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261章 本宮來
稍早時候,禦書房。
内殿的氣氛凝重得似能擰出水來。
盛帝毫無聲息地仰躺在榻上,諸位禦醫眉頭緊皺,圍聚成一團,你一言我一語地低聲商議着,聲音裡滿是焦慮與無措。
福順公公則跪在榻前,眼神惶恐憂懼,幾乎要落下淚來。
就在衆人慌亂無神之際,太子妃牽着皇孫殿下走了進來。
衆禦醫急忙垂首行禮,趙元烨已神色緊張地跑至榻前,疾呼出聲:“皇爺爺!”
其聲惶惶,響徹内殿。
福順公公瞧見太子妃與皇孫殿下去而複返,不由一愣。
然而轉念間他又想到,如今皇孫殿下已是儲君之位的不二之選。
若太子妃于此際主持大局,想必聖上亦會首肯于心的。
隻見太子妃神色凝重卻不失鎮定,目光迅速掃過榻上的盛帝,旋即轉向圍聚在四周的禦醫,聲音清冷果決:
“諸位禦醫,父皇聖躬究竟如何?”
禦醫們面面相觑,稍作停頓後,資曆較深的劉太醫開了口:
“回太子妃,聖上此前突發危況,牙關緊閉,痰涎阻于喉間,情形甚是危急。臣等方才已為聖上通竅,暫解窒息之險。”
“然此刻診視聖上脈象,虛浮無力且時而中斷,再觀聖上面色,隐隐泛青,此象當屬心脈瘀塞不通,又因盛怒攻心,緻使氣皿逆行,紊亂難調,臣等正苦思用藥之策,慎之又慎,未敢輕動。”
太子妃聞言蛾眉深鎖,憂色難掩。
眼看諸人還在等她定奪,太子妃袖下雙手緊攥,微微吐出一口氣後,沉聲道:
“本宮亦知此症棘手,然聖上龍體關乎天下,不容絲毫疏虞。望諸位殚精竭慮,速商萬全之方,以解聖憂。”
禦醫們得了準話,當即齊聲應是,魚貫退至外殿細細商議起來。
太子妃這才走到榻邊,目光看向地上滿心悲戚的福順公公,卻隻覺得諷刺。
這滿殿的人裡,唯一真正關心父皇安危的,大抵也隻有眼前的福順公公了。
“參見太子妃。”
福順公公急忙行禮。
太子妃手指輕擡,眉梢眼角盡是悲戚之色,和聲細語道:
“福公公,你侍奉父皇多年,此刻情形危急,還望你悉心管束殿内外衆宮人,萬不可使閑雜人等驚擾了禦醫。”
“父皇身邊,有本宮和烨兒。”
福順公公也是關心則亂。
這會兒回過神來,知曉聖上兩度暈厥,雖衆人不敢肆意妄為,然人心惶惶在所難免,稍有不慎,恐生變數。
太子妃所言極是,他當務之急乃是嚴誡下人,在聖上蘇醒之前,莫要走漏了半點風聲才好。
這般想着,福順公公急忙起身,臨出内殿之時,終是情難自抑,回首一望。
隻見皇孫殿下趴伏于榻沿,太子妃待衆人皆離去後,方敢背過身去,悄然以袖拭淚。
瞧見這一幕,福順心中不由五味雜陳。
聖上貴為天子,平日裡所到之處皆衆人環伺,盡享尊崇。
然而此刻昏厥于榻上,人事不省,卻唯餘“孤兒寡母”守于榻畔。
聖上蘇醒後見此情形,隻怕也不免怆然傷懷,追悔莫及。
唉.......
福順公公長歎一口氣,卻不見太子妃背對着他,望向榻上雙目緊閉的天子時,眉眼間湧動着的,唯有冷意。
眼見福順公公出去了,常跟在太子妃身旁的朱嬷嬷這才走上前來。
“娘娘。”
朱嬷嬷輕喚一聲,雙手緊緊交握于身前,指節泛白,目光焦灼地定在太子妃身上,雙唇亦因不安而漸失皿色。
此刻,殿内燭火搖曳不定,光影在牆壁上晃動,隐隐透着絲不安。
太子妃聞聲回首,于那明明暗暗的燭光映照下,沖朱嬷嬷微微颔首,動作雖輕,卻帶着不容置疑的決然。
前朝風雲變幻,波詭雲谲,後宮與前朝休戚相連,自是難以安枕。
其間暗流湧動,兇險莫測,故而有些手段你可以不用,但不能不會。
尤其當初在榮親王府跌的那個大跟頭,讓太子妃如芒在背,刻骨銘心。
她自此深悟,保命的東西,哪怕是“腌臜不入流”之物,也該時刻備于身旁,以防旦夕之禍。
而今日,不就用上了嗎?
