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不離啃完手上第二個臘肉粽,看着吃粽子的周家人,滿眼不舍,低聲跟老仆姚水生嘀咕:“王家莊真是個好地方,我是真舍不得走啊。”
姚水生贊同地點頭:“我也舍不得,這個村子裡的人和善又實在,周家的飯食也好吃。”
一說起飯食,苗不離更加不舍,可是不行,他在這兒待了半年了。
等過兩天他學會翻薯藤,再也沒有理由繼續待下去了。
來王家莊這半年,苗不離主仆三人皆胖了一圈,苗不離與姚水生還好一點,姚立最明顯,下巴都多了兩層。
自立春以來,苗不離帶着姚家父子整日跟周明遠一塊混在地裡。
影響農作物的産量的因素很多,苗不離不想辜負三皇子的一片心,對此十分上心,從紅薯地的翻地施肥澆水,到除草捉蟲,一樣也沒落下。
如今到了五月,紅薯葉長成,接下來隻剩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學習翻薯藤。
清荷一早就答應過苗不離,等到合适的時候,會親自教他翻薯藤。
去年隻是簡單拿了一些地出來做實驗,今年卻是要動真格的,所有的薯藤都得翻。
苗不離願意為了紅薯之事,從京城遠道而來,還在她家中住了半年,這些日子相處下來,清荷挺喜歡他的。
他身上沒有一點官架子,就算隻是個農官,那也是京城的官,但苗不離給清荷的感覺,就像是王家莊裡某個親近的長輩。
“苗大叔,翻紅薯藤其實就是防止紅薯藤長得太旺盛,從而搶了紅薯的養分。”
“紅薯不同于其他莊稼,它藤上的根須多,紅薯藤爬到哪裡就紮根到哪裡,地裡便開始結果,根系太多,養分不夠,因此結出的果實往往就很小。”清荷指着紅薯藤對苗不離解釋道。
苗不離邊聽邊點頭:“确實如此,一般地裡結出的紅薯往往就是個數多,但個頭小,不過我觀你家去年的紅薯,個頭就很大。”
“想來就是因為翻過薯藤,紅薯能夠吸收到足夠的養分,才能結出那麼大個的紅薯。隻是我心中一直有個疑問,為何有些紅薯翻過薯藤,不僅不會增産,還會死掉?”
“是有這樣的情況,苗大叔,你聽我跟你說,并不是所有紅薯藤都能翻,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定。”
百姓吃飯是大事,清荷也怕大夥弄出問題,因此将她所知道的,詳細說明了一遍。
翻薯藤也得分情況,土地肥沃,紅薯藤長得特别旺盛的,一定要翻,若是不翻,必定藤多薯少,沒什麼收獲。
土地貧瘠,紅薯藤不茂盛的,随意翻薯藤,反而會影響紅薯的生長,導緻紅薯産量降低。
簡而言之,就是紅薯藤多且茂就翻,紅薯藤少就不翻。
苗不離聽後,恍然大悟。
原來竟是這樣,他一直都想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一直糾結翻與不翻,完全沒想到需要視情況而定。
清荷講完後,又和周明遠示範了一遍,如何正确的翻薯藤。
直到苗不離主仆三人都學會,才避開烈日,回家歇涼。
學會了翻薯藤,苗不離并未再多做停留,隔了一日,便向周家告辭。
他此時快馬回京,還來得及在京中的田地裡做一番實驗,若是今年秋收真能增産,他才好早些替周家求賞。
相處了半年,現在要離開,周家人個個都挺舍不得。
特别是周明遠,以前韓忠在時,有韓忠陪着他,韓忠去府城後,就他一個人悶頭做事。
後來苗家主仆來了,他們也能說到一塊去,整日裡在地裡搗鼓,感情不是一般的好。
苗不離主仆三人這一走,也不知此生還有沒有機會再見,那可是京城,他這輩子都去不了的地方。
想着想着,周明遠心中越發不舍:“苗大哥,姚大哥,姚家侄子,你們回了京城可别忘了我們一家,有時間一定要回來看看我們。”
“會的,我想過不了多久,咱們一定還會再見的。”苗不離眼裡含着笑,心中亦是充滿離别的傷感。
要不是他還身負官職,家中還有老娘妻兒在,他倒是願意在這個村子多待些日子。
他說的會與周家人再次相見,也不是胡亂說話。
周家的女婿是個能幹人,短短半年時間從默默無名的小卒升為八品校尉,這樣的人才,絕不會止步于此。
等周家女婿再升官,說不定周家人就能進京了,到時候自然有見面的機會。
另外,如果今年紅薯有所增産,聖上必定會對周家有封賞,屆時他一定會毛遂自薦,跑這一趟。
知道苗不離要走後,清荷就同金婆婆一起給三人準備一些吃的,鹵雞鹵肉并一些幹糧。
外此時已是五月,天氣炎熱,熟食容易腐壞,過了夜,恐怕就不能吃,因此這些熟食隻能當作幾人出發當天的飯食。
除了熟食,清荷還另外準備了肉醬與辣椒醬,粉條、蔬菜幹并兩罐子醬菜。
若是碰到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時候,燒點水,煮點粉絲蔬菜幹,放上肉醬和醬菜也能對付一頓。
苗不離走了,最難過的除了周明遠,還有清文和黃夫子兩人。
小地方碰到舉人不容易,要得到中舉之人的指點更是難上加難,這幾個月有苗不離的教導,黃秀才覺得自己進步了很多。
他已經決定,再苦讀一年,就去考上一回。
來王家莊這些日子,他也存了不少錢,他掙的月銀和孩子們交的束脩,基本沒動過。
他娘閑不下來,跟着村民一起種菜賣錢,掙足了家裡的開銷。
等到明年,他也存夠了去考試的盤纏,說不定還有多的。
至于清文,這半年他放假時,常常跟在苗不離身後轉悠,苗不離懂得多,擅長把學問揉合在故事裡,講給清文聽。
那些晦澀難懂的知識,到了他嘴裡就變得有趣生動起來。
而且清文還在繼續學功夫,陸承澤不在,他就着姚立學。
孫同和唐平其實也能教,隻是他們兩人更忙,騰不出那麼多時間來。
姚立就住在周家,教起清文來更加方便。
所以清文跟苗不離主仆的感情很不一般,在清文心中,苗不離就是他的老師,姚立也算他半個師傅。
苗不離主仆離開時,清文還偷偷背着人哭鼻子,悶悶不樂了好幾天才恢複過來。
周家經曆完一場離别傷感,甯州府的李家卻是難得的團圓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