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倆邊走邊商量事,清荷沒打算一下子把家裡種的紅薯藤都翻了,她知道她爹把地裡的莊稼看得重,不會讓她胡來。
她提出拿一畝地出來做實驗,若是真的能提高紅薯的産量,不管是對自家,還是對村裡人來說都是件好事。
翻薯藤不是件容易的事,天氣熱不說,一根根地翻動也頗磨耐心。
這些事周明遠當然不會讓女兒動手,他讓清荷在田埂上教他怎麼做,說哪裡說得清楚。
清荷自己挽起袖子,走到地裡,給她爹做示範,扯掉多餘的紅薯次藤,再把主藤順到生長的反方向。
難倒是不難,就是繁雜累人,翻了一段薯藤,藏在薯藤下的土地漏了出來。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薯藤底下藏着好些雜草。
周明遠是個勤快的人,一有空便愛到地裡轉悠,要是不把薯藤翻開,他都不知道這底下長這麼多草。
看來女兒從書上看來的還是有道理的,别的不說,讓這些草繼續長下去,可不得影響紅薯結果。
“閨女,外頭熱,你回過去吧,爹知道怎麼做了。”周明遠順手扯腳下的草,見清荷還沒走,又催了女兒一聲。
“哎,爹,我這就回,你别弄太久,累了就找個陰涼地方歇會。”天太熱,清荷心疼她爹幹活辛苦,想着回家煮點綠豆湯送過來。
一連好幾天,周明遠都在地裡翻紅薯藤,原先說隻翻一畝地,但他看見薯藤底下長了雜草,心裡總惦記,剩下的紅薯地也去簡單處理了一番。
村裡人好奇,看見他這樣做,就去打聽,知道是書上說翻紅薯藤能讓紅薯長得更好後,不少人将信将疑。
書上說的肯定不會有假,況且周老二也不會禍害自家的莊稼,他家現在是村裡頭一份,又有錢又有本事,他這樣說肯定有幾分道理。
抱着這樣的心态,村裡不少人也跟着翻薯藤,不過都沒全翻,想着翻一部分看看效果。
有猶豫不決的人去問王有富,翻紅薯藤靠不靠譜,王有富也不知道啊。
他也正愁着翻還是不翻,跟着翻的話,他怕适得其反把紅薯弄死。
不翻的話,萬一真有用,村裡人該說他沒先見之明了。
思來想去,王有富決定去周明遠家問一問,他心裡還有另一樁事,也想去探探路。
擔心影響到别人家做事,王有富特意快傍晚的時候才去的。
這會子女工們做完了事,在外院的廂房上課。
不時有讀書聲傳出,王有富甚至還聽到了自家孫女和大兒媳婦的聲音,眼裡閃過一絲笑意,這母女倆還挺認真的。
他到的時候,周明遠正在院子裡曬粉條,下午太熱,家裡人都不讓他去地裡,隻讓他早上下地。
老娘媳婦和閨女齊齊上陣,他哪能說得過,下午便沒出去。
王有富一進門,周明遠就看見了:“叔,你來了,快進屋坐。”
“明遠,在忙呢,我來找你說會話?”王有富看着滿院子的粉條,心裡挺開心的。
周家生意越做越大,村裡人也跟着沾光,大家夥的日子好過多了。
“成,咱上屋裡去,外頭熱得慌。”
“明遠,我也不拐彎抹角,我問你,你家翻紅薯藤是咋回事?這事靠譜不,村裡好多人都在跟你學,要是回頭出了岔子,我怕他們會怪上你。”王有富是真心擔心周家。
别的不說,光孫女這些日子學會的東西,還有大兒媳婦每個月掙回的工錢,就讓他對周家心存感激。
别人要學,他有什麼辦法。
周明遠老實道:“叔,翻薯藤的方法是清荷從書上看來的,沒到把紅薯挖出來那天,誰也不知道有沒有用。我是覺得把紅薯藤翻開,扯掉雜草總是沒錯的,地裡草長多了,莊稼指定長不好。”
“嗯,是這個理。”王有富贊同地點點頭,想着他回去也讓兒子上地裡搗鼓搗鼓,書上寫的,大緻錯不了。
兩人就着地裡的莊稼說了一會,王有富忽然道:“明遠,你家清荷有空不,我有點事想問她。”
“好,我去看看那丫頭在幹啥,叔,你等等啊。”
清荷這會在後院搗鼓新的腌菜,劉廣林從府城傳來消息,說是跟他們作坊合作的酒樓東家,想跟她談談。
大概就是跳水泡菜的最佳口感期太短,想問問周記還有沒有适合長時間存放,容易運輸的小菜。
怎麼會沒有?
符合要求的小菜,現代的超市裡至少有十幾二十種,多的沒有,五六種她還是能做出來的。
别人主動來問,這樣的機會怎麼能放過。
清荷收到信後便開始準備,另給劉廣林傳了話,讓他給合作夥伴說一下,一個月後她帶着成品去見他。
算算時間,再過幾天,她就該出發了。
“清荷,你有空不,村長大叔來了,他說有事問問你。”周明遠怕打擾女兒做事,沒進屋子,就在門外喊了一聲。
村長找她能有啥事,她回想了一下最近的事,猜想恐怕就是因為翻薯藤的事。
她洗了手,取下身上的圍裙:“有空,爹,我這就出來。”
沒一會兒,周明遠便領着女兒到了外院的堂屋。
“村長爺爺。”
“清荷丫頭,來這裡坐。”王有富看着眼前的姑娘,很是遺憾。
當初應該早一點催老婆子來周家說一說的,這麼好的姑娘,是自家孫子沒福氣,就這麼錯過了。
“村長爺爺,您找我有什麼事?是翻紅薯藤的事嗎?”村長人不錯,是個一心為村裡人着想的好村長,清荷挺敬佩這個老人的。
“不是,翻紅薯藤的事,你爹都跟我說過了,我找你是有其他的事。”王有富躊躇着,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清荷也不催促,周明遠也沒出聲,父女倆安靜地等待着。
她有些好奇是什麼事,讓村長遲遲開不了口。
終究是心底的聲音占據了上風,王有富握緊了拳頭,聲音艱澀:“清荷丫頭,你有沒有想過在村裡辦個學堂,讓村裡的孩子都能認幾個字,讀幾本書。”
沒想到讓村長這麼開不了口的事,并不是為了他自己家的人,而是為了村裡的孩子。
她到這裡後,家裡好些事情,都讓村長出過頭,這個老人從沒為自己家提過什麼要求。
如今難得上門來,為的也不是自己,是村裡的孩子,是村裡的未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