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亂世逃亡後,我成了開國女帝

第1170章 吳踅與吳奎父子之争

   祥州秀木郡與坪湖郡接壤的啟縣郊外駐軍營。

  帥帳。

  “父王,明日您真要去親見那齊雅和談嗎?”吳踅怎麼想此事,都覺得這樣和談聯盟太過冒險。

  坐于主位的吳奎哈哈笑道:“齊雅要本王親談聯盟攻打茁州的戰事,這事确乃秘事,假手于人去談,齊雅如何能放心?”

  溫禾诩附和道:“是啊,隻有主公親去和談,齊雅才能放心。”

  吳踅轉首看向溫禾诩,野獸般的金眸中露出幾分不悅。

  溫禾诩現在是吳踅的嶽父,對吳踅眸中的不悅報以慈愛地回視,耐心解釋道:“現在外面的人都以為主公與齊雅親見和談聯盟,是為了攻打學州,誰會想到齊雅是欲聯盟主公去攻打茁州呢?”

  “主公若不去親見和談,隻怕齊雅不願與主公分這杯羹。”

  吳踅嗤笑,皺眉道:“齊雅要與我方結盟,也是恐自己去攻打茁州時,我方趁她治下兵力空虛時去攻她。就算父王不去親見她和談,齊雅這個時候也不敢得罪父王。”

  謀士車槐忙攔了吳踅,以眼神示意吳踅勿要正面與溫禾诩起争,同時道:“但這就屬硬攻了,反是助力了那符骁。”

  “如今符骁傷重,主公與齊雅聯盟,借道衍州與她同攻茁州豈不是更好?世子,主公與那符骁之間有滅族的皿仇,這是趁勢削弱他實力的大好時機。”

  吳奎颔首,忌憚道:“是啊,再讓那臭小子發展下去,本王大危。再者,茁州乃産糧頗豐之地。于公于私,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本王不想錯失。踅兒不必再勸。”

  吳踅見勸不動吳奎,轉首看向裴菱辰,沉聲道:“裴司徒,你說呢?”

  一直未曾說話的裴菱辰被吳踅點,無奈地搖頭道:“世子,下官已經勸過大王了,無用。”

  “好了,踅兒。”

  吳奎喚回吳踅,低斥道:“明日為父與那齊雅在約定好的地方見面親談結盟,各方都隻帶随行的幾名文武,以及二百名親衛,兩方其餘兵馬都在三裡地外駐守。”天籁

  “本王冒險前去見面,那齊雅要親見本王也要冒險,難道本王還不如一女子有膽量不成?”

  吳踅急:“不是如此算的!那齊雅叛出齊氏,現在還要趁外甥重傷之際,趁人之危攻打外甥治下所掌之地,委實乃薄情寡恩的小人,父王與這種人見面親談.”

  吳奎哈哈大笑打斷吳踅後面的話,歎道:“踅兒啊踅兒,本王費盡心機請大儒藏蘭先生教習你長大也不知是好是壞了,竟讓你有了那些酸儒的壞毛病。”

  “父王!”吳踅見到最後一刻都不能說通吳奎改了主意,面上顯出幾分氣急之色。

  吳奎見吳踅當真憂心他的安危,這會也确實生了大氣,慈愛的安撫兒子道:“齊雅在你眼中薄情寡恩,父王還在别人眼中嗜殺成性呢?”

  “那齊雅都不懼父王的在外名聲,提出要與父王親見和談聯盟,父王還能怕了她的那點名聲,忌憚龜縮在後方不成?”

  “可”

  吳奎含笑擺了擺手,在此打斷吳踅欲說之言,一錘定音道:“好了,父王主意已定,踅兒勿要再勸。”

  吳踅負氣,斷聲道:“那明日的和談聯盟,我與父王一同前去!”

  吳踅此言一出,溫禾诩眼眸微縮,唇角不自覺的上擡了些許。

  吳奎則直接搖頭,否決道:“不行!你不能去!”

  吳踅咬牙看着吳奎的眼睛問:“父王不是說沒有危險嗎?那父王為何不讓孩兒一同前去?”

