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哄人
尉遲堃看到尉遲霽月這般便頭疼,不悅的道:「你又出來幹什麼?」
偏生尉遲霽月還振振有詞,「我不想待在後面了,左右是早晚要相見。」
楚玄寒趁機道歉,「月兒,對不起,是本王不對,初為人父卻承受喪子之痛,以至於失言。」
「沒……」尉遲霽月上次便因一句簡單的道歉,已原諒了他,這次自是更甚。
尉遲堃知她定會這般,及時打住了她的話,沉著臉提醒,「王妃慎言!」
尉遲霽月這才收斂心思,擺出傷心模樣,「王爺那日著實傷透了妾身的心。」
楚玄寒滿眼愧色,語氣溫柔,「本王知道,故而這幾日都在為月兒準備道歉禮。」
冷延幫腔,「王妃,主子為了給您準備禮物,甚至不惜求到了良妃娘娘跟前。」
尉遲霽月瞬間急了,「王爺為了妾身去求母妃,那母妃豈不是要怪妾身不懂事了?」
自古以來婆媳關係便不好處,良妃又是文宗帝的四妃之一,她更是不敢得罪。
楚玄寒解釋,「本王不似大皇兄那般,與女人接觸的多,實在不懂女子喜好,這才問母妃。」
他看似在說明原因,實則是在告訴在場的人,他跟墨瑤華並無私情,所以不懂女人。
「不過月兒放心,母妃也知這次是本王的錯,訓斥了本王一番,勒令本王早些將月兒接回去。」
尉遲霽月聽得心花怒放,「母妃當真是這般說?」
楚玄寒點頭,「是啊,母妃還提醒本王,馬上就是新歲宮宴,而這是我們初次一起參加。」
眼見著尉遲霽月又要動搖,主動跟他回祁王府,尉遲堃恨鐵不成鋼,連忙支開她。
他找了個借口,「王妃的茶藝向來極好,尤其是冬雪煮茶,不知可否為老夫泡上一盞?」
這確實是尉遲霽月難得能拿出手的雅藝,歡快的答應,「好呀,我這就去,祖父且等著。」
待她走後,尉遲堃冷聲質問,「祁王刻意提到良妃娘娘與宮宴,可是藉機威脅我們?」
「不敢。」楚玄寒為難道,「不過新歲在即,本王此次確實也必須將王妃接回府去。」
尉遲堃臉色陰沉,眸子泛著寒色,「怎麼?若非新歲在即,祁王便不想接王妃回去了?」
楚玄寒說的冠冕堂皇,「自是也要接,但老將軍若想留王妃多住幾日,本王可每日來看望。」
「哼!」尉遲堃嘴裡雖冷哼了一聲,但聽得此話,心裡其實已然舒適了一些。
楚玄寒曉之以理,「王妃既已嫁給本王,若留在將軍府過新歲,對她名聲也不好。」
尉遲堃最不喜的便是他找借口,剛才那點好感立時便消弭,「祁王還說不是在威脅?」
楚玄寒解釋,「真不是,本王隻是分析利弊,誠意本王會給,道歉禮也已送去了明月居。」
「這便夠了?」尉遲堃不滿,「老夫還未死,祁王便這般欺負王妃,等老夫一死,她如何立足?」
他此生為子孫後代操碎了心,年輕時自己奮勇殺敵立下戰功,後又帶著尉遲長弓上戰場。
尉遲長弓那些戰功,其實更多的是在他的助力才能拿下,想以此來延續尉遲家的榮寵。
後來他回了盛京,又積極維繫上下關係,拓展了人脈,也是為給尉遲長弓打下基業。
他拼搏了一輩子,最終也隻是個從二品,尉遲長弓如今卻已是正三品,都是他一力促成。
當初他雖不想讓尉遲霽月嫁入王府,可既已遂了她的願,便要讓她能夠坐穩主母之位。
作為人臣,他上對得起帝王,下不負黎民,作為父親與祖父,他也已然給足了蔭庇。
楚玄寒三言兩語哄得了尉遲霽月,卻始終拿不下尉遲堃,著實不知如何讓他滿意。
於是便直接問他,「此事確實是本王的錯,時光無法倒流,不知老將軍希望本王如何做?」
「待長弓回來再議。」尉遲堃有想法,但他要尉遲長弓在場,以免哪日他死了,楚玄寒不認賬。
正廳中就此陷入了沉默,直到尉遲霽月帶著丫鬟進來,「祖父,茶來了,父親還未回來麼?」
尉遲堃這才開口,「應該快了,辛苦王妃了。」
與此同時,禦王府主院。
疏影進來稟告,「祁王又去了鎮國將軍府。」
墨昭華笑了起來,「可算是去了,不知這次能否成功將人接回來。」
楚玄遲篤定的道:「必定是能,畢竟他若再不去,將軍府也該著急了。」
墨昭華反應過來,「確實,唯有被休棄或和離的出嫁女,才會在娘家過新歲。」
霧影有些不解,「如此,那祁王為何還要去接人?而不是等著將軍府把人送回來?」
楚玄遲解釋,「此事本是他的錯,他自是不能得罪了將軍府,除非他不想借對方的勢。」
疏影語氣不屑,「鎮國將軍年事已高,懷化大將軍的兵權有限,又能幫到祁王多少?」
在他看來,論在軍中的威望,尉遲家父子倆加起來都比不上楚玄遲的隻言片語。
楚玄遲沉聲道:「尉遲堃雖老,可他畢竟是從戰場歸來的老將,部將眾多,人脈很廣。」
霧影瞭然,「屬下懂了,將士最念舊,自是會給鎮國將軍面子,這才是祁王想要的助力。」
「沒錯,在爭權奪位一事上,到了最關鍵的時刻,真正手握兵權的武將,會比文臣更有用。」
楚玄遲自己雖從未有過奪嫡之心,但他要防著別人謀朝篡位,給東陵百姓帶來禍患。
墨昭華的表情變得嚴肅,話語也凝重,「夫君說的那不是奪嫡,已然是謀朝篡位了。」
楚玄遲也沒否認,「一旦奪嫡失敗,便自身難保,逼宮造反自然成了最後的希望。」
「若真有那麼一天,鎮國將軍府便要給祁王陪葬,除非他們能早點置身事外。」
如今的鎮國將軍府,便是前世的輔國公府,他們前世未助紂為虐,墨昭華也不希望他們落得那下場。
楚玄遲沉吟一聲,「這就要看尉遲堃與尉遲長弓能否看清形勢,做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