解且信任自己,心裡總算好受些,「知我者,昭昭也。」
***
翌日早朝。
果然有武將啟奏,提及鐵騎之事。
此將乃是從南疆歸來,對南昭與楚玄遲之仇自有發言權。
他言辭懇切,「陛下,禦王曾打的南昭丟盔棄甲,他們早動殺心,不可不防。」
他牽了頭之後,另有幾位武將當場附和,但並非全是霧影在暗中安排的人。
東陵武將對楚玄遲欽佩者大有人在,不想他死在南昭刺客手中,幫腔也在情理中。
「王府侍衛並未盡到護衛之責,南昭刺客若是再來,他們依舊無法護禦王安危。」
「沒錯,南昭人賊心不死,一心想要禦王性命,還請陛下三思,體諒禦王當今處境。」
「禦王險些馬革裹屍,若在盛京都無法保證安全,讓南昭人得手,必定打擊將士們士氣。」
幾位武將你一言我一語,陳詞慷慨激昂,文宗帝暫時未置可否,隻是安靜的聽著。
輔國公手執笏闆出列附議,他作為墨昭華的外祖父,本不好參與,但他說話有分量。
他義正言辭,「陛下,臣附議,東陵正值多事之秋,四面楚歌,刺客之事可一不可二。」
容海自然跟他同心,緊跟著出列,「臣也附議,禦王之安危關乎將士士氣,還請陛下慎重。」
雖說嚴令禁止結黨營私,但朝臣私底下卻大多有黨派,各自站隊,比如太子黨與晉王黨。
左相與右相門生眾多,也是兩大黨派,不少朝臣唯他們馬首是瞻,給個眼神便會衝鋒陷陣。
另外還有中立派,不參與皇子奪嫡之事,隻忠於文宗帝,因此朝中關係向來錯綜複雜。
左相與右相,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晉王黨與太子黨,他們自不希望楚玄遲拿到兵權。
因而各自以眼神傳遞信息,讓自己的人出列反對,此刻兩位丞相的目標倒是難得的一緻。
有人隨後便出列,「保護禦王,不是非鐵騎軍不可,也可派遣金吾衛,甚至是禁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