  吳奎怒拍扶手:“你給本王駐守後方,任何事都有風險,豈能确保萬無一失?”

  寶華走了,吳奎心到現在都還痛着,要是他這天資卓越的嫡子也有個萬一,他就是最後争下了這大濟天下,也是孤家寡人了,又有何樂趣?

  任何有大風險的事,吳奎都不願讓他的愛子去涉。

  這樣去親見和談聯盟,風險自然大,但利益也大。

  在吳奎這裡,任何利益大的事,都伴随着風險,之前他與溫禾诩暗下勾連領兵攻進盛京時,所冒的風險就甚大,然而所獲的利益也頗豐。

  他那時難道不知道溫氏想讓他做出頭鳥嗎?他當然知道。

  溫氏想利用他,他也可反利用溫氏。

  危險伴随着機遇,富貴險中求,因為他膽大率先攻入盛京那一舉,直接成了勢。

  在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那段時間裡,他所攬的财富,直到現在都沒用盡。

  污名罷了,算得什麼?

  拳頭大才是硬道理。

  他在那段時間裡唯一做錯的,就是瞧不起文人,企圖用屠盡的文人方式,鎮壓與他唱反調的世家。

  打天下需要刀兵,治理天下卻要文人。

  吳奎懂了這道理後,也是知錯就改的人,被魯蘊丹奪權趕出盛京後,他學會了禮賢下士,不再一味的殺,也收攏不少在士族中受排擠的有才之士。

  裴菱爻就是他用這種方法,在東洲臨川裴氏一族中發掘的人才。

  彼時,裴菱爻在裴氏一族中雖為嫡支嫡脈,但一直多有被族中他房嫡枝打壓,這樣的文士,正是他想要的。

  既可用,又不用擔心用了此人後,此人一心為背後的家族籌謀。

  像裴菱爻這樣在家族中受排擠的有才之士,吳奎發掘了很多,脫穎而出的那批謀士中,最為出類拔萃的就是裴菱爻。

  裴菱爻對他忠心耿耿,即使後來他外甥女權王占下庫州起勢,一改從前的困境,仍未拂袖離他而去。

  祥州秀木郡與坪湖郡接壤的啟縣郊外駐軍營。

  帥帳。

  “父王,明日您真要去親見那齊雅和談嗎?”吳踅怎麼想此事,都覺得這樣和談聯盟太過冒險。

  坐于主位的吳奎哈哈笑道:“齊雅要本王親談聯盟攻打茁州的戰事,這事确乃秘事,假手于人去談,齊雅如何能放心?”

  溫禾诩附和道:“是啊,隻有主公親去和談,齊雅才能放心。”

  吳踅轉首看向溫禾诩,野獸般的金眸中露出幾分不悅。

  溫禾诩現在是吳踅的嶽父,對吳踅眸中的不悅報以慈愛地回視,耐心解釋道:“現在外面的人都以為主公與齊雅親見和談聯盟,是為了攻打學州,誰會想到齊雅是欲聯盟主公去攻打茁州呢?”

  “主公若不去親見和談,隻怕齊雅不願與主公分這杯羹。”

  吳踅嗤笑,皺眉道:“齊雅要與我方結盟,也是恐自己去攻打茁州時,我方趁她治下兵力空虛時去攻她。就算父王不去親見她和談,齊雅這個時候也不敢得罪父王。”

  謀士車槐忙攔了吳踅,以眼神示意吳踅勿要正面與溫禾诩起争,同時道:“但這就屬硬攻了,反是助力了那符骁。”

  “如今符骁傷重,主公與齊雅聯盟,借道衍州與她同攻茁州豈不是更好?世子,主公與那符骁之間有滅族的皿仇,這是趁勢削弱他實力的大好時機。”

  吳奎颔首,忌憚道:“是啊,再讓那臭小子發展下去,本王大危。再者,茁州乃産糧頗豐之地。于公于私,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本王不想錯失。踅兒不必再勸。”

  吳踅見勸不動吳奎,轉首看向裴菱辰,沉聲道:“裴司徒,你說呢?”