“烨兒,瞧瞧禦醫們緣何如此溫吞,你皇爺爺的病可耽擱不得。”
太子妃開了口,到底不願叫自己尚且年幼的兒子瞧見這一幕。
趙元烨聞言擡頭,然而明亮的眼睛裡并無懼色,唯見靈動一閃而過。
他旋即轉身,佯作前去催促之态,實則意在替自家母妃望風。
二月二在周山時,他曾問母妃,父王當真是病殁的嗎?
母妃當時驚慌失措地起身,眉宇間盡是憤懑與哀怨,卻雙唇緊閉,不肯吐露隻言片語。
可如此隐忍不發的模樣,反而讓他隐約觸摸到了背後的真相。
畢竟,能讓母妃如此敢怒不敢言的,這天底下隻有一人,不是嗎?
趙元烨心思電轉間,已毫不遲疑朝殿外走去,誰知他方轉過内殿,恰與折返的福順公公迎面相逢。
“哎呦,殿下,您怎的出來了?”
聲起之時,殿内正走向太子妃的朱嬷嬷渾身一僵,面色煞白如紙。
趙元烨雖驚未亂,面上故作惶急之色,高聲道:“公公,您快帶我去催催那些禦醫,他們怎的還沒來?”
嗒嗒嗒——
似乎不容福順公公拒絕,趙元烨便拉着人走了。
如此突如其來的變故,直吓得朱嬷嬷面如死灰,四肢瑟瑟。
她心内明明極度驚惶,可一想到主子這些年來所遭受的諸般委屈,在這深宮中含辛茹苦地撫育小殿下,朱嬷嬷心底又湧起了一股決絕之意。
她牙關緊咬,用力之猛,竟使得口中彌漫開一股皿腥之氣。
那股子鐵鏽味在舌尖散開,反而叫她摒棄了猶豫。
然而,當她移步至榻邊,正欲有所動作時,一隻手卻悄然伸過來,穩穩按住了她。
朱嬷嬷渾身一震,如遭雷擊,倉惶扭頭望去,卻見太子妃眸若寒星,從她掌心中将東西接了過去。
“嬷嬷,本宮來。”
太子妃雙唇微動,幾不可聞地吐出這幾個字,旋即伸手去拿一旁濡濕的錦帕。
此刻,殿内靜谧得可怕,唯餘那錦帕與太子妃的衣袖摩挲之聲,細微卻又似重錘擂鼓,一下又一下敲打在朱嬷嬷的心頭。
燭火搖曳不定。
噼啪——
燭芯突然爆出一聲脆響,恰似驚雷乍現,驚得朱嬷嬷眼皮狂跳不止,心髒幾乎要從嗓子眼蹦出來。
她惶惶然擡頭去看,卻見盛帝的臉已被太子妃的寬袖遮擋。
從她站立的方位望去,太子妃身形紋絲未動,似乎正在耐心地給盛帝擦拭額頭。
片刻後,太子妃緩緩直起身來,将那錦帕輕輕放入旁側銅盆之中,雙手緩緩攪動。
嘩啦嘩啦——
水流之聲于這死一般寂靜的殿内,仿若奪命梵音,令人膽寒。
太子妃重新絞幹錦帕,再回身望向禦榻之際,目光猝然對上了一雙被燭火照亮的眼睛!
盛帝竟不知何時睜了眼,此刻雙眸正直勾勾地盯着她!
太子妃心頭猛地一顫,寒意瞬間從脊梁蹿升,直抵天靈。
有那麼一瞬間,她的靈魂似乎都被抽離體外,唯餘無盡的驚悚與恐懼在腦海中洶湧回蕩。
直到她注意到,盛帝眼眸中那一抹初醒之人的迷惘與混沌。
瞬息間,心頭驚惶轉為劫後餘生,太子妃心神一攏,頓時“喜極而泣”,高呼:
“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