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186章 人心之惡
“北風,去守住院門,再派人向沈将軍傳個信,說沈小姐就在此處,還有,把南風喚回來吧。”
江浔一邊牽起沈嘉歲的手朝裡走去,一邊囑咐道。
瞧歲歲這般模樣,想來是還未回過家,不能叫伯父伯母擔心了。
北風也瞧出了事态的嚴重性,急忙應聲而去。
此處是安陽伯府,這裡正是江浔的院子。
進了屋,江浔先是将沈嘉歲拉到案後坐下,自己則快步走進内室,擰了兩條冷帕子來。
“歲歲,别急,慢慢說,有我與你在一處。”
江浔的聲音平穩又冷靜,說話的時候,已經用冷帕子去輕擦沈嘉歲的臉。
她原本清澈的眼眸此刻布滿了皿絲,紅得似要滴出皿來,眼眶周圍更是腫得厲害,臉上還有沒擦幹的淚痕。
冰冰涼涼的觸感落在臉上,伴随着江浔沉穩又溫柔的聲音,沈嘉歲終于慢慢平複了下來。
她微仰着頭,任由江浔替她擦拭,口中輕聲道:“阿浔,我終于明白前世,你所說的‘證據确鑿’是什麼意思了。”
“因為,‘證據’确實是真的。”
此言一出,江浔的動作微微一頓。
沈嘉歲在這時擡了眸,直視着江浔,紅通通的眼睛又泛起了淚花。
“但不是我爹爹,阿浔,我爹爹是無辜的,他們玩了一招偷天換日,真正有罪的,是顧惜枝的父親。”
“是他與漠國将領通信,裡應外合叛軍叛國,到底是惡有惡報,也不知是哪裡出了差錯,死在戰場上的卻是他自己。”
“想來他也不曾料到自己會一去不返,這些信無論是未及銷毀,還是故意留作籌碼,最後卻是被顧惜枝發現了。”
“我不知當年顧惜枝決定将這些信留着時,到底是存了什麼心思,但是人心之惡還是遠超我的想象。”
“阿浔,我與陸雲铮退親那日,顧惜枝可是振振有詞,義憤填膺,說于我沈家有大恩,說我沈家忘恩負義。”
“可原來,早在當初随我爹爹回京城之時,她就已經知曉,一切都是她爹咎由自取!”
“她竟能如此心安理得地享受我沈家對她的好,轉頭又将我們一家推入萬劫不複的深淵!”
說到此處,沈嘉歲雙手緊攥成拳。
她之所以不曾立刻歸家,而是來尋阿浔,也是因為這個真相對爹爹來說太過殘酷了。
爹爹年少有為,軍中成名,性情寬厚,不僅待麾下将士如手足,且從來與将士共起居,同飲食,極是得人心。
左副将顧長申與右副将陸永渚為爹爹左膀右臂,陪他出生入死數十年。
他如何能知曉、又如何敢想,與他情同手足之人,有一天會背叛他呢?
爹爹心中有愧,想要報恩,卻沒想到引了一條毒蛇回家。
古語有言,‘凡人心險于山川,難于知天’,果真是振聾發聩。
人心狡詐至此,忠厚之人已是舉步維艱,可世人若知全貌,大多卻不是痛斥惡人,而是反來笑話忠厚者實在愚蠢,竟輕信他人。
最可歎的是,連這忠厚之人自己知曉真相後,第一刻也是自責自疚。
思及此,沈嘉歲滿心沉重,卻也知曉平複過心緒後,她還是該第一時間讓爹爹了解真相。
江浔聽到此處,已将上輩子沈家通敵叛國案的内情想了個清楚明白。
這般看來,通敵叛國一事确實存在,證據也是真的,當年顧長申落入埋伏的事實也可查。
隻要能模仿出沈将軍的親筆信,再稍加混淆視聽,那事實就變成了:
沈征勝通敵叛國,證據确鑿,而當年落入陷阱的顧長申反而成了受害之人,且最後大忠大義,犧牲自己救下了沈征勝。
就這般巧妙的,加害者與受害人易了位,偏偏證據都有,百口莫辯。
當然,此局能成還有最後一個原因。
沈家沒了兵權,沈征勝也斷了臂,定國将軍府已是廢子,如今卷入奪嫡之争,成為了博弈的籌碼。
兩位王爺忙着利用沈家,而聖上——
隻要不影響與漠國的大戰,又能叫他瞧清兩位王爺的手段和本事,失了一個不能再為國效力的退将,又如何呢?
事實證明,上輩子陸家父子确實也為盛朝迎來了大勝。
政鬥的殘酷就在于此,根本......無人在意沈家的生死。
除了遭難的沈家滿門,除了幸存的歲歲,除了......來自異世,了無生志,不願看到忠臣蒙冤的他。
思緒走到這裡,江浔疼惜的目光落在沈嘉歲臉上。
他心裡清楚,以歲歲的聰慧,她定也看到了這一點。
沈嘉歲緩緩呼出了一口氣。
她忽而仰頭,拿起案上的冷帕子,囫囵蓋在了臉上。
涼意從皮膚沁進來,令她打了一個激靈。
她說:“阿浔,真殘酷啊。”
“我沈家的命,憑什麼就是賤的呢?”
“我知曉,我知曉很多很多忠臣難善終的前例,可這......不應該成為忠臣的歸宿。”
“而這世間......怎能叫忠厚之人悉數涼了心呢......”
冷帕子不曾蓋住眼淚,它們從頰邊滾落,蓄在了沈嘉歲的下颌,卻在墜落之前被江浔拭去了。
他其餘話都沒有說,隻是那般堅定又目标明确地問道:“歲歲想怎麼做?”
言外之意,隻要沈嘉歲開口,無論要做什麼,他自甘之如饴,全力以赴。
沈嘉歲聞言倏忽睜開了眼睛。
她取下臉上的帕子,冷聲道:“阿浔,在那間耳房裡,我的腦子裡曾閃過許多沖動的念頭。”
“我恨不得将那滿屋子的書都燒了,我再提劍去将顧惜枝和陸雲铮全捅個對穿!”
“這樣一來,我沈家前世的滅門之禍就算是解了。”
“可是,那屋中的氣味刺得我眼睛生疼,也令我的思緒格外清醒。”
“溯本求源,阿浔,這一切皆因上位者不仁。”
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沈嘉歲緩緩挺直了腰杆。
她知道,她已經在離經叛道與大逆不道的路上越走越遠了。
但她選擇頭也不回,一去不返!
盛帝視臣民如蝼蟻,行事乖張,為選一個儲君不擇手段,不仁不義。
兩位王爺各懷鬼胎,為争權奪利無所不用其極,将仁德棄若敝履。
若這一切不改變,她沈家即便逃過此劫,将來是否還會有别的緣由,讓他們再遭橫禍?
即便他沈家從此高枕無憂,但朝中、民間是否還會出現第二個、第三個“沈家”呢?
“阿浔,沒有人該成為上位者之間權利傾軋的犧牲品!”
“人命從來至重至貴,這本就是天地大義,是人間正道。”
“若有人位處高位,便自恃權柄,生殺予奪,那我就算頭破皿流,反的就是他們!”
話至此處,沈嘉歲緩緩呼出一口氣,終于道出了自己的打算:
“阿浔,我想知道,一個王爺蓄意陷害忠良,證據确鑿,他是不是就此與皇位無緣了。”
“若如此,我便定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