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死心
翌日夜裡,禦王府後院。
楚玄遲親密的擁著墨昭華躺在床上。
他笑著分享,「昭昭,太子皇兄傳來了好消息……」
敬仁皇後比純惠貴妃大方,給了眼線不少好處,讓其能夠收買彩玉。
因此昨夜文宗帝離開長秋宮的緣由,她很快便有了答案,又轉告給楚玄辰。
楚玄辰緊接著又讓人把消息傳給了楚玄遲,與他同樂,這才有了如今的一幕。
墨昭華跟文宗帝想的一樣,「這定然是老六自己的意思,良妃不過是做了筏子。」
楚玄寒是良妃唯一希望,她不隻是愛子心切,甚至可以說是溺愛,什麼要求都願滿足。
納墨瑤華為庶妃之事,換做是敬仁皇後或者純惠貴妃,她們絕不會答應,唯有她會妥協。
「他倒是想的美。」楚玄遲冷嗤,「良妃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竟還真為他請旨賜婚。」
墨昭華總覺得不對勁,「老六如今竟這般張揚,難不成是萬事俱備,這才等不及要開始奪嫡了?」
「確實很奇怪。」楚玄遲也想不通,「帶尉遲霽月入宮炫耀也就罷了,怎還敢舞到父皇跟前?」
「竟要讓尚書嫡女為側妃,他當自己已是太子麼?」墨昭華沉聲道,「這讓慕遲與晉王情何以堪?」
太子與普通的親王不同,乃是儲君,後庭除了一正一側兩庶共計四妃位外,還有四個嬪位。
儲君的妃與嬪都可入皇家玉牒,因此權臣嫡女為側妃,也是正常的事,但親王如此便不太合適。
除非是有女子不在意名分,也不顧家族的榮辱,非要自降身份去做親王側室,那就另當別論。
比如當初楚玄懷便是想讓李瑩為側妃,沈曦月為正妃,是李文賦不願嫡女為側室,他也隻得作罷。
李文賦當時說的便是,若是讓一個侍郎之女壓在自己女兒頭上,那他將淪為整個盛京城的笑柄。
如今也是同理,楚玄寒若真讓鍾淩菲做了自己的側妃,那楚玄懷與楚玄遲便會讓人瞧了笑話。
楚玄遲猜測道:「是不是墨瑤華又對老六使用了那毒香,讓他昏了頭,以至於失去了分寸?」
「沒有。」墨昭華很篤定,「青花說老六已許久未去看過墨瑤華,不過她倒沉得住氣了。」
楚玄遲道:「吃一塹長一智,她惹出這麼多事來,若還學不會沉穩,遲早要害死自己。」
墨昭華聲音冰冷,「她縱使真成長了,妾身也依舊會讓她自取滅亡,此生絕不會與她和解。」
楚玄遲擁緊了墨昭華,「好,我定會與昭昭並肩而戰,讓前世害我們之人,得到應有的懲罰。」
***
翌日午後,長寧宮。
淑妃趁著楚玄霖休息,特意召了他入宮。
「霖兒,你這王妃到底要何時才能定下來?本宮希望你今年便能舉行大婚。」
淑妃真正關心的其實不是他的婚事,而是此事乃是文宗帝所提起,她要給個交代。
她本就因不夠聰明,未能得到文宗帝青睞,若這麼點小事都辦不好,豈不更讓他失望?
楚玄霖嘆氣,「兒臣也想如母妃所願,隻是兒臣選的母妃不喜歡,母妃選的兒臣又不想要。」
他原本是不在意這婚事,左右是娶不到想要的那個人,奈何上次賞花宴上,他被說動了。
因此他便真想在還有機會選擇的時候,選一個合適的人,而不是輕易決定了婚姻大事。
「本宮選的哪裡不好?都是權貴之女,以後有其家族幫襯著你,你在朝中也更有立足之地。」
淑妃給楚玄霖選妃隻有一個準則,那便是家族的勢力,在她看來,勢力足夠大才有倚仗。
因為昔日文宗帝便是靠著娶了長孫文若,也即是敬仁皇後為太子妃,才得了長孫家的支持。
後又納了楊素雲為側妃,得了護國公府的勢力,再加上德妃的母族輔國公府,兵權有了依靠。
淑妃倒是沒有讓兒子奪嫡之心,隻想給他找個大家族做依靠,如此自己與女兒的下半生才有希望。
楚玄霖卻不想要權臣之女,「因為娶回去需把瑞王妃當祖宗供著的是兒臣,母妃自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他有自知之明,作為一個不受寵的皇子,母族又勢弱,若是真娶了權臣之女入府,他也壓不住。
「你怎麼跟母妃說話?」嘉歡公主也在場,當即便厲聲呵斥,「難道在賢妃面前你也是如此?」
她自小便不喜這個胞兄,從來也不願好好說話,在人前都不願裝一下,更遑論是在私底下。
「那你又是如何與我說話?」楚玄霖反擊了回去,「不管你是否喜歡我,我都是你兄長。」
「你似乎變了。」淑妃看著他像看陌生人,「以前你斷不會如此與本宮說話,也不會兇嘉歡。」
「兒臣不是變了,而是死心了。」楚玄霖擡起手,「兒臣也是人,這手伸了這麼多年,確實累了。」
自打從賢妃處回到淑妃身邊,他雖人生地不熟,卻還是主動討好他們,奈何反被他們嫌棄。
那時他總以為是自己做的不夠好,變本加厲討他們歡心,所求的不過是他們的一點感情。
可惜他的付出從未有過回報,這也是他至今放不下賢妃的原因,畢竟賢妃給過他想要的親情。
賢妃確實虐待過他,可也隻有在發病時如此,其他時候都待他極好,在他生病時衣不解帶的照顧。
「你這話是什麼意思?」嘉歡公主被他討好慣了,突然有些害怕,「以後不再管我與母妃是嗎?」
她的確很不喜歡他,但他喜歡那種被他討好,事事順著她的感覺,因為也隻有他會如此待她。
「我在你們眼裡算什麼東西?又有什麼資格管你們?」楚玄霖閉了閉眼,「大家還是自求多福吧。」
他是真的累了,也徹底死心了,有些人的心是石頭,哪怕他們有著最親的皿緣,也捂不熱。
淑妃反而還怪他,「你對本宮若能像對賢妃那般,或者早些與她斷絕關係,本宮也不至於如此。」