  一直未曾說話的裴菱辰被吳踅點,無奈地搖頭道:“世子,下官已經勸過大王了,無用。”

  “好了,踅兒。”

  吳奎喚回吳踅,低斥道:“明日為父與那齊雅在約定好的地方見面親談結盟,各方都隻帶随行的幾名文武,以及二百名親衛,兩方其餘兵馬都在三裡地外駐守。”天籁

  “本王冒險前去見面,那齊雅要親見本王也要冒險,難道本王還不如一女子有膽量不成?”

  吳踅急:“不是如此算的!那齊雅叛出齊氏,現在還要趁外甥重傷之際,趁人之危攻打外甥治下所掌之地,委實乃薄情寡恩的小人,父王與這種人見面親談.”

  吳奎哈哈大笑打斷吳踅後面的話,歎道:“踅兒啊踅兒,本王費盡心機請大儒藏蘭先生教習你長大也不知是好是壞了,竟讓你有了那些酸儒的壞毛病。”

  “父王!”吳踅見到最後一刻都不能說通吳奎改了主意,面上顯出幾分氣急之色。

  吳奎見吳踅當真憂心他的安危,這會也确實生了大氣,慈愛的安撫兒子道:“齊雅在你眼中薄情寡恩,父王還在别人眼中嗜殺成性呢?”

  “那齊雅都不懼父王的在外名聲,提出要與父王親見和談聯盟,父王還能怕了她的那點名聲,忌憚龜縮在後方不成?”

  “可”

  吳奎含笑擺了擺手,在此打斷吳踅欲說之言,一錘定音道:“好了,父王主意已定,踅兒勿要再勸。”

  吳踅負氣,斷聲道:“那明日的和談聯盟,我與父王一同前去!”

  吳踅此言一出,溫禾诩眼眸微縮,唇角不自覺的上擡了些許。

  吳奎則直接搖頭,否決道:“不行!你不能去!”

  吳踅咬牙看着吳奎的眼睛問:“父王不是說沒有危險嗎?那父王為何不讓孩兒一同前去?”

  吳奎怒拍扶手:“你給本王駐守後方,任何事都有風險,豈能确保萬無一失?”

  寶華走了,吳奎心到現在都還痛着,要是他這天資卓越的嫡子也有個萬一,他就是最後争下了這大濟天下,也是孤家寡人了,又有何樂趣?

  任何有大風險的事,吳奎都不願讓他的愛子去涉。

  這樣去親見和談聯盟,風險自然大,但利益也大。

  在吳奎這裡,任何利益大的事,都伴随着風險,之前他與溫禾诩暗下勾連領兵攻進盛京時,所冒的風險就甚大,然而所獲的利益也頗豐。

  他那時難道不知道溫氏想讓他做出頭鳥嗎?他當然知道。

  溫氏想利用他,他也可反利用溫氏。

  危險伴随着機遇,富貴險中求,因為他膽大率先攻入盛京那一舉,直接成了勢。

  在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那段時間裡,他所攬的财富,直到現在都沒用盡。

  污名罷了,算得什麼?

  拳頭大才是硬道理。

  他在那段時間裡唯一做錯的,就是瞧不起文人,企圖用屠盡的文人方式,鎮壓與他唱反調的世家。

  打天下需要刀兵,治理天下卻要文人。

  吳奎懂了這道理後,也是知錯就改的人,被魯蘊丹奪權趕出盛京後,他學會了禮賢下士,不再一味的殺,也收攏不少在士族中受排擠的有才之士。

  裴菱爻就是他用這種方法,在東洲臨川裴氏一族中發掘的人才。

  彼時,裴菱爻在裴氏一族中雖為嫡支嫡脈,但一直多有被族中他房嫡枝打壓,這樣的文士,正是他想要的。

  既可用,又不用擔心用了此人後,此人一心為背後的家族籌謀。

  像裴菱爻這樣在家族中受排擠的有才之士,吳奎發掘了很多,脫穎而出的那批謀士中,最為出類拔萃的就是裴菱爻。

  裴菱爻對他忠心耿耿,即使後來他外甥女權王占下庫州起勢,一改從前的困境,仍未拂袖離他而去。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