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廳裡的競價此時已經到了白熱化,第五件古董龍泉青瓷小碗似乎格外的受大家的歡迎。
在麻五宣布第五件古董正式開拍之後,那件龍泉青瓷小碗的價格就節節攀升,沒多大的功夫,就來到了三萬美元。
這是目前為止,除了張正那個時大彬紫砂壺外,價格第二高的拍品了。
張正之前已經對它鑒定過了,雖然東西是真的,但是并不符合系統的收藏标準,再加上他覺得這小碗的升值空間并不大,是以他并沒有出價。
最終當價格來到四萬美元的時候,才被17号買家收入囊中。
緊接着進行的是最後一件清代官帽的拍賣,隻是這東西似乎并不受大家的歡迎,僅有一兩個人出價。
而在其中一個老闆加價了五千美元之後,另一個頓時默不作聲了,是以這件古董最終以一萬五千美元的價格,拍賣了出去。
六件古董拍賣出去了五件,麻五對這個結果還算比較滿意,随後他對着門口處的旗袍美女揮了揮手。
旗袍美女會意的點點頭,沒過多久就再次打頭端着蓋着紅布的木質托盤走了上來,依然和上一批一樣,總共是六件拍品。
等到她們将托盤全部放到長條桌上,麻五便依次将紅布掀開,對着下面的衆人朗聲說道,
“各位老闆,第二批拍賣的古董都在這裡了,大家可以上來鑒賞一番了,這一次的時間同樣限制在十分鐘。”
話音剛落,台下那些沒還有拍賣到一件古董,早已望眼欲穿的老闆們,就迫不及待的沖了上去。
剛才第一輪的拍賣中,他們有的是沒有看上心儀的古董,有的是沒有競争過其他人,心裡已經開始變得急切了一些。
是以在看到第二批古董上來之後,便按耐不住自己内心的沖動了。
到是張正和馬衛都兩人,依然慢悠悠的等他們都上去了,這才不緊不慢的站起身來,湊上前去觀察起來。
當張正的注意力集中到面前這些古董身上時,隔空斷代秘笈瞬間發動,一個個年代出現在了古董的上方。
讓張正有些想不到的是,這一輪出現了兩件标有現代的古董,不過有了之前的經驗,他并沒有完全斷定那兩件古董沒有價值。
大緻瞄了一眼所有的古董後,張正這才掏出随身攜帶的放大鏡來,半蹲着身子認真的打量起第一次古董來。
依舊是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最先映入他眼簾的是一對龍鳳玉佩。
張正手持放大鏡定睛一瞧,發現這玉佩的材質應該是上好的和田白玉,但可能是因為年代太過久遠的緣故,顔色看上去比較偏黃。
不過這并不是太大的問題,到時候隻要收藏家将它随身攜帶,然後是不是的盤完,就能重新綻放出光彩來。
玉佩雖然呈現出土白色來,但總體上來說色澤淡雅,是平面雙雕的款式。
圖案的話以龍為主體,龍在上,鳳在下,龍鳳連體呈“~”形。
龍的造型為騰躍裝,卷唇、角豎起,龍頭上有線刻的眼、唇、須等,頸部還有一小孔,鳳冠直立,英頸回首,嘴與頸連接在一起。
鳳眼及尾部羽毛均為線刻,主體花紋由雲紋和麟紋組成,龍鳳合體,顧盼有緻,相映成趣。
靠近玉佩的時候,張正依稀還能聞到一股子土腥味,心中猜測這東西搞不好是盜墓賊剛從墓葬裡掏出來的。
再加上張正隔空斷代秘笈斷定出它是戰國的古董,龍鳳的造型也都符合戰國時期的特征,可以确定它是一件真品無疑。
唯一可惜的是這玉佩上面沒有落款,但也不能排除名家的可能,因而張正還是不死心的在腦海中默默的和系統溝通道,
“系統,這對龍鳳玉佩符合收藏标準嗎?”
“不符合!”
系統冷冷的聲音響徹在張正的腦海中,斷送了他最後一絲奢望。
張正戀戀不舍的看了這對龍鳳玉佩一眼,緊接着便繼續看向了第二件古董。
挨着玉佩放置的是一副水墨畫,上面畫着一對長胡須的蝦,而落款則是大名鼎鼎的齊白石。
齊白石可以說是近代非常有名氣的畫家了,如今距離他去世都沒多長時間。
而鑒定他的作品關鍵在于筆墨,齊白石的筆墨功夫極深,能運用極簡練的筆墨,巧妙的刻畫出動物、花木的精神來。
眼前的兩隻對蝦看上去活潑靈動,寥寥數筆便将蝦的形神躍然紙上,,右下角上的落款也是筆力雄勁。
再加上邊上的鈴印,以及先前隔空斷代鑒定的年代為近代,基本可以斷定這是齊白石本人的畫作無疑了。
但讓張正感覺遺憾的不解的是,在他和系統溝通之後,發現這幅畫竟然不符合系統的收藏标準。
系統的解釋是,這幅畫隻不過是齊白石當年的随手之作,收藏價值不高。
對此張正也隻能表示無奈,搖搖頭将眼前的話抛之腦後,緊接着繼續往下看第三件古董。
接着進入張正視線的一個青花盤,底部刻有嘉慶年制的印章,隻是張正用放大鏡觀察了一下,就忍不住搖搖頭,知道這東西是件赝品了。
因為正宗的嘉慶青花盤胎體潔白細膩,凝重靈巧,輕重适度,釉面肥厚瑩潤,有“肥亮感”。
而面前的這個青花盤,釉面看上去就像是蒙上一層灰似的,缺少光澤。
當然,更關鍵的是隔空斷代判斷出它的年代是現代,說明它百分百是赝品無疑了。
張正尋思着以麻五水平,應該不難看出這東西的真假,不知怎麼就給擺上桌來了。
不過當他聞到這青花盤上面的土腥味時,心裡頓時明白了過來,不出所料的話,麻五應該是想着騙騙那些喜歡生坑東西的人。
所謂生坑就是指剛從墓葬裡挖出來的古董,但這個青花盤,應該是造假分子仿制出來後,又埋在土裡一段時間,再從裡面挖出來。
這樣以來,那表面上的釉面就會被人當成是時間太久,失去了原本的光澤,很容易騙過那些以為生坑都是好東西的人。
張正雖然看出這是赝品來了,但他并沒有聲張,心裡為那個倒黴買下這個青花盤的人默哀了兩秒鐘。
緊接着又繼續往下看起了第四件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