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休夫帶兩娃,她靠種田風生水起

第449章 老将出征詭中詭

   有銀子賺是開心。然而,陸瑾瑜又要出征,韋小葉心中又是不舍,又是擔憂,免不了千叮咛萬囑咐。

   雖說隻是剿匪,以左武衛士卒的精銳,朝廷的銀糧支持,并沒太大兇險。可是戰場是瞬息萬變的,兵兇戰危,誰人敢言必勝?

   搞得陸瑾瑜哭笑不得,捧着她的臉笑道:“若小君實在舍不得,那我便向陛下辭去領兵之責,朝中十六衛大将軍,随便派出一位也能辦好差事。”

   韋小葉聽得直翻白眼,十六衛大将軍确實是聽上去不錯,然而除了陸瑾瑜,其他人都是老将。

   最小的也年過花甲,正是任景辰外公任行之大将軍。年紀最長的七十八歲!别說出征了,都怕行軍途中老将軍就挂了。

   軍中這些老将在五十年前,都是親自參加過三河平叛大戰的,不管是世家還是寒門,悉數經過鐵與火的洗禮。

   但是,在此之後,數十年承平,老将不退,年輕将領又無大戰功可晉升,便導緻軍中将領青黃不接。

   也隻有陸瑾瑜憑借攻滅北蠻一戰封侯,晉身十六衛大将軍而已。可他的成功卻是不可複制。

   一來那場大戰,根本出乎所有人意料,不然陸瑾瑜也不可能隻帶萬名士卒出塞。

   邊軍不是打不過北蠻,隻是他們是馬背上的民族,勝了便是大勝,敗了也能輕易脫離戰場,大夏根本無法擴大戰果。

   再說了,就算追上去又如何?難道搶占了他們的草原嗎?最多是屠滅整個部落,待得生息十年、二十年,又有新的部落崛起。

   關鍵草原上生計更加艱難,每遇旱災、雪災、風災便是百萬級别的牛羊牲畜死亡。即使他們想與大夏和平相處,為了填飽肚子活下去,也要南下劫掠。

   因此,朝廷對付北蠻的策略以防為主,同時扶植親夏部落,分化仇夏部落,讓北蠻無法形成大規模的入侵。

   這樣一來,雖然北蠻年年扣邊,造成的影響,卻不過是疥癬之癢,傷不到大夏根基。

   隻是這代北蠻王野心勃勃,不僅收攏了數十個小部落,更是企圖聯合樓蘭王,這才讓聖文皇帝有了忌憚。

   朝廷派陸瑾瑜出使樓蘭,隻是希望他破壞雙方的聯合,使其繼續保持中立便是大功。以燕王為主的邊軍各鎮,早就做好了應對北蠻南侵的準備。

   結果大出意料,陸瑾瑜夜襲北蠻使團,逼迫新任樓蘭王倒向大夏。

   随後,他又以迅雷之勢聯合樓蘭兵,繞道草原背刺與燕王對峙的北蠻王,這才一舉擊潰北蠻軍。

   本就是多部落聯軍,剛遭大敗便以部落為單位一哄而散。陸瑾瑜領萬騎追殺北蠻王本部萬人,終究将他生擒。

   陸瑾瑜攻得突然,追得太緊,北蠻王連樓蘭國出兵的消息都沒收到,又有草原上一些宿敵部落帶路,這才栽在陸瑾瑜手中。

   燕王等邊将也在追擊戰中各有斬獲,但最大的功勞被陸瑾瑜所得,又是在樓蘭将領的見證下,想壓制都壓制不住。

   除了北蠻大戰,再有就是南诏平亂。這也是朝廷近五十年的大戰之一,奈何有功之人全部被冒功,甚至在大戰結束後踢出軍隊。

   像李解這個孟津驿丞的遭遇,正是南诏功臣的代表之一。

   朝廷拿這些人也無法,畢竟冒功的都是自家子弟。

   因此,武衛軍中的十六衛,除了吉祥物般供養的老将軍,便是并沒有真才實學的世家子弟。就算有些本事不錯的,也是資曆太淺,或者沒機會展露頭角。

   地方上的府兵建制多在千人左右,還因為軍屯被侵占多有舉家逃亡之事,基本沒有滿額的府兵!

   缺乏訓練、兵額不滿、克扣糧饷等等,這就導緻府兵戰鬥力極為低迷,連拿着鋤頭、鐵鍁的亂民、賊寇都打不過。

   說來說去,剿滅賀玉榮的平天寨,隻能出動武衛軍。而武衛軍中适合領兵的,也隻有陸瑾瑜一人而已!

   韋小葉心中難受,在陸瑾瑜出征前的這幾日,便溫柔相待,抵死纏綿。

   結果,出人意料的事來了。

   五日後,聖文皇帝下旨派三衛禁軍,分三路出征剿賊。

   左武衛不在此列!仍然負責拱衛京城!

   韋小葉得到消息時又驚又喜,驚的是被派出的三衛大将軍,竟然是年紀最大的三人,喜的是管他誰去,反正自家郎君可以安穩留在京城了。

   韋小葉歡喜之餘,也忍不住好奇,“郎君,陛下是怎麼想的?竟然派老将出征?江南道還罷了,嶺南道可不是好地方,于老将軍都快八十了……”

   陸瑾瑜無奈的攤了攤手,“這不是陛下本意。先是秦王進言,後是幾位老将軍請戰。他們說京城安才能天下安,隻有我年輕,可以如常當值掌軍。”

   韋小葉聽得驚訝,“這是什麼屁話?那些大将軍雖年老,可底下還有衛将軍,每衛五府還有五名中郎将。秦王怕你再立大功?”

   陸瑾瑜沉着臉點頭,“這自然是有的,不過陛下也同意了。以我推測,陛下也是顧忌自身安全,才改變了聖意。”

   “我疑惑的是,秦王真要有所圖謀,應該是千方百計将我調離京城,為何阻止我出征江南?”

   韋小葉不以為然,“想不通便先放一放,那三名老将軍難道不愛在家享福,為何主動請戰?按理說,任大将軍年紀輕些,怎麼朝廷不派他去?”

   陸瑾瑜認真的解釋,“任大将軍和我一樣,都是陛下親自提拔,最為信任的臣子。秦王不讓我去,自然也不會讓任老将軍去。”

   “出征的三位老将軍,他們都是支持秦王的。三家與秦王和秦王嫡系官員聯姻。比如右領衛大将軍方伯謙長孫女便是秦王妃。”

   “左侯衛大将軍紀允銘的次女,正是方尚書續弦夫人。右翊衛大将軍于仲禮次女,正是兵部左侍郎的夫人。”

   韋小葉聞言随意笑道:“這秦王可真怪了,倒把自家勢力調出京城,難道是去對付什麼人不成?賀玉榮不過是個草寇,值得如此興師動衆?”

   然而,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陸瑾瑜正被她一言驚醒